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再出发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虽已开展了很多年,但不少学校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笔者曾跟随导师去河南一所学校调研。调研中发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面前,不少学校的领导不放心,教师不上心,课堂上本来很活跃的学生变成了被动吸收知识的学生。教师主要任务还是完成学习目标,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愿望,在课堂管理上还是“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我校刚提出教学改革的时候,不少领导和教师都提出质疑:教师反复教,学生都不会,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行吗?有教师说:“学生基础这么差,教学设备又落后,新课程教学改革肯定要失败。”笔者认真分析了他们的质疑和想法,同时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不了解课程改革新理念;二是教师仍然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没有一套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四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一、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组织工作由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领导指导并协调各年级各学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教研组和备课组协助教师学习掌握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组织教师实施,学校四位校长都必须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新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反馈并研究对策,指导教师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新课程教学改革热情的高低、方法是否对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能否以身作则。笔者提出四位校长在新课程改革管理上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吃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必须抓好一个课改教研组,参加所抓课改教研组规定的课改教研活动;必须参与课改课题研究;必须为课改教研活动作专业引领,能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中层干部受校长们的影响,行动不懈怠。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教师逐渐领悟新课改理念,对教育教学原理、教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加大了钻研。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得有兴趣了,反过来又催生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师对课堂突发生成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同时,教师的探索积极性又给新课程教学改革增加了活水。
  二、制定多元的课堂评价,制订学校的激励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要想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就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一)实行学校管理和课堂评价新标准,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
  教研组和备课组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更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实践团队。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专门制定了对教研组和备课组以及课堂教学的多维评价标准。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改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所有教研活动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课改教研活动,如课程培训、教材培训等。同时课改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
  学校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推行集体备课制,备课方式是“分块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修改、个人反思”。教师要积极参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勇于表达思想,平等交流,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及时解决教学困惑,让每一个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还先后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师徒结对制、教师外出学习讲座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新课程改革活动,提高课堂质量。
  (二)稳步实施新课改,让教师成为课改的推动者
  有了新课程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如何推进新课改才能让学校稳步发展,这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对新课改进行专项调研,形成新课改调研报告,学校领导特别是教务处领导认真研究调研报告,最后决定从初一到高三的每个年级选取2个班为课改班,课改教师由学校选定和个人报名相结合,第一学期进行开放探讨,第二学期进行修正、再实践、汇报和评估,根据新课程评价标准对课改班与普通班进行对比,再决定新课改如何推进。第三学期再在全校推行成熟的课改模式。让教师在课改路上能积极探索课改问题,享受课改的快乐教学,乐意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三、探索新课堂教学范式,让课堂呈现学生原生态的活力
  课堂教学既要注意学生的自主生成、探究生成和动态生成,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生成、参与生成和在学生活动促进下的突发生成,这样的课堂自然就会呈现学生原生态的活力。
  (一)相机诱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不要忽视学生的缄默知识,诱导学生探究问题。对简单的知识要让学生自主领悟,放手给学生主动学、主动生成结果、主动发展;对有规律的知识可以选取其中精彩一处加以点拨,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其他同类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生成;对复杂的知识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的点拨适可而止,不要教师以讲代教,教师应“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体会问题的实质;课堂上可设置游戏、对白、模仿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情景创设,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教师必须允许学生自由质疑,自由发言;要多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小组学习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教学相长,催生师生探究问题的激情和个性思维,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既育人又推动师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机会,鼓励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在他们讨论时,教师要及时发现精彩发言,捕捉富有创意的观点,从中进行个性化评价,再进行点拨,诱导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尊重学生个性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课堂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多元评价。
  课堂评价要尊重学生,因人而异,鼓励为主。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肯定会出现丰富多彩的观点,教师对学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对独到、精辟的观点要肯定;对不到位的观点,要鼓励;对错位的观点要引导,委婉地指出不足,找出优点加以表扬,树立学生发表看法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教师的课堂评价还应多样化,要不断变化,调动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营造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形成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时时充满活力。
  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师生自主探究和共同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利用校本资源的独特性,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要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要求教师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融合和改进,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同时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历史、地方风俗、民间传说、旅游景点等开发新的校本课程。例如:《客家文化研究》《游泳与救生》《客家人家》《人际交往应注意的礼仪》《电影人物欣赏》等。这样,教师通过开发多元、个性的校本课程,既给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多元知识,让他们对本土文化有认同感,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要强化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多搭平台、多造机会,使每一位有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在个性、兴趣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在新课改路上,笔者感受到了初期的困难和艰辛,领悟了探索过程中的困惑,体会了新课程教学改革路上小小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改革探索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在发展,学校在发展,学情在变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子还很长,但探索育人方法和高效课堂的追求不能变,笔者会一直走在新课改的路上获取探索教育的快乐。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以改进实践为目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研训一体为特征、以学校资源为依托、以合作研习为形式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结合并校后出现一校地址的实际情况,立足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基本理念,在一校多址下教师校本研修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作,掌握这种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言语形式,从而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流”。阅读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教师首
新基础教育的评课,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主动发展为标准,因此,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成为我们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华英学校地理课堂由原来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模式变成“互问互答”。  一、“互问互答”是“问”和“答”的一种高境界  古语有云“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互问互答”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互问”让学生变成“系铃人”,自
2014年12月,缘于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的海外研修项目,我随考察团去美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培训,收获甚多。这次学习,全美排名第一的教育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七场讲座。期间,又到十所学校作了实地考察,包括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和四所大学,让我对美国教育文化有了全面而生动的认识。回国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迫切地想与同行和家长朋友分享,那就是:教育
驻校社工是进驻学校进行社会工作的简称,也指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  一、驻校社工的实践模式  1. 定期开展班建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抗逆力与心理素质  这是指社工每月一次在全校各班举行主题班会,通过设计特定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培育学生的抗逆力。例如“阳光少年,欢乐团健”的主题班会,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沟通的重要性,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培育对班级的归属感。“心存感恩”则顺应英语科组
打造教育特色品牌需要文化的引领。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平凡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体系设计和实践活动都是根植于学校的发展历史,根植于学区实际和社区居民的教育现状与需求的。我们期望通过正确的理念引领,提升宝民小学的文化建设品位,增强办学软实力,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平凡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平凡教育”理念提出的历史渊源  “平凡教育”办学理念的启示来自于校园里
2014年11月,我随广东省初中名教师成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为期二十一天的基础教育考察。短短的时间里,虽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但对美国基础教育已有了一些直观和直觉的认识。中美的基础教育,都是以本土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之土之根长出的树木,有什么样的土壤,有什么样的文化根基、历史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以致深深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前景
母语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终目标就是育人之美,自然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指向“诗人”,一条指向“匠人”。所谓“诗人”,是更倾向于对母语的一种感觉、感悟,是人文的、隐性的,是母语的精、气、神;所谓“匠人”,是更侧重于对母语的表达与运用,是工具的、外显的,是母语的技、艺、术。教学中,“诗人”与“匠人”俱得,才能落实好母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  一、努力培育学生诗人之妙悟  传统语文
一、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1.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地域发展不均衡。  数据显示,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仅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为79.41%,仍有7个省未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实现数字化、无纸化,改变了过去手写、纸录的低效率状况,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检索率,工作效
一、班级口号功能浅析  在校学生不易接受到外界事物,不易更新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容易对固定不变的校园生活模式产生倦怠。这样状态的学生极其需要一种外界的有意刺激去逼迫每个个体内部的正能量释放或爆发。班级口号正好具备这种功能和作用。《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班级口号则是依据班级具体情况自编的短小、顺口,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有鼓动作用的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