追本溯源、循序渐进、自然而为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与发现”栏目的教学应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适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自然生成,使课堂教学追本溯源、循序渐进、自然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究与发现;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增加了阅读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栏目,“探究与发现”是其之一,它涉及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的发展史等内容,它的研究有助于践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2)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这种课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呢?本文结合《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笔者的认识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由已知函数的图像作出反函数的图像。②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引导发现,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由特例,引导学生探索互为反函数指、对数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进而归纳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与其它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像的对称变换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
  三、课前探究
  写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探究一:
  1、点关于轴的对称点;
  2、点关于轴的对称点
  3、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本第73页,我们知道,当时,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的。那么,互为反函数的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两图像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究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做法是:借助几何画板画出函数及的图象,依次给出以下问题:
  问题1:取函数的图象上的几个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们在函数的图像上吗?为什么?
  学生1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每个点坐标满足,所以,它们在函数的图像上。
  问题2:如果点在的图象上,那么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在函数的图像上吗?为什么?
  学生2:利用对称性可知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为,因为,所以,即点在函数的图像上。
  问题3:综合问题1和问题2,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对称关系?
  学生3: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问题4: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也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4: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设在函数上,由对称性可知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为,由则,所以,即点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两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问题5: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有怎样的关系?
  定义域
  值域
  学生5: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
  学生6: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对数函数的值域,指数函数的值域是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问题6: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联系?
  (三)精讲释疑、落实掌握
  例1、设时,函数的反函数和的反函数图像关于______对称。
  解:函的反函数为,函数的反函数是,函数与函数关于

轴对称。
  • 教后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过程的点滴,有以下几点想法:①教学的难点前置探究。本节课难点是点关于直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为了突破难点,在课前借助“问题”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推导确认等方法探索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②课堂的引入直奔主题。课堂引入的方式很多,本设计没有选择曲径通幽式或含而不露式等反式,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由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通过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渴求,使新课的引入自然而出。③分层的作业促进发展。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减低难度”的原则,要求优等生完成“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所有题目,学困生完成“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所有题目,这样的实施,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使优秀生得到更多知识,学困生得到有效转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友根,李婷,李红庆.领悟教材编写意图,设计“思维过程的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9):25-28.
  (2)胡二玲,余树宝.数学教学当返璞归真,自然而为[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9):33-36.
  本文為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中数学“探究与发现”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31814)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教育在改革,课堂教学也要有新的变化。在实践新的一轮课堂改革中,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与时俱进的教法,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能否做到高效课堂,这与学生对本堂课获取的知识与产生的兴趣很有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的自信的信念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本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重视学生读写的能力、理解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等个人素质全面的提高。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所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阅读
期刊
摘要:我国身为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与文化价值。高中语文读本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高中语文读本的阅读,还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广泛地吸收传统文化,以便提高高中生综合文学素养。因此,本文就高中语文读本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读本 传统文化 有效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缺少基本的礼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基础教育的突破口,高中物理新课程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有效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就是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教育与物理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已去把所要学习的數学知识重新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再创造”。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最易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着手,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行数学的“再创造”
期刊
在学校进行的“小组合作,四步高效”的教学改革的指引下,围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这一学校工作主题,我校生物教研组务实创新、团结协作、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群体的合力,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智慧,张扬教师教学个性,还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既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又能尽快提高教师的集体水平。本学期,生物备课组教师们继续
期刊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的是困惑与迷茫。  虽然我们也参加了一些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听了一些这方面的报告,通过网络等媒介学习了一些新课程改革专家和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章,但是,在具
期刊
由于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缺乏与生活的一定联系,所以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应该进行积极改变,促进信息技术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是教育”,也就是知识生活化的具体表现,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通过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说,社会即学校,要做到生活化的具体应用,同时应该将实际的生活背景作为教学背景来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在教育体系中,物理是一门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双重特性的科目,增强物理教学的人文性特征,渗透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物理学既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文化,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人文精神,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统一,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中物理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基于新课程标准视角
期刊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根据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实践操作占课堂比例较大。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促使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巧用微课,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如何发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成就高效课堂是值得实践研究的。  关键词:微课 初中信息 应用  一、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