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辈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相交,总得叫点什么,否则便是“不识远近”、“没大没小”。
  称谓在变化,但万变不離一个原则:高低贵贱,远近亲疏。亲近的关系叫先生、经理、主任之类,就显得“远”了,称“老张”、“老李”固然亲热,却总不如“张叔”、“李姐”近乎。
  中国人重视辈分,所以中国人侮辱人就让人叫自己爸爸,叫爷,叫姑奶奶。起誓时也说:“我要是说话不算数,就是孙子!”有年轻人不明白:咋叫姑奶奶?奶奶不就得了。可你咋不想想:如果叫奶奶,那爷爷是谁?那不吃亏了?中国人最怕吃亏。
  由于排辈的严格,也由于辈分上存在着吃亏占便宜的问题,所以人们常常为称呼犯难。尤其是那些比自己大个十一二岁的,只一念之差,可就决定了你今后在他或她跟前的地位,是平起平坐,还是长幼有序。但也有自我贬低的时候:家里雇的小保姆、来家干活的小工匠,虽往往与东家年龄相差不多,也一口一个“叔叔”、“婶”地叫。满街的小贩不也逢人便“大爷”、“大娘”地喊吗?可见有利可图便也心甘情愿屈尊。而有求于人时更会该高了也不高,甚至装孙子。
  有时年龄相差悬殊也以兄弟相论,兄弟者,手足也,就亲如一家,就掏心窝子,就两肋插刀。在中国, “哥们儿”是一种有着特殊意味的关系,以至于北方人把它“推广”到女性那儿,动不动就称“姐们儿”。南方人不像北方人这么好称兄道弟。呼婶唤嫂,所以“先生”、“阿姨”、“姐姐”这些称呼普及得好,似乎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对亲疏讲得认真。珠三角一带喜欢管谁都叫老板,尤其看你挺有身份的样子。这当然有恭维对方之意,但起码省事,不用考虑辈分。上海人管对方的父母有独到的叫法:“××妈妈”,“××爸爸”。这让北方人看不惯:啥叫法,没个规矩。
  多年来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同事应是平辈。所以对父母的同事,即使年龄并不悬殊,也按长辈相称。如今小青年嘴又甜,都“刘叔”、“王姨”地叫,被叫者还颇为得意,觉得人家“孩子”懂礼貌。
  不过近些年有些变了,被称为长辈的人常发感慨:真是老了,都有人这么叫我了!女士们也爱给自己降辈了:明明是阿姨的年龄,偏说自己是姐姐。可见人是活得明白了:原来辈大不如年轻重要啊。
  排辈的麻烦与尴尬令中国人越来越困惑,越来越难以容忍了,大有“治理整顿”中国人称谓的愿望,有人明确提出要“撤销”辈分称呼。可是这谈何容易,撤销了人叫人什么?“同志”之称过于“公干”,且太“老土”了;“先生”又有点假惺惺,距离拉远了,何况儿童不好用它称呼老者,老者又不肯屈尊用“先生”称呼年轻人。最麻烦的是女人,你叫她什么?小姐?这称呼现在沾黄味;已婚的呢,叫女士,中国人还不习惯,太装;岁数大的叫阿姨还好,年龄相仿的呢,有几个人愿意听“大嫂”这称呼?
  中国人缺的是简化的、普泛性的称谓。
  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的难度更在于约定俗成,积重难返,还有相当多的人乐于此道。辈分现象不但继往开来,而且大有发展。不但该叫大爷叔叔、哥哥姐姐的一定得叫,而且管张叔的媳妇不能叫王姨,而要叫张婶;管黄姨的丈夫不能叫白大爷,而要叫姨父;管胡哥的媳妇不能叫鲁姐,而须呼嫂子,等等。而辈分一经认真,便真的认真起来,以至于凡是爸爸“那边的”人,男的要叫叔叔大爷,女的则不能叫姨,得叫姑;妈妈“那边的”人,女的叫姨,男的要叫舅而不能叫叔。如此煞有介事,俨然真的一般。然而毕竟不是真的,所以为了不“以假乱真”,便在辈分称呼前冠以该人的姓,便成了范姑、蔡舅、牛姥姥、马姥爷,等等。也难怪,“五百年前是一家”嘛!
  中国人攀亲,是为了显得亲近,亲人就比外人可靠,比外人肯出力,所以帮别人办事总好口称“这是我亲戚”,或者干脆编得具体:“这是我舅舅”、“是我姨”、“我堂兄”、“我表妹”…… 而对于越来越多的“亲戚”,有的办事人也认真起来,常要追问一句:“亲的?你亲舅?”真的成了亲戚,感觉、感情立刻就变,说话也变,全是“家里话”,“家里人”了嘛。
  所以要改变中国的称谓,还真是个老大难的事。
其他文献
努尔人是生活在尼罗河畔的一个原始部落人群,牛在他们的生活中很重要,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牛背上的寄生者”。在碰到婚丧嫁娶需要宰牛的时候,努尔人会把牛单独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做它的思想工作。他们亲热地拍着牛脖子,大致意思是说:牛哥,你看阿花就要嫁人了,她是你看着长大的啊。我们决定把你宰了,不知你有没有意见……好,不说话就是没意见,你真是舍己为人的好同志……  我不知牛是怎么想的,按牛的思想觉悟最多是“想
期刊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我读墨子,总是能产生一种由衷的感动。虽然是那么遥远的话语,却能激励自己当下的行动。”  “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期刊
在中文课上,我的外国学生总会问我各种各样关于中国的问题。一天一个加拿大学生很严肃地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在中国如何安全地过马路吗?”我的眼前瞬间闪现出北京车水马龙的景象。尽管我在北京生活了八年,但过马路时还是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生怕不知从何处钻出的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我想了想,告诉学生,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寻找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虽然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并不是随处可寻。在两者都没有的十字路口,
期刊
毕业后在市电视台谋得一碗薄粥,坐我对面的,是个漂亮到看一眼就足以让人神清气爽的女记者。本以为会像隔壁的同事们说的,因为这朵可以日日免费养眼的花,我能从外至里金龟似的,将那层懒散外壳彻底脱去,而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在对面那股新鲜扑来的氧气里,无法遏制地任业绩青云直上。  可惜没过一个月,我便渐渐地有些吃不消。脸色渐显疲倦,神情也是烦乱不宁。工作上老是频出差错,连身体都明显地有些吃不消。朋友见了便开我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段日子,他决定到上海去做生意,妻子有些不解,“我们的存折加起来有十几万了,还至于要那么辛苦吗?况且就一个孩子。”那时候,盖一幢三层楼房只要八千元,十几万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临行时,他对在凤凰镇上住校读初中的儿子说了两句话: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每顿饭要吃一个荤菜。他把核算好的儿子每星期的伙食零用放在信封里,告诉妻子,不可以让孩子乱花钱。  —— 他在公社的夜校里读过三年书,在那个
期刊
2007 年1 月22 日凌晨5 点40 分,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人”罗尼·奥沙利文再一次狭路相逢。去年8 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赛的较量中,丁俊晖首胜“火箭人”,如愿捧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杯。奥沙利文呢,也憋足了一口气报一箭之仇。这回交锋,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比赛开始后,丁俊晖很快以2∶0 取得领先。这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很近的看台上,一
期刊
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顾客从圆山附近的一家餐厅出来,招手叫了一辆出租车。  上车后,他告诉司机去松山机场。这位顾客在外贸协会的生产力中心工作,与朋友吃完饭后想回自己的公司。生产力中心坐落在松山机场附近的外贸协会二馆,因楼不是太大,也不是太显眼,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他每次都说是去机场,免得费力解释半天。  但这次,他刚说完,司机就紧接着说道:“你是不是要去外贸协会二馆啊?”  那位顾客非常吃惊,也非常好
期刊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30 年后,6 月7 日终于获得了哈佛颁发的荣誉学位证书。他随后在哈佛大学发表了这篇演讲——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地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我花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有一句话我等了30年    有一句话我等了30 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
期刊
在闹市区内急却找不到厕所,那种事甭提有多尴尬和难受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一天,我的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来访,我随便向他诉苦了几句,殊不知他的反应异常激烈—— “你以为我们都是光坐着拿钱不干事?”朋友的质问让我感到莫名其妙。  我连忙陪笑说:“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们能不能改善一下这种情况。”  “其实我们早想过了,想搞一个市内公共厕所查询系统。”朋友解释说。  “哦,这主意很好,什么时候落实?
期刊
他过去与人说话时低声小语,且面带微笑,向别人提意见措辞婉转,介绍自己时十分谦虚,若是对他人有什么请求,其状谦卑得有些可怜。不知不觉间,他变得说话时高声大嗓,脸色严肃,批评起别人直截了当,不留情面,介绍起自己夸夸其谈,大话连篇。由于他求别人的事少了,别人求他的事多了,过去常摆出的谦卑之状已被冷傲之状所代替。他过去走路时垂首低眉,一路蹀躞,仿佛羞于见人的丑女。那张脸郁郁寡欢,时带愁容,仿佛久受婆母之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