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性的女人大都是少女,没有经过世事的琢磨,不知道世界的面貌。她们纯洁而不知道方向,却又努力拼命往前奔跑,一路挣扎!她有着绵绵情怀,情窦初开,感情迷离。好有漂亮的眼睛,曼妙的身材,她有聪明的大脑,喜欢刺激的性情。她表面看起来是野味十足的,而内心却是温柔多情细腻。
《花腰新娘》
这部仿佛“民族秀”的影片一开始,就以一曲当地彝族的海菜腔民歌定下基调,马帮、吊桥,哀牢山深处,异龙湖畔,系花腰、戴银饰的花腰彝姑娘凤美时而倒立,时而上房,甚至脱掉外衣,仅穿肚兜与男人摔跤。如果《婼玛的十七岁》是含蓄隽永,《花腰新娘》就是无比的张扬。
这种张扬的野性之美不仅仅是凤美一个人的,花腰彝人骨子里就带着这种特质。比如服饰,彝族是云南地区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基本的服饰特点是尚黑,比较古朴。但花腰彝服饰却是例外,大红的花腰,繁琐的饰品以及不停颤动的绒花与银球,无不说明这是彝族中活力无限的一个支系。最能令人感受花腰之美的则是花腰彝的女子舞龙,这也是本片的主要内容所在。舞龙是中国各民族都存在的一个悠久民俗传统,但大多由男子表演。花腰彝女子舞龙让女人进入到这一原本代表男子汉阳刚气质的仪式之中,形成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女子彩衣与阳刚之龙在鼓点的声响中上下翻飞,女性的生命意识自由绽放。影片冲突的焦点“三年不归家”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女性意识反叛与束缚的展现。
花腰彝男女结婚后,三年内女子不住夫家,也不与丈夫见面。影片中凤美与阿龙结婚,天生的野丫头凤美却不愿意与阿龙分离,震惊了整个村寨,最后被父亲带走。然而凤美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与阿龙相会,最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由阿龙充当教练的女子舞龙队。岂料寨子里的老板阿聪频频与凤美打情骂俏,阿龙的父亲为了提防阿冲要求儿子与凤美解除“三年不归家”的风俗。归家的重要仪式是同房,此时影片用戏虐的方式展现两人这一重要一刻。凤美与阿龙坐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传来赵忠祥充满磁性的声音:“这头公象的目的很明确,正处于发情期……”在大象的吼声中,阿龙扑向凤美,然而不幸的是阿龙直接被踹出了窗外。凤美又一次身着肚兜,在众人围观中离开,备受伤害的阿龙将花腰带掷还给凤美,退掉了婚事。
为何凤美在结婚之时不愿离开洞房与阿龙分离,此时却不愿与阿龙同房在一起?这或许正是凤美的野性之处。花腰彝姑娘的爱情酣畅淋漓,即使违反族规也要与心爱的男子在一起。但当她从伙伴那里得知同房归家之后再也不能舞龙,只能做个安分的媳妇之后。她不愿意失去这自由的时光,她还要疯,还要尽情地笑。“三年不归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花腰少女最后的光芒时间。三年之中,她们将自己最璀璨的野性肆意挥霍,然后进入夫家,孝敬公婆,生儿育女。
影片最终,凤美阿龙和好,舞龙获得金奖,阿玉坐在自己原本不喜欢的男朋友的摩托车上去镇子,阿龙在异龙湖边训练新的舞龙队,凤美背着孩子在田里劳动。所有的张狂最终远去,野性如同杂草,被岁月和生活割去一茬又一茬,但谁知道,某个时刻,它又在心中疯狂生长。
石屏哨冲 凤舞龙飞 花腰放歌
云南有两个民族支系以花腰来命名,一个是新平红河谷中的花腰傣,另一个同样是红河边的石屏县北部山区的花腰彝。花腰彝的女子舞龙是一绝,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做这些动作幅度那么大的事是有些不可思议,但花腰彝没有这些禁忌,这支龙队舞到哪,轰动到哪,让人总觉得花腰彝的女子都是野生的花朵,肆意挥洒着最美的风采。
从石屏县往北边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的人来说,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了。远远看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我们来的这天没有游客,只见平平的土掌房屋顶上或晒着粮食,或摆放着杂物,有几头牛吃得肚子浑圆,自行从村外朝村里走回来,孩子在村里空地上嬉戏,老人们在屋角晒太阳做手工,一派悠闲的景象。
走进慕善,花腰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美得让人眩目。这些服饰全由她们手工精制而成。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花腰彝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花腰彝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腰带了,以大马缨花为主图,镶以银饰,光彩夺目。这条腰带不仅是姑娘们身上最灿烂的装饰,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
花腰彝崇尚歌舞,自然和谐。慕善是花腰歌舞的故乡,民间留存有完整的传统花腰歌舞120调。在慕善最激动人心的自然是舞龙了,慕善的女子舞龙队已经舞遍了全球。花腰彝崇龙敬龙,每年都要祭龙,祭祀祖先,以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团结和睦,无病无灾的愿望。农历二月祭龙,农历三月“平拉”(祭叶),农历四月“龙拉”(祭出水龙),农历五月逢端阳,农历六月火把节,农历十月祭祖,腊月杀年猪宴,这些节日都要舞龙欢庆。这里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双龙共舞,雌雄相戏凤先飞。每逢马年马月马日就是祭大龙,那时就会有12条大龙,6条小龙,非常壮观。舞龙的姑娘们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年轻力壮。一条长龙由12个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在整个舞龙过程中,花腰少女们穿着那挂满彩饰和银饰有十余斤重的衣服,一步不停地奔走十多分钟。在奔走中,人与人互相交错,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龙头钻进了自己身子围成的圈,卷成一团。你正要出声呼叫,那龙扭了几下,尾巴甩了出去,头又从身子中钻了出来……伴舞的调子急促昂扬,舞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姑娘们化成了大地上燃烧的火焰,一条青龙从火中跃出,直向蓝天。
我终于明白了电影《花腰新娘》中凤美为什么要多次看着天上白云的幻化,最后那云变成了龙。
《花腰新娘》
这部仿佛“民族秀”的影片一开始,就以一曲当地彝族的海菜腔民歌定下基调,马帮、吊桥,哀牢山深处,异龙湖畔,系花腰、戴银饰的花腰彝姑娘凤美时而倒立,时而上房,甚至脱掉外衣,仅穿肚兜与男人摔跤。如果《婼玛的十七岁》是含蓄隽永,《花腰新娘》就是无比的张扬。
这种张扬的野性之美不仅仅是凤美一个人的,花腰彝人骨子里就带着这种特质。比如服饰,彝族是云南地区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基本的服饰特点是尚黑,比较古朴。但花腰彝服饰却是例外,大红的花腰,繁琐的饰品以及不停颤动的绒花与银球,无不说明这是彝族中活力无限的一个支系。最能令人感受花腰之美的则是花腰彝的女子舞龙,这也是本片的主要内容所在。舞龙是中国各民族都存在的一个悠久民俗传统,但大多由男子表演。花腰彝女子舞龙让女人进入到这一原本代表男子汉阳刚气质的仪式之中,形成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女子彩衣与阳刚之龙在鼓点的声响中上下翻飞,女性的生命意识自由绽放。影片冲突的焦点“三年不归家”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女性意识反叛与束缚的展现。
花腰彝男女结婚后,三年内女子不住夫家,也不与丈夫见面。影片中凤美与阿龙结婚,天生的野丫头凤美却不愿意与阿龙分离,震惊了整个村寨,最后被父亲带走。然而凤美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与阿龙相会,最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由阿龙充当教练的女子舞龙队。岂料寨子里的老板阿聪频频与凤美打情骂俏,阿龙的父亲为了提防阿冲要求儿子与凤美解除“三年不归家”的风俗。归家的重要仪式是同房,此时影片用戏虐的方式展现两人这一重要一刻。凤美与阿龙坐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传来赵忠祥充满磁性的声音:“这头公象的目的很明确,正处于发情期……”在大象的吼声中,阿龙扑向凤美,然而不幸的是阿龙直接被踹出了窗外。凤美又一次身着肚兜,在众人围观中离开,备受伤害的阿龙将花腰带掷还给凤美,退掉了婚事。
为何凤美在结婚之时不愿离开洞房与阿龙分离,此时却不愿与阿龙同房在一起?这或许正是凤美的野性之处。花腰彝姑娘的爱情酣畅淋漓,即使违反族规也要与心爱的男子在一起。但当她从伙伴那里得知同房归家之后再也不能舞龙,只能做个安分的媳妇之后。她不愿意失去这自由的时光,她还要疯,还要尽情地笑。“三年不归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花腰少女最后的光芒时间。三年之中,她们将自己最璀璨的野性肆意挥霍,然后进入夫家,孝敬公婆,生儿育女。
影片最终,凤美阿龙和好,舞龙获得金奖,阿玉坐在自己原本不喜欢的男朋友的摩托车上去镇子,阿龙在异龙湖边训练新的舞龙队,凤美背着孩子在田里劳动。所有的张狂最终远去,野性如同杂草,被岁月和生活割去一茬又一茬,但谁知道,某个时刻,它又在心中疯狂生长。
石屏哨冲 凤舞龙飞 花腰放歌
云南有两个民族支系以花腰来命名,一个是新平红河谷中的花腰傣,另一个同样是红河边的石屏县北部山区的花腰彝。花腰彝的女子舞龙是一绝,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做这些动作幅度那么大的事是有些不可思议,但花腰彝没有这些禁忌,这支龙队舞到哪,轰动到哪,让人总觉得花腰彝的女子都是野生的花朵,肆意挥洒着最美的风采。
从石屏县往北边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的人来说,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了。远远看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我们来的这天没有游客,只见平平的土掌房屋顶上或晒着粮食,或摆放着杂物,有几头牛吃得肚子浑圆,自行从村外朝村里走回来,孩子在村里空地上嬉戏,老人们在屋角晒太阳做手工,一派悠闲的景象。
走进慕善,花腰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美得让人眩目。这些服饰全由她们手工精制而成。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花腰彝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花腰彝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腰带了,以大马缨花为主图,镶以银饰,光彩夺目。这条腰带不仅是姑娘们身上最灿烂的装饰,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
花腰彝崇尚歌舞,自然和谐。慕善是花腰歌舞的故乡,民间留存有完整的传统花腰歌舞120调。在慕善最激动人心的自然是舞龙了,慕善的女子舞龙队已经舞遍了全球。花腰彝崇龙敬龙,每年都要祭龙,祭祀祖先,以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团结和睦,无病无灾的愿望。农历二月祭龙,农历三月“平拉”(祭叶),农历四月“龙拉”(祭出水龙),农历五月逢端阳,农历六月火把节,农历十月祭祖,腊月杀年猪宴,这些节日都要舞龙欢庆。这里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双龙共舞,雌雄相戏凤先飞。每逢马年马月马日就是祭大龙,那时就会有12条大龙,6条小龙,非常壮观。舞龙的姑娘们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年轻力壮。一条长龙由12个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在整个舞龙过程中,花腰少女们穿着那挂满彩饰和银饰有十余斤重的衣服,一步不停地奔走十多分钟。在奔走中,人与人互相交错,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龙头钻进了自己身子围成的圈,卷成一团。你正要出声呼叫,那龙扭了几下,尾巴甩了出去,头又从身子中钻了出来……伴舞的调子急促昂扬,舞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姑娘们化成了大地上燃烧的火焰,一条青龙从火中跃出,直向蓝天。
我终于明白了电影《花腰新娘》中凤美为什么要多次看着天上白云的幻化,最后那云变成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