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有效挖掘学习动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如果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执著地去探索,从而使语文学习获得明显的进步,为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利用教学过程的动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认知的喜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创设情景,让学生质疑问难,摆脱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关键词: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教学过程的动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大胆发问
  中图分类号:G622.4
  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运行和发展的促动因素,它来源于教师教的动力和学生学的动力,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学过程的现实动力。那么如何把这种动力转化到教学实际中去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说:“现代的教学过程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中的认知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认知,才是完美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现在的教育改革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我们应该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开渠引水”利用教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人人开口,个个敢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提高。
  二、巧用教学过程的动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以其在学习中体验认知的喜悦。
  有这样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无法强迫它喝水,也就是说强迫它做不愿做的事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众所周知,指导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指导空洞,学生听来索然无味,伏案创作更是抓耳挠腮,无话可说。最终交上来的作文多为空话、套话,毫无生活气息。为了扭转这一现状,我曾在班级中尝试过这样一次实践性作文教学:
  第一步:激发兴趣,做好动员。作文课上,我要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训练。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写“调查报告”是第一次,很陌生,格式、内容都需要下大气力指导,怎么办?我想:先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下吧!于是课堂上,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进行过实地调查吗?生说:没有。我问:你们想不想当调查员?生(兴奋地):想!我说:老师也想给大家一次展示的机会,请你们利用星期六、日这两天,到社会上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是: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周六、周日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调查地点可以是村委、商店、广告牌、产品包装等。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天的机会,好好表现哦!听了我的话,同学们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第二步:指导活动,让学生做好准备。告诉学生准备好调查用的笔、本子等及应注意的问题。第三步:让学生亲自调查体验,感受生活。转至下周一的作文课,我问:你们这次调查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第四步:交流体会、整理素材。我随机指导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第五步:修改交流、共同提高。
  纵观这次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我们应抓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发现的特点,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走进生活,调动他们所有感官与思维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最终获得新体验。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生眼里,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喜欢哪个老师、喜欢哪类老师,并且都能说出喜欢的理由,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原潍坊市教科院潘永庆主任提倡把“尊师爱生”改为“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尊师爱生,只强调了对教师的尊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最大的不尊重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待,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实,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受此启发,我平日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当作学习小伙伴,注重平日交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达尼洛夫说:“儿童在善于思考的教师的指导下,就能情绪高涨地学习。”《我最好的老师》中记叙的怀特森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常常出乎意料的举动,他的课之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因为能调动学生紧张的思考。他在给学生的科学课上,讲授了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告诉学生: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课堂上,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学生传看一个头盖骨,学生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然后他随堂测验。可令学生意想不到的是:当卷子发下来,他们全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先生讲的“猫猬兽”的一切,全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不存在过,他告诉学生你们记得全是错误信息。怀特森这样做的真正用意是: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和对科学有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课堂上不能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他的这一大胆创新深度挖掘了学生的潜在动力,从此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冒险”课,怀特森先生想方设法让学生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一个论点,他们都要思考、论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然而正是在这一个个饶有兴趣且又充满刺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判断地接受。因此,教师巧设情境,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打破思维定势,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曾听过这样的公开课:课堂上老师情绪高涨、情感热烈,可是学生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无论老师怎么调动、鼓励、激发,孩子们始终是启而不发。再此可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插嘴”,对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时时践行新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重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体验和过程,把讲授的课堂转化成思维的课堂,实现省时高效,我们的语文课就会异彩纷呈、充满活力,语文教学定会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每周一读》中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教育著作《教学过程的动力》,2010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我校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当地孩子不同,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参差不齐,有的对计算机接触的机会很少,这样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边样的教育现状,要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性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现今教师的共识。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想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势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此对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实际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
时下课堂,表扬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高,就越有“新课程”味似的.对此,学生会怎样看呢?利用一次教学反馈的机会,我在问卷的末尾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即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方便的同时,又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好我们的初中英语课,更需要我们注意我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只有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结合,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提高,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了我校的日常课堂。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电大组织的赴澳英语高级研修班,研修班是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墨尔本大学进行,在短暂的20天的澳洲学习、生活中,对澳大利亚语言教育在教育政策、指导框
党内监督是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准则》和党的其它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它的实质
本文结合我国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围绕我国早地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以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渗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有关研究结果为主要根据,对旱地小麦生产系统进行了分析。
一、转变角色,重新定位rn教研员要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而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促进者,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而作出“教学临床诊断”,其鉴
校本教研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是保障.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也在各个学校当中逐步的开展起来,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实践知识的培养,开始对于整个教学系统都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善作用。随着整个新课程改革的开展,高中化学创新课堂也逐步在各个学校中实施,并开始形成了“在实验中学化学”的思路。在化学创新课堂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