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烷在铜表面解离吸附过程的理论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吸附在铜表面的环丙烷的解离吸附过程,环丙烷在大约10eV能量的照射下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与铜表面相互作用,电子从铜表面向环丙烷转移使环丙烷的碳碳健活化,根据对各种可能中间态的能量分析,提出了环丙烷在铜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路线,计算的结果证实最稳定的吸附物种是含两个铜原子的五元环化合物。
其他文献
通过室内模拟,采用单一变量控制不同的环境条件探究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促进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释放,但酸碱度变化以及恒温恒振荡器搅
采用冬季野外直接观测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降雪、拦截雪、积雪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典型草原积雪深度和积雪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冬季典型草原立枯物的高度和
自从新课标出台后,教师们一直在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行为进行着反思,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悄然改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
教育改革首先应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否则,改革就有可能成为空谈。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可忽视的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联系最直接最密
刘寿祺,以教育改革推动社会改革的倡导者,“创新新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及践行者,尊重人才的实干家,我国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创作者。    刘寿祺(1901—1990),湖南省洞口县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受毛泽东、李达、熊瑾玎、李维汉等大批进步青年的影响,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从第一师范毕业后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变革旧制度的斗争中。新中国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史前艺术载体,其以抽象、几何及变形等方式出现,是史前艺术景观的缩影。处于萌芽阶段的人类文明,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岩画、陶器之上,虽说彩陶在世界均
在弱酸性条件下,Al^3+能与加咎沙星反应形成络合物.利用这一反应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加咎沙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且详细讨论了测定条件,测定的最佳波长为λ=291nm,线性范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bp,GC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