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在化学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硫(SO2)过量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SO2的捕集和利用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关注.目前,SO2的捕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捕集后SO2的高附加值利用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在SO2利用方法中,化学资源化利用由于具有原子经济性高、能耗低等优点,是实现SO2高附加值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SO2在无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反应中的小分子、大分子方面的转化研究进展.介绍了SO2在化学资源化利用中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转化效果,以及不同催化剂的应用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等情况;指出了在SO2化学利用中反应条件严苛、对催化剂依赖性高等方面的问题;展望了在SO2化学资源化利用研究中的进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碱/碱土金属(AAEM)对生物质的热解及其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可为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和热解产物的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松木屑为原料,将原样进行酸洗,并对酸洗样分别用K、Ca、Na和Mg氯化盐溶液浸渍,在500℃和Ar气氛下对各样品进行快速热解,考察了4种金属离子对松木屑热解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各个样品的热解特性;通过对热解生物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考察了快速热解的焦油成分.研究结果表明:AAEM对松木屑有明显的催化作用,AAEM的存在能够提高热解气体
碳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元素,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之间的碳循环作用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今地球主要通过俯冲作用和火山作用调节全球碳循环过程,然而地球早期的碳循环过程和现今地球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探讨了地球原始碳的来源、地球早期碳循环过程及其与大氧化事件的联系等问题.地球是从太阳星云中通过星子吸积增生演化形成的,地球上的碳有一部分来自于地球的初始组成物质,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大碰撞事件以及后期增生过程获得的.在地球形成之初的岩浆海时期,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异作用使地核富
阿拉善地块是一个被造山带和断裂带围限的前寒武纪微陆块,其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性质和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笔者最近在阿拉善地块东部地区获取的研究资料,结合阿拉善地块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阿拉善地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性质和归属进行了讨论,认为阿拉善地块东部地区出露的2.64 Ga的斜长角闪岩和~2.5 Ga的TTG片麻岩,明确指示阿拉善地块东部也存在新太古代变质基底.这些新太古代变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3.38~2.88 Ga之间,与阿拉善地块东部的叠布斯格岩群和巴彦乌拉山岩群中古元
本文通过夕线石的结构、成分及产出状态,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其变质形成过程.含夕线石的变质岩原岩未必对应泥质岩,富夕线石岩石成分上更不能与任何的泥质岩成分对应.原岩本身富铝如多数泥质岩是形成夕线石非常有利的成分条件,但是,即使有合适的温压条件,也未必能够形成夕线石,组分的差异性迁移才是夕线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作用,尤其是深熔作用密切相关.浅色体、伟晶岩及花岗岩等均可通过变质、深熔作用演化而成.夕线石形成的关键是深熔作用中碱(土)金属的迁移、淋滤及其与硅铝组分的分离,从而造成局部Al2O3相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过程保存了丰富的变质-变形、岩浆-构造热事件与成矿作用记录,带内广泛存在的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p-T-t轨迹呈顺时针,指示胶-辽-吉带经历了俯冲-碰撞-后碰撞折返伸展造山过程,但这时期的俯冲碰撞或陆-陆碰撞与之后伸展造山作用的时代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对丹东地区大楼房古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1 873~1 869 Ma,获得岩体的侵位时限为古元古代.大楼房岩体以片麻状黑
在聚1-丁烯(PB)中混入聚丙烯(PP)能够调节前者的结晶行为,二者的共混物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其中关于两个组分的相容性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首先建立PB/PP共混物组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定量分析方法,以1460和1378 cm-1吸收峰的面积比来确定共混物中PB的质量分数,进而利用原子力-红外(AFM-IR)光谱与FT-IR光谱的一致性将其应用于AFM-IR谱的数据处理,以获得共混物中微相区的组成.研究发现PB质量分数为70%的PB/PP共混物发生了相分离,两个组分部分互溶,形成了富P
以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能在纯水体系(TRIS,pH=7.4)中快速识别游离M3+(Cr3+、Al3+、Fe3+)金属离子,为荧光增强型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探针L对Cr3+、Al3+、Fe3+的荧光检测限分别为1.57×10-5、1.43×10-5和6.55×10-5 mol/L.表明探针L对生命体系或环境中3价金属离子的检测有潜在应用价值.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UiO-66-NH2和吡啶-2-甲醛为原料,采用后合成修饰法制备一种UiO-66-NH2接枝吡啶亚胺配体,然后以UiO-66-NH2接枝吡啶亚胺配体和CoCl2·6H2O为原料,经配合反应,合成出一种UiO-66-NH2接枝吡啶亚胺钴系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乙烯齐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的6种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经液-液萃取前处理后检测.以地西泮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0.01%甲酸+5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8-溴-1-甲基-6-吡啶-2-基-4Hf-[1,2,4]三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卓(Pyrazolam)、氯硝西泮(5-[2-氯苯基]-1,3-二氢-7-硝基-2H-1,4-苯二氮卓-
富锂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M=Ni,Co,Mn等,0<x<1)具有容量高(可达300 mA·h/g以上)、成本低的巨大优势,被誉为是可能的最为重要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目前,这种材料尚存在初始(首圈)库仑效率低、循环性能差、电压衰减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材料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进程.为了解决材料存在的这些问题,尤其是其循环稳定性不足及电压衰减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在富锂正极材料衰减机理及稳定性提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