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惧迟到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铃声快要响起的时候, 教室里却只有寥寥两个学生. 其他同学都跑哪里去了?rn我已经提前到达教室候课, 继续不慌不忙地准备上课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料, 因为心里释然: 上一节是体育课, 所以, 紧挨着体育课的这节课, 学生迟到是常态.
其他文献
初到松山湖是在温暖的四月天, 那时, 这片土地和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 一张白白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铺开, 我就像一个拿着画笔却还不知第一笔落在何处的小孩.
期刊
关于语文教学的虚与实, 已有无数大同小异的研究成果. 基本上, 实的部分包括课程知识、 文体知识、 文言知识、 文本解读等可视的可物化的内容, 虚的部分主要指与 “人” 关系密切的部分, 如学生的情感教育、 价值观教育、 文化素养培养、 教师的角色转变等等. 如果本文再探讨语文教学中的 “虚”与 “实” 的概念界定, 也难以讲出新意. 因为, 已有的研究成果千锤百炼, 极具真理性和辨识度. 况且, 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 学生在接触课程意义的语文教学之前, 已经拥有相当的母语知识, 他们还将通过网络不断扩张
期刊
音乐具有引发兴趣、 陶冶心灵、 培养性格、 洗练理智、 激发创造力的巨大作用. 大浪淘沙, 那经过千百年沉淀的就是经久不衰的音乐华章——名曲. 名曲, 虽是 “阳春白雪”, 固然 “其曲弥高, 其和弥寡”, 但用来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可是再妙不过的.
期刊
“笑有颜色, 有大小, 有声音……你们相信吗?” 那天下午, 社团课时, 我故作神秘, 问小朋友们.rn孩子们摇头, 表示不信.rn“那, 我们今天就来见证一下.”于是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诗歌课.rn教学前, 我考虑一年级小朋友上课容易分神, 讲小话, 便将寒枫的 《轻轻》 送给他们. 我带他们读了一遍, 然后合作读一遍, 孩子们读懂了诗歌的意思, 声音变得轻柔起来.
期刊
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他的教书生涯中一定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老师在台上声嘶力竭, 有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又有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 不是在认真做语文笔记, 而是在拼命刷数学、 物理题; 又有学生在台下闲读各种爱情、 推理小说.我们在吞噬语言的黑洞中奋力燃烧生命, 价值何在? 我们的 “用力”与学生对我们 “用力” 的忽视和无视, 这种对比到底深藏着什么原因?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 新课程具有生活性、 活动性、综合性、 开放性. 上思政课的时候, 如果只使用教材, 只讲道理,就很容易导致内容贫乏, 没有吸引力. 特别是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如果没有趣味性, 缺少形象性, 少了生活化, 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多年的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生活) 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地尝试探讨, 不断挖掘课程资源, 把课程与生活相结合, 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生再也不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只有单调与枯燥, 而是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期刊
生命的成长历程是一种美丽,而童年正是这美丽人生的根. 逝去的岁月中, 童年是潺潺流动的小溪流, 流出清澈见底的纯真; 童年是吱呀转悠的大风车, 转出七彩绚丽的幻想; 童年是轻盈跳动的花皮筋, 跳出快乐四射的游戏; 童年是投向蓝天的纸飞机, 投出无穷的智慧创造……
期刊
玩玩具时一个人自言自语, 绘画时笔下天马行空; 偶尔神游天外,脸上露出神秘而沉醉的微笑……每每此时, 我便知道, 年幼的女儿正徜徉在一个名为 “想象” 的神秘花园之中. 那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都曾游玩过的地方, 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然而, 却也是成年后的我们再也无法抵达的乐园.
期刊
人的智慧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对记忆的积累和当下经验的整理. 正是在积累和整理的过程中, 作为传承智慧的重要工具的文字成为文明的重要标志. 书写历史也就成为人类摆脱蒙昧、 走向开化的途径之一.
期刊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 “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 (《永生颂》). 波兰诗人米沃什也认为, 诗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在于, “他终身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种儿童的东西”, “他童年的感知力有着伟大的持久性” (《诗的见证》). 儿童对万物的惊异、 观察事物的眼光的奇妙、 飞扬而不受拘束的想象力, 已是现代教育学中的常识. 只是在现实的成长环境中, 儿童对事物的惊异, 他们的眼光、 想象力极少能获得一种方向和秩序, 大多难以避免过早的钝化, 最终汇入普通人的行列. 即使如此, 只要懂得“挖掘”, 成人依旧可以从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