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美国教育且作他山之石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笑话说,一位美国人,大概还是学者,访问中国一个月,回去就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他第二次访华,待了三个月,只写了一篇文章。后来,他又来中国,一待就是一年,返美后没有再写只言片语。我觉得这个笑话正是在说我,因为我在美国的考察刚好一个月。我想人家能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我为什么不能写几点体会?是不是真能“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被每个教师所熟悉。这四个字被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然而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也许并不清楚。没去美国前就听到过很多这方面的小故事。如一次中美课堂教学交流中,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好的课通过网络发给了对方,各自看完后,进行交流。美国的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在课上可以随便乱动。我们的教师看后马上提出疑问,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上课,他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什么?我们给美国选送的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通分,我们40多个学生,在课上坐得非常端正,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一堂课下来,不但都学会了,而且课堂上学生很高兴。美国教师看完课后,非常奇怪,他们的疑问是,40个孩子,40分钟,坐在那里学这么枯燥的内容,老师是怎么让他们坐得那么好?学得那么快?且那么快乐的?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我们的教师为什么首先提问美国人,你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什么?显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课应该怎么上,怎样上才能被听课者(不是学生)所认可。可以说,中国教师的所有思考都是围绕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的。而美国教师则完全是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他们关注的是学生能不能学会,是不是真的快乐。
  还有个故事,一位中国校长到美国一所学校参观,看到楼道的墙壁上挂有一些学生照片,照片下面有一些文字,由于不懂英语,所以这位校长就认为这是优秀学生宣传栏。在交流的时候就问美国校长,是不是利用宣传栏在宣传优秀学生,以起到榜样的作用。美国校长回答说,不是宣传栏,是我们学校身体不好的几位学生的照片,下面的文字是说明他们发病时的表现以及救助方法。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以便他们出现危险时大家都能及时抢救。
  这真的是深入骨髓的“以人为本”。从这些小故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美国教育的每项举措,哪怕是极细微的举措,都关注到了不同的学生。甚至在一堂课上,分成4个小组讨论,小组间的问题也是不相同的,有层次的。
  美国的教师认为,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有开发自身才能的权利。他们不但相信而且捍卫这一权利,这就是美国的“以人为本”。
  能不能真办“细微之事”
  中美教育在对待教育细节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有一个非常精辟的例子,同样是教学“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我们是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两个玻璃片,让学生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个玻璃片上,把其中一滴水摊开,然后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水的蒸发速度与表面积大小有关”。而同样的教学内容,美国教师为学生提供两个带有小方格的玻璃片,而且提供了天平,探究中要求学生先称两滴水的重量确实相等后,再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让学生摊开其中一滴,并比较摊开的占几个小格,没摊开的占几个小格。一段时间后仍用天平称两滴水的重量,得出结论“水的蒸发速度与表面积大小有关”。
  美国人确实注重细节,崇尚理性,他们喜欢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如休斯敦政府在研究贫困生问题时提出这些贫困生放学后在学科以外的活动中,因经济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享受到各种活动的乐趣。这对孩子的未来非常不利(比如就业、经济收入等)。他们经过统计发现,学生时代缺乏活动体验的贫困生,平均每人一生在经济方面要损失至少26万美元。再如,美国教育工作者长期观察研究发现,高中一年级学生易被高年级学生吓倒,对高中课程“望而却步”,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业,甚至辍学,所以他们设置了只有一个年级的学校(单独的9年级学校,高一)。单独的9年级对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完成高中学业有辅助作用。可以说在美国任何—项措施的出台,都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而不是靠“拍脑袋”,其工作的严谨与细微可见一斑。
  敢不敢真做“社会实践”
  我们在国内给学生上综合实践课时,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和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很多内容都会安排在学校内进行。我们会问:“假如你是市长,应该怎样解决垃圾堆放的问题?假如你是市长怎样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因为答案都是凭空想象的,多少都有点纸上谈兵之嫌。有时我们也领着学生深入社会,尝试在真实场景下进行实践活动。我想美国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学习的。
  美国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在美期间,我旁听了四年级科学课。学生在教室内动手操作了解了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室外进行动手操作体验活动,用石头、泥土、沙子等材料搭建筑物,然后用水冲,看看哪种材料或混合材料搭起来的建筑物最坚实。学生边做边观察,同时记录实验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国内的学校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些,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舍得让我们的学生去“冒险”,让他们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多得到一些实用的知识,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会不会真改“教育观念”
  观念是深层次的,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动。在这里,我所说的转变教育观念并不是指某个教师应该怎样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而是希望转变我们国家对教学的整体认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很深奥。要想澄清这个问题正如黄全愈先生所说的,首先要思考教育是为人服务的,还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是为社会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按照社会的标准来塑造人。反之如果教育是为人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为人一生的发展设想,其实也就是我们多年来所提倡的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教育界已经得到共识,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在提法上我们与美国并无不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个理念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不敢说美国教育就是百分百地为学生服务,但是起码要承认人家比我们做得实在。
  另外,在教学思想上中美之间也有不同,我们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美国则重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以美术课为例,我们主要是教学生画画的技能,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掌握了技能,以后长大了就可以创作了。而美国人则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没有技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没有创造能力却将一事无成。那么我们能不能折中一下,在传授学生画画技能的同时,也不忘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换句话说就是“鱼和熊掌”我们要兼得。这其实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最后还有“什么时候开始做研究的问题”。前面我已经说过,我们认为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好,然后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再开始研究。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从小没养成研究的习惯,长大了就已经不会做研究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倡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原因是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改进。
  总结考察的总体感受,我个人认为中美教育的差异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不在制度而在文化,不在方法而在观念,不在设想而在行动,不在宏观而在细节。
  以上的理解很不成熟。面对中美教育这样大的问题自己的底蕴不足显露无遗。然而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如何想办法从美国教育中汲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学校优秀文化,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无疑是我不敢忘却的责任。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责任编辑 陆燕)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它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环境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一样,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你走进这样一所学校,看到整齐的楼房、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碧绿的草坪、鲜花盛开的花坛、醒目的警示牌……无疑会产生一种和谐美丽、心情舒畅的感觉,道德教育往往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
2012年11月9日下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鼓舞下,由《基础教育参考》杂志主办,以学校品质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实验二小怡海分校成功举行。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省市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者,若干中小学名校校长,教育媒体人士等不同层面的代表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品质正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  记者: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贵市一直十分重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很想知道,你们在资源配置方面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余如进:一是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以来,我们根据适龄人口下降的趋势,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以新农村建
译者按: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通常会盘点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进步,同时制定来年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9月22日,新加坡新任教育部长王瑞杰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了一份关于教育变革的演说。他在演讲中提出了新加坡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有鉴于国际局势的大变动,新加坡未来20年的教育将以价值为导向,培养有价值观和有竞争力的新一代国人。本文选取原演讲中的重要内容编译而成。  在过去三
[摘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名校名师的引领带动,学区内教师之间不断深化合作共生机制,优质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有效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大学区管理制;专业发展;教育均衡  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西安市于
2010年初,《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从区域教育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学生和教师发展模式的完善等多个角度,同时报道了黑龙江省绥棱县的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督学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小明、绥化市副市长韩慧峰、绥化市市长助理兼教育局长杨锐,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程方平等在现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多年来坚持“精神是立校之魂,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强校之路”的办学思路,努力践行“人人可以成才,多样化成才”的办学理念。在航天科技教育、昆曲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体育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在不断做强体育项目特色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体育的文化兴校功能,以“体教结合”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和现代育人理念的发展之路。  一、以制
[摘 要]北京市古城中学设置心理班主任,使心理老师占据学校的核心生态位。笔者对心理班主任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实践。心理班主任用心倾听,陪伴学生成长,挖掘并用心解读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不断探索心理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心理课程体系;运用任务驱动模式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不断提供培养机制,促进心理教师可持续成长,同时用科研的视角引导心理工作不断走向科学系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包含了物质文化(校园建设)、制度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师生的行为举止),其核心是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路、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学校文化实际上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谁成功积淀了学校文化,谁就占领了学校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认
[摘 要]什么是学习力?什么是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与学习力有什么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来发展中小学生学习力?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学习力;思维可视化;中小学生  什么是学习力?什么是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与学习力有什么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来发展中小学生学习力,进而推动传统“知识灌输型”教学向“学习力发展型”教学转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