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码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特点及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将一种个人多媒体故事叙述方式——多媒体数码故事技术,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对具体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探讨归纳出数码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码故事;思想品德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近些年思想品德课也在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引入了新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实效性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各种问题、挑战,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放弃对新技术的应用,而是应尝试运用更全面、完善、有效的技术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数码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正是我基于以上的这些思考而进行的尝试性的探讨。
  ● 对多媒体技术——数码故事的认识
  数字故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Dana Atchley是这一形式的最早提出者。他将计算机媒体与说故事的技巧整合,产生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在他与其他媒体设计师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这种形式的创作,并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即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有很多教师来到美国CD中心学习如何创作数字故事,并把这种新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班级的学习气氛。2002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美国25个州的代表一起创办了数字故事协会(Digital Storytelling)。数字故事作为一种个人多媒体故事叙述方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外的教育领域,国内的一些个别学科也尝试着开展了一定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这种方式表现出的作品的动态的生动形象、真实性、故事感、多感知性、高共享性等特点,扩展出的主题活动研究的时空记录,都对参与者的主题设计、亲身实践、个性表达、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有着较高的要求。
  总之,数码故事不仅需要创作者拥有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如DV摄像机、计算机、数码短片处理制作软件、网络传播平台等,更需要创作者能够广泛挖掘生活素材,并不断积极、独立思考现实社会生活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灵感与感悟。
  ●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数码故事应用研究的原因
  1.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
  2011年新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特性包括: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其中课程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而数字故事正是一种将生活实践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技术,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思想品德课新版课标的要求十分吻合。此外,数码故事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图文并茂、入情入境地为我们展示出学生对创作主题的理解。
  2.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
  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应用大都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如有的老师、学生将网络上的资源简单复制粘贴、生搬硬套地制作出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这样的展示教师与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没有经过自己独立的严谨思考,无法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性。而所表达的内容有时因为是照搬的网络资源,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自然无法体现。还有的多媒体应用虽设有展示小组交流、汇报环节,但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个别学业成绩优秀、善于当众表达学生的表演舞台,而小组其他成员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当众表达的学生往往退居幕后。
  ●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数码故事的几点策略
  我校从2003年加入到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中以来,创办了网络试验班。网络试验班的学生信息媒介素养较高,多媒体技术掌握得较好,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而且,这些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外大事、注重观察身边小事,善于独立思考反思总结。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数码故事技术比较感兴趣,愿意参与尝试。特别是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都拥有拍摄数码故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为这项应用探索提供了物质保障。
  基于以上的需要,我尝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数码故事技术,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应用经验与策略。
  1.数码故事主题设计倡导独立思考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落实思想品德教学的思想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数码故事能否创作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创作者对于数码故事拍摄主题的选取、中心的确定。在讲授首师大版初中思想品德课七年级下册教材第5课《善辨是与非》第一框题“身边的是与非”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班中各组学生展示他们拍摄到的“身边的是与非”。为了完成好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几个组长进行了数码故事的技术培训,共同研讨了各组的创作主题。其中有一个组的设计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要表达的“身边的是与非”是“光盘行动”,他们准备拍摄学校中午食堂就餐的真实场景。拍摄完成后我看了样片,短片中我校个别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将自己吃不了的剩菜剩饭倒在了桶里。优点当然是反映了真实生活,缺点是因为“偷拍”所以画面稍显不清楚(如图1)。
  但除了上述两点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我们的主题只是单纯曝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吗?我和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后大家商定再去食堂拍摄,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想到这次学校食堂有了学生文明观察员的监督,同学们倒饭的行为大为减少(如图2)。看过了第二次拍摄的短片,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两次拍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倡导光盘行动?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再次对自己制作的数码故事作品进行了修改,最终呈现出来的展示结果令全班动容。作品的主题是“我们的午餐”,将无人监督时、有人监督时我校食堂就餐的真实场景,与为贫困山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行动的宣传视频,前后三段视频整合。让我们明确了正确的是非观是需要我们坚持、特别是在无人监督时坚持;明确了坚持正确的是非观不光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为大家。让我们既看到了身边一些人或是自己的错误行为,也看到了社会中的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这样的视频保持了对于现实生活问题客观、冷静的独立思考,坚持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题,值得学习和借鉴。   2.数码故事内容选取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人文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所选取的数码故事内容总是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力图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首师大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第7课《师生之情》这一课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谅解教师,体谅教师的辛劳与付出,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我在课下进行了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其中有一名同学就谈到了前一天刚刚和班主任老师出现的矛盾,感到老师冤枉委屈了他,心里十分难受。面对这一真实事例我没有放过,而是及时联系到了这名班主任,并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他交换,交流中我们才明白了矛盾的关键所在。于是班主任在我拍摄到的视频中,真诚地与这名同学交流起来,承认了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同时表达了对于学生的关心与真诚祝福(如图3、图4)。课上当讲到如何正确对待教师批评时,我引入了这一案例,并将这段数码故事内容展示出来,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而在事件发生班级授课时,那名同学看后也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理解了老师、接受了老师的教育。这次数码故事的制作,也让我再次明确了内容选取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借用数码故事技术尝试真正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思想问题,真正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数码故事课件制作重在全员参与,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
  评价学生数码故事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一个小组完成的数码故事作品中都要体现集体智慧。还记得我在设计首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活动课《善用北京的学习资源》内容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展示汇报活动成果(如图5)。汇报时要求各组一定要讲明组内每位成员的具体职责分工,并能够让大家清晰明了。汇报中有一个组的表现相当出色,他们展示的内容是自己制作的参观图书馆的数码故事。通过这段数码故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从内容的前期准备,到过程中的采访,再到后期的制作编辑,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如图6)。而且数码故事也为我们真实地记载了整个作品制作过程中组员们的酸甜苦辣、开心、困难、团结、分歧,大家看后都十分感动。虽然这则数码故事在画面和音效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但它依然让班中每一名同学从中受益。数码故事中既有同学们亲身实践、总结的图书馆借阅知识宝典,又融入了小组成员亲身实践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正如一名组员总结的那样,因为需要每一名组员真实参与,所以他才第一次尝试与图书馆内陌生的服务人员交流,获取有效资料,这让他发现原来与陌生人交流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的活动要比以往从网络上简单粘贴、抄袭更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样做也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4.数码故事评价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综合性,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数码故事在这方面恰恰可以很好地体现自己的优势,学生可以带着小DV摄像机漫步校园、走进社区、回到家庭,寻找捕捉各种生活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活动课《我是首都好公民》要求学生了解北京市民的责任,为北京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和学生共同商议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分别采访校园中的教职员工和同学们;社区中的民警、个体商贩、退休的爷爷奶奶;家庭中的父母。让大家分别谈谈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并制作成数码故事短片。采访内容的设计、准备,采访过程的拍摄、后期内容的编辑制作是辛苦的,但最终同学们展现的数码故事短片却是精彩的。三段数码故事短片展现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与担当,他们为首都发展建设所作出的平凡贡献,展现了一名名普通北京人的首都公民责任意识。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不同生活领域的认识与理解更加真切、深刻,同时也真正做到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项技术对提高课堂实效性、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养、充分落实思想品德课课程性质的益处。因此,对数码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还将继续,也会继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借鉴、尝试摸索,争取总结出更多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霞霞,马德俊.基于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可视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
  [2]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5]郑江艳.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8.
其他文献
2017年,全球农化行业兼并重组依然如火如荼,”六强”变“四强”。从行业发展来看,集约化、规模化是农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加大,我国农药行业
本文介绍利用排水管排出污水时出管口时的流动的物理轨迹,利用自制的简单测量设备测定其相关的参数,利用数学方程解算出污水流出管口时的初速度,再测定管口污水的截面积,进而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鲲教授曾提出,教育家成长的途径有三条:敏于教育发展的“盲点”,善于把握社会需要与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勇于探索教育的难点。教育信息化建设无疑属于现阶段学校教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深基坑开挖变形性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接着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开挖变形性状以及降水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其结论可供其他类似工程
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及钢结构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说明钢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的必由之路。21世纪钢结构将占领广阔的建筑市场。在我国目前大力
从国际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出发,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有利因素、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以及如何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行了深入探讨.
3月29日,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投资建设年产450吨原药项目的公告,公告显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近年
九月果香,九月菊黄;秋高气爽,丹桂飘扬。9月24曰,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安全科学
针对建设工程所处的软土地基之不良环境,阐述某工程静压PHC管桩基础在静载抗压试验中出现的异常沉降现象,依据低应变和静载抗压试验检测结果,剖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类似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