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走过的道路》是茅盾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追述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在写于1980年9月17日的《我走过的道路》序中,茅盾说:“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1976年3月24日,茅盾开始口述回忆录,利用家里的一台旧录音机口述录音,同时由家人做笔录。1977年秋天,茅盾看过部分录音稿后,对口述的回忆录并不满意,他认为只是叙述了经历,缺少文采,没有血肉,“它无法表现作家的风格”。于是,茅盾决定在录音的基础上动笔重写回忆录,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搜集资料。撰写回忆录的整个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遵循着“务求真实”的原则。自序说:“所记事物,务求真实,言语对答,或偶添藻饰,但切不因华失真。凡有书刊可查核者,必求得而心安。凡有友朋可咨询者,亦必虚心求教。他人之回忆可供参考者,亦多方搜求,务求无有遗珠。已发表之稿,或有误记者,承读者来信指出,将据以校正。其有两说不同者,存疑而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创办的刊物《新文学史料》专门刊载作家的回忆录、传记,有关文艺界的掌故、资料、考证、调查以及文学史研究的动态,茅盾为刊物题写刊头,并答应为新刊物写个长篇连载的回忆录,8月份交回忆录的第一篇稿。但是,当时茅盾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伏案时间稍长就会引起气喘,所以每次写作不能超过两小时。1981年2月18日,茅盾在对回忆录的若干章节作了补充和增写之后,因病住院,直至3月27日去世,未能亲笔完成《我走过的道路》,成为深深的遗憾。回忆录的后半段,即1934年以后部分,是由韦韬、陈小曼根据录音整理成稿的。茅盾回忆录系列档案包括《我走过的道路》序及三十六章的手稿共2440页,还有草稿、废稿、录音记录稿、参考材料、信件、口述录音等。这些档案资料正是茅盾晚年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见证之一,同时也留下了他在人间的最大遗憾。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坛的影响深远,许多作家都是“红迷”。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的一次宴请中,茅盾曾应同席的郑振铎、夏丏尊及周予同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经典段落,竟然一字不差,令在场者无不惊叹和钦佩。可见,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非同一般。茅盾还曾经以中学生为对象节编过《红楼梦》,并由开明书店出版。茅盾是红楼梦学会顾问,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之深、之细非同一般,独树一帜,这从他有关《红楼梦》笔记等一系列档案中可以看出。这部分档案主要包括《红楼梦》笔记14件,其中有茅盾手抄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石头记索隐》,钱静方《红楼梦考》,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正》,景梅九《红楼梦真谛》等的笔记,以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札记。此外,还有茅盾在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1963年)时所发表《关于曹雪芹》一文及其附注的若干次修改稿等。这些资料对茅盾研究、红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仅从上述两例即可看出茅盾档案的丰富多样及珍贵。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集中保存了这位有着重大影响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后半生极其重要的档案资料,从中可以探究其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和社会活动的真实历史轨迹。
桐乡市档案馆保存的茅盾档案,主要是2007年3月,由茅盾的儿子韦韬先生向桐乡市档案馆捐赠的,其中大量是茅盾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还有茅盾的原始讲话录音、照片、遗物,茅盾研究参考资料、各种茅盾作品图书等。2010年2月22日,《茅盾珍档——日记、回忆录、部分小说及书信、随笔等手稿》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茅盾档案包括纸质、录音、光盘、照片、实物等多种载体,内容丰富。其中茅盾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最为珍贵,共610件,计14287页,形成年代为1941年至1981年。其中有茅盾1946年至1947年访苏日记、1953年至1980年日记,有茅盾回忆录手稿、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篇手稿、《人民是不朽的》翻译手稿,有古诗文注释等等。许多材料写在废旧的杂志、公文、台历纸背面,大小不一。读书笔记本形态各异,有缎面的,也有塑封的。多数内容比较明了,但一些读书笔记和文艺评论笔记排列顺序比较零乱,许多没有署上写作时间。茅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茅盾档案是我国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特别是这些手稿原件反映了茅盾的文学创作活动与文艺理论思想,也反映了茅盾的政治社会活动历程和生活情况,是研究茅盾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坛的影响深远,许多作家都是“红迷”。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的一次宴请中,茅盾曾应同席的郑振铎、夏丏尊及周予同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经典段落,竟然一字不差,令在场者无不惊叹和钦佩。可见,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非同一般。茅盾还曾经以中学生为对象节编过《红楼梦》,并由开明书店出版。茅盾是红楼梦学会顾问,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之深、之细非同一般,独树一帜,这从他有关《红楼梦》笔记等一系列档案中可以看出。这部分档案主要包括《红楼梦》笔记14件,其中有茅盾手抄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石头记索隐》,钱静方《红楼梦考》,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正》,景梅九《红楼梦真谛》等的笔记,以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札记。此外,还有茅盾在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1963年)时所发表《关于曹雪芹》一文及其附注的若干次修改稿等。这些资料对茅盾研究、红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仅从上述两例即可看出茅盾档案的丰富多样及珍贵。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集中保存了这位有着重大影响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后半生极其重要的档案资料,从中可以探究其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和社会活动的真实历史轨迹。
桐乡市档案馆保存的茅盾档案,主要是2007年3月,由茅盾的儿子韦韬先生向桐乡市档案馆捐赠的,其中大量是茅盾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还有茅盾的原始讲话录音、照片、遗物,茅盾研究参考资料、各种茅盾作品图书等。2010年2月22日,《茅盾珍档——日记、回忆录、部分小说及书信、随笔等手稿》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茅盾档案包括纸质、录音、光盘、照片、实物等多种载体,内容丰富。其中茅盾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最为珍贵,共610件,计14287页,形成年代为1941年至1981年。其中有茅盾1946年至1947年访苏日记、1953年至1980年日记,有茅盾回忆录手稿、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篇手稿、《人民是不朽的》翻译手稿,有古诗文注释等等。许多材料写在废旧的杂志、公文、台历纸背面,大小不一。读书笔记本形态各异,有缎面的,也有塑封的。多数内容比较明了,但一些读书笔记和文艺评论笔记排列顺序比较零乱,许多没有署上写作时间。茅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茅盾档案是我国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特别是这些手稿原件反映了茅盾的文学创作活动与文艺理论思想,也反映了茅盾的政治社会活动历程和生活情况,是研究茅盾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