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罐区VOCs治理方法探究与应用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油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据环保部统计结果显示,仅石油油品储运的排放量就占全国VOCs总排放量的8%.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中,明确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充分介绍当前VOCs治理技术思路,分析治理过程特点,针对不同技术思路存在难点进行细致探讨,结合苯乙烯装置罐区VOCs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治理方案并作详细论述.
其他文献
介绍氧化脱硫的原理,硫原子含有孤对电子,电子云密度大而电荷量多,易被氧化为砜类化合物而极性增加;综述氧化脱硫中常见的分子氧与过氧化氢2种氧化剂、离子液体、MOFs材料与无机非金属3种催化剂各自的优缺点,为氧化脱硫过程中氧化剂、催化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超声辅助氧化、光催化氧化与电化学氧化3种氧化脱硫方法进行对比.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层损害,进而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结合相关助剂,研制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并评价了其配伍性、粒径分布、界面张力、润湿性、防膨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其平均粒径低于20 nm,能够确保不对注水井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能以及防膨性能,当纳米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5%时,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至10-3
刻画东北亚域内石油合作网络并进行深入的结构和特征分析对于中国制定并优化相关政策,进而更加主动地融入该能源合作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东北亚域内能源合作网络,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网络结构特征,剖析国家间石油“流动”情况,探索东北亚域内石油资源分布和加工情况对贸易网络的影响,为中国主动融入并推进能源贸易网络演化提供有效参考.研究表明:国家之间经济依赖度与石油资源首位进出口对象国分布对网络密度皆有较大影响;东北亚域内在石油贸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东北亚域内石油贸易联系越发紧密,贸易网
建立环形井网物理模型,用ICEM软件对物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应用多相流混合模型设置油汽的相关参数.边界条件给定后,用Fluent求解器对稠油渗流压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给出了不同参数时的压力等值线图.通过对图形分析可知,稠油的惯性阻力系数和黏性阻力系数对渗流压力场影响显著.惯性阻力系数较大时,压力递减较快;黏性阻力系数较大时,压力递减较慢.另外,注采井的压力变化对稠油渗流压力场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
经过40多年的开发,N区块一类油层含水率达到98%,单井日产量低,层间和层内矛盾日益加剧,亟须开展一类油层二次注聚开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聚驱注入参数进行设计及优选,预测聚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注入量和注入质量浓度分别为0.16 PV·a-1、1.0 PV和1600 mg·L-1;优化方案聚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4.45%,最终采收率为63.66%,与常规水驱相比,采收率提高了12.71%.本研究为矿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SCDM建立了M型井网和N型井网的物理模型,用ICEM创建了非结构化网格,然后用Fluent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模拟了孔隙率和注采井压力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论M型井网还是N型井网,对温度相同的一组等温线而言,孔隙率较大的等温线离注入井较远.M型井网各注入井之间的温度耦合效应明显;N型井网的温度场分布比较均匀.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稠油火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准确的拓扑信息是开展运行优化、故障处理、管线节能等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整体拓扑结构识别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应用邻接矩阵针对机泵系统建立拓扑结构智能识别模型,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适应拓扑结构的变化,并将其应用于某企业循环水泵系统,验证了综合能源系统流体网络侧拓扑智能识别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为系统拓扑的维护和进一步优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苯乙烯焦油是苯乙烯装置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组成复杂,掺烧和外委是企业传统的处置手段,有关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组分回收和原料替代这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苯乙烯焦油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其中苯乙烯、阻聚剂、二苯类有机物等高价值组分回收以及制备高分子材料,调配燃料等方面的利用.结果表明:精馏回收苯乙烯对于各企业来说可行性较高,但后续仍有大量塔釜液需要处理;制备产品可实现焦油的大部分利用,但由于含有低聚物、阻聚剂,使得产品性质存在波动.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未来的利用方向作出了展望
南海油田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的井,随着不断的开发,产能开始出现较快下降的问题.以恩平18-1油田HJ2-21油藏为例,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产油层的地层能量下降,导致地面产量快速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海上平台空间受限、井槽数相对紧张的现场情况,提出了采用同井采油分层注水技术.将油层的油举升到地面的同时,在同一井筒中,将地面的水通过该工艺管柱注入目标的注水层中,从而实现同一井中即可采油又可以注水.通过对南海油藏开发层位关系分析后,针对归纳的3种层位关系进行工艺设计,同时配套设计相关关键工
针对渤海J油田二元复合驱中后期出现的含水回升、聚窜等问题,结合海上聚合物注入工艺,优选出性能更好的二元体系,并模拟现场注入条件开展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优化二元体系相比目前使用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57%.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针对J油田二元复合驱中后期提出的差异化注入方式,相比单一质量浓度注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采收率8.28%,累计增油1.2318×106 m3,为同类油田化学驱中后期方案的调整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