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温党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以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为主题开展富有教育和政治功能之特殊的旅行活动,恰恰满足了学生群体和广大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定需求,因而备受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红色研学旅行在国内风生水起,2021年又恰逢建党百年,其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且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哈尔滨应乘势而上,扬长补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维,在发展机制、创新载体、课程打磨、人才储备等多方面扎实推进,跨越发展,力争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红色研学;发展对策;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0-0091-03
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红色研学旅行作为研学旅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课堂。红色研学旅行对于提升青少年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重大,意义非凡。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基地的哈尔滨,理应成为红色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哈尔滨须乘势而上,统筹谋划红色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协调红色研学旅行市场主体和教育部门共同担起责任,创新发展思维、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助推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再创新局面。
一、红色研学旅行使命特殊、价值重大
红色研学旅行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旅游形式,也是研学旅行中一种特殊的教育旅游类型。它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命特殊,意义非凡。
(一)红色研学旅行将会大大促进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认知和传承
红色研学旅行是将当地革命红色文化遗址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有的红色资源进行旅游式传播和研学式开发。发挥旅游覆盖面广和拉动性强的优势,依托研学丰富有趣的课程作为载体,将使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获得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传播,使青少年学生群体获得更广泛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认知,继而更好地传承。
(二)红色研学旅行将成为“十四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红色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而红色研学旅行作为文化+旅游+教育研学的多产业融合产品备受重视,风生水起。2021年又恰逢建党百年,其发展势头更为强劲。2021年6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可见红色旅游将会向着深度化、融合化的方向拓展,红色研学旅行将成为重点之一。
(三)红色研学旅行担当着弘扬主旋律,培育红色江山传承者之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可见红色研学旅行开发责任重大。要在研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继承先辈遗志和革命传统,学习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从社会功能来讲,红色研学旅行肩负着培养红色基因和红色江山传承者的责任。
二、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模式借鉴
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已经步入成熟期,近年来兴起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也备受重视。各地政府均着力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创意、科技和资金等力量,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模式。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课堂——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陕旅集团开发的《延安保育院》以宏大的革命历史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颂扬了伟大的延安革命精神,是一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舞台演艺作品。《延安保育院》以“小”故事反映延安革命大背景、以“小”人物反映大主題,演绎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后代、烈士遗孤在保育院健康成长,随部队转战陕北以及东渡黄河,走向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历程;生动再现了党的干部、革命战士、老百姓为养育和保护革命后代而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是延安精神和延安岁月的艺术表达。作为陕西唯一一部红色历史题材剧目的《延安保育院》,2021年成功入选中宣部和文化旅游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经过十年的打磨,《延安保育院》已经逐渐成为延安红色文化“地标”。
(二)重庆红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重庆红岩研学旅行基地是依托红岩博物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而成立的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16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弘扬传承红岩精神、培育青少年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为使命,不仅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始终把打造师资队伍和建设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工作。目前重庆红岩研学旅行基地以内涵深、品质高而闻名,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红色研学旅行文化品牌。
(三)西安《1212西安事变》
《1212西安事变》是中国第一部纪念和讲述西安事变的旅游演艺项目,是陕旅集团在“西安事变”爆发地华清宫景区推出的演艺项目巨作。《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演艺在全国首创实景“影画”节目表现形式,属于开先河之作,全剧60分钟,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统一战线等十幕剧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演出采用了高科技和电影戏剧艺术的叠加手段,成为新型的演出品类,既叫好又叫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模式。 三、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尚处在萌芽成长期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开发,部分景区、学校和研学机构、旅行社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一定的推动和成效。但是就政策支持力度、发展规模、基地硬件建设、研学课程软件研发和研学导师人才供给等方面和国内开发先进的地区相比,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现阶段尚处在萌芽成长期,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缺少可执行的研学旅行政策和统一的管理和监管,
行业发展较为粗放
哈尔滨市目前没有出台有关研学旅行明确的执行政策和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研学旅行特殊性的重视和理解不够深刻,部分学校国家研学政策落实不到位。旅行社、研学公司等研学主体散在发展,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和多主体多角色协同发展的方式。目前研学旅行市场的监管乏力,存在无序竞争。设施和课程缺乏标准规范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研学旅行发展粗放,质量不高。
(二)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供给不足,城乡联动效应没有形成
2021年以来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挖掘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党旗高高飘扬,重走红色路”为主题,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哈尔滨市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以“追寻红色印记,擦亮红色品牌”为主题发布了4条“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哈尔滨红色旅游线路。但是现阶段哈尔滨真正的东北抗联主题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寥寥无几,城乡资源尚未形成联动效应。如哈尔滨城市内展馆和景区,如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哈联络处(马迭尔宾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与周边区域,如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土改村,双城四野指挥部、巴彦木兰通河依兰抗联密营等红色旅游的资源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线路,可进入性和可游性不足,供给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红色研学旅行呈现方式老套,缺少互动体验和高科技,吸引力不足
目前红色研学旅行的主要方式是以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等传统初级游览形式为主,多数博物馆仍然保留“画像—文物—文字”的陈列,缺少互动体验和文藝演出、模拟感受等新鲜的形式。与此同时,旅游线路以“红+绿”“红+古”“红+乡”的简单组合方式为主,形式初级老套。此外,产品缺乏创新和IP打造,吸引力和黏性不足,难以对比例不断增长的90后、00后新生代游客产生吸睛效应。
(四)没有处理好红色研学“形”与“魂”的关系
市场上红色研学的活动形式上的安排主要有:穿一次军(抗联)服、住一次农院(宿舍)、听一个红军(抗联)故事、逛一次红绿景点、唱一首红歌、干一次农活、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等体验式活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学生们只了解了红色产品的“形”,而往往没有领略到红色研学产品的“魂”,更谈不上“领悟”到红色文化产品的“根”,研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和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效果。
(五)红色研学课程没有形成体系,研学导师没有形成队伍
据初步调研,黑龙江新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为中小学生编辑研学旅行教材,在国内首开先河。黑龙江禾唐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了58堂课并获得了知识产权,形成了“铁血森鹰”等系列研学品牌。但这只是凤毛麟角的现象,并不普遍。目前哈尔滨开发课程的研学机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红色研学旅行大发展的增长需求。与此同时,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滞后,研学导师的师资培训和证书颁发也是在近两年才刚刚开始,尚处在起步阶段。
四、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创新发展探索与建议
为抢抓机遇,全面追赶国内发达地区红色研学旅行步伐,实施发展方式和路径的全面创新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一)深刻领会红色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其思想引导功能
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未来几年研学旅行将会成为中小学实际意义的“必修课程”,总市场将近200亿元。研学旅行被视为未来教育和文化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也特别强调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融合,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同时红色研学旅行因以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为主题内容而具有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要深刻领会其特殊性和不同寻常的价值,放大其思想引导的作用。
(二)创建管理和监督机制,制定包括红色研学旅行在内的研学鼓励政策
创建文旅+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出台鼓励研学旅行发展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如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建设研学旅行营地基地。按照不同学龄段制定中小学生不同的研学天数规定,纳入学分的评价标准等措施,为学校开展研学活动提供政策环境保障。为加强对相关参与企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应推行优胜劣汰制度,在安全防控、教学质量、收费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行业准入机制,净化研学旅行的市场环境。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已经成为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标准,哈尔滨须据此标准制定出适合本地研学发展条件的相关政策。
(三)创建红色研学旅行营地基地,满足党员干部和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需求
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虽然是以学生群体为主,但是其课程内容、参观体验活动等完全可以扩展到党员干部,用于进行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教育。破除哈尔滨市标准化专业化的红色研学基地数量不足规模不够的瓶颈,可采取教育部门与研学机构合作,同时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共同建设一定数量的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鉴重庆红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的经验做法,以特色博物馆为依托,提供标准化的基地建设和服务,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四)开发演艺、光影秀等高科技创新载体,使文博场馆的功能进一步活化 延安的《延安保育院》、海南五指山的《红色娘子军》、在全国首创实景“影画”节目表现形式的西安《1212西安事变》,由于满足日益年轻化的客群的新需求和新变化而受到市场热捧。随着虚拟技术和声光电高科技迅猛发展,近几年光影秀大放异彩。如故宫光影秀在上元夜上演,5D大型实景光影剧《天仙配新传》创新面世。哈尔滨可以哈尔滨博物馆为依托,深挖哈尔滨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和谍战之城背后的故事线索,借助《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之上》和《悬崖》等小说、影视作品宣传的知名度,借助高科技和创意新动能,乘势而上,创作话剧、歌剧或者光影艺术类创新艺术作品,打造哈尔滨文化IP和哈尔滨演艺品牌。同时也借助新型演艺产品促使博物馆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休闲新空间。
(五)创新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保障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打磨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形式,都是好的红色研学旅行开发的重要环节重中之重。要通过游学结合,设计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推动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将不同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组合,设计出满足受众需求的课程菜单,供不同受众选择。虽然哈尔滨有关企业十分重视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但是针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特殊性的研发尚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哈尔滨抗联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可作为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的突破点。
(六)创新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建设,力保红色研学旅行可持續发展
红色研学导师应具备“教师+导游+红色文化专家”等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体验和教育活动。对红色研学导师进行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至关重要。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是,采取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红色研学导师,或者开设红色研学导师专题培训班来专门培养,同时还推动建立红色研学导师资源库,推行研学导师资格的认证等事项。现阶段哈尔滨可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一是依托职业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来培养有专业素养的学生,作为人才储备。据了解,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可将该学院作为重要的人才培育主力基地。二是推动职业院校和民营研学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研学导师。黑龙江禾唐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带岭分院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在全国率先开设研学导师专业并签订订单班,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研学旅行从业人员,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充实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如积极动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人员”,发挥他们的余热,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总之,哈尔滨发展红色研学旅行,要从创新理念、完善机制、创建基地、创新载体、课程为王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入手,唯有全方位施策,才能使其走上快速且优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文旅部:“十四五”要促进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EB/OL].[2021-06-04].http://www.chqsn.com/sc?id=834.
(责任编辑:张 珺)
收稿日期:2021-06-28
作者简介:王晶,研究员,从事文化和旅游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
关键词:红色研学;发展对策;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0-0091-03
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红色研学旅行作为研学旅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课堂。红色研学旅行对于提升青少年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重大,意义非凡。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基地的哈尔滨,理应成为红色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哈尔滨须乘势而上,统筹谋划红色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协调红色研学旅行市场主体和教育部门共同担起责任,创新发展思维、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助推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再创新局面。
一、红色研学旅行使命特殊、价值重大
红色研学旅行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旅游形式,也是研学旅行中一种特殊的教育旅游类型。它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命特殊,意义非凡。
(一)红色研学旅行将会大大促进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认知和传承
红色研学旅行是将当地革命红色文化遗址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有的红色资源进行旅游式传播和研学式开发。发挥旅游覆盖面广和拉动性强的优势,依托研学丰富有趣的课程作为载体,将使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获得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传播,使青少年学生群体获得更广泛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认知,继而更好地传承。
(二)红色研学旅行将成为“十四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红色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而红色研学旅行作为文化+旅游+教育研学的多产业融合产品备受重视,风生水起。2021年又恰逢建党百年,其发展势头更为强劲。2021年6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可见红色旅游将会向着深度化、融合化的方向拓展,红色研学旅行将成为重点之一。
(三)红色研学旅行担当着弘扬主旋律,培育红色江山传承者之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可见红色研学旅行开发责任重大。要在研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继承先辈遗志和革命传统,学习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从社会功能来讲,红色研学旅行肩负着培养红色基因和红色江山传承者的责任。
二、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模式借鉴
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已经步入成熟期,近年来兴起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也备受重视。各地政府均着力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创意、科技和资金等力量,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模式。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课堂——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陕旅集团开发的《延安保育院》以宏大的革命历史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颂扬了伟大的延安革命精神,是一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舞台演艺作品。《延安保育院》以“小”故事反映延安革命大背景、以“小”人物反映大主題,演绎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后代、烈士遗孤在保育院健康成长,随部队转战陕北以及东渡黄河,走向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历程;生动再现了党的干部、革命战士、老百姓为养育和保护革命后代而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是延安精神和延安岁月的艺术表达。作为陕西唯一一部红色历史题材剧目的《延安保育院》,2021年成功入选中宣部和文化旅游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经过十年的打磨,《延安保育院》已经逐渐成为延安红色文化“地标”。
(二)重庆红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重庆红岩研学旅行基地是依托红岩博物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而成立的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16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弘扬传承红岩精神、培育青少年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为使命,不仅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始终把打造师资队伍和建设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工作。目前重庆红岩研学旅行基地以内涵深、品质高而闻名,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红色研学旅行文化品牌。
(三)西安《1212西安事变》
《1212西安事变》是中国第一部纪念和讲述西安事变的旅游演艺项目,是陕旅集团在“西安事变”爆发地华清宫景区推出的演艺项目巨作。《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演艺在全国首创实景“影画”节目表现形式,属于开先河之作,全剧60分钟,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统一战线等十幕剧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演出采用了高科技和电影戏剧艺术的叠加手段,成为新型的演出品类,既叫好又叫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模式。 三、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尚处在萌芽成长期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开发,部分景区、学校和研学机构、旅行社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一定的推动和成效。但是就政策支持力度、发展规模、基地硬件建设、研学课程软件研发和研学导师人才供给等方面和国内开发先进的地区相比,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现阶段尚处在萌芽成长期,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缺少可执行的研学旅行政策和统一的管理和监管,
行业发展较为粗放
哈尔滨市目前没有出台有关研学旅行明确的执行政策和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研学旅行特殊性的重视和理解不够深刻,部分学校国家研学政策落实不到位。旅行社、研学公司等研学主体散在发展,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和多主体多角色协同发展的方式。目前研学旅行市场的监管乏力,存在无序竞争。设施和课程缺乏标准规范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研学旅行发展粗放,质量不高。
(二)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供给不足,城乡联动效应没有形成
2021年以来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挖掘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党旗高高飘扬,重走红色路”为主题,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哈尔滨市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以“追寻红色印记,擦亮红色品牌”为主题发布了4条“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哈尔滨红色旅游线路。但是现阶段哈尔滨真正的东北抗联主题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寥寥无几,城乡资源尚未形成联动效应。如哈尔滨城市内展馆和景区,如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哈联络处(马迭尔宾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与周边区域,如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土改村,双城四野指挥部、巴彦木兰通河依兰抗联密营等红色旅游的资源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线路,可进入性和可游性不足,供给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红色研学旅行呈现方式老套,缺少互动体验和高科技,吸引力不足
目前红色研学旅行的主要方式是以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等传统初级游览形式为主,多数博物馆仍然保留“画像—文物—文字”的陈列,缺少互动体验和文藝演出、模拟感受等新鲜的形式。与此同时,旅游线路以“红+绿”“红+古”“红+乡”的简单组合方式为主,形式初级老套。此外,产品缺乏创新和IP打造,吸引力和黏性不足,难以对比例不断增长的90后、00后新生代游客产生吸睛效应。
(四)没有处理好红色研学“形”与“魂”的关系
市场上红色研学的活动形式上的安排主要有:穿一次军(抗联)服、住一次农院(宿舍)、听一个红军(抗联)故事、逛一次红绿景点、唱一首红歌、干一次农活、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等体验式活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学生们只了解了红色产品的“形”,而往往没有领略到红色研学产品的“魂”,更谈不上“领悟”到红色文化产品的“根”,研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和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效果。
(五)红色研学课程没有形成体系,研学导师没有形成队伍
据初步调研,黑龙江新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为中小学生编辑研学旅行教材,在国内首开先河。黑龙江禾唐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了58堂课并获得了知识产权,形成了“铁血森鹰”等系列研学品牌。但这只是凤毛麟角的现象,并不普遍。目前哈尔滨开发课程的研学机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红色研学旅行大发展的增长需求。与此同时,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滞后,研学导师的师资培训和证书颁发也是在近两年才刚刚开始,尚处在起步阶段。
四、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创新发展探索与建议
为抢抓机遇,全面追赶国内发达地区红色研学旅行步伐,实施发展方式和路径的全面创新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一)深刻领会红色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其思想引导功能
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未来几年研学旅行将会成为中小学实际意义的“必修课程”,总市场将近200亿元。研学旅行被视为未来教育和文化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也特别强调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融合,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同时红色研学旅行因以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为主题内容而具有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要深刻领会其特殊性和不同寻常的价值,放大其思想引导的作用。
(二)创建管理和监督机制,制定包括红色研学旅行在内的研学鼓励政策
创建文旅+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出台鼓励研学旅行发展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如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建设研学旅行营地基地。按照不同学龄段制定中小学生不同的研学天数规定,纳入学分的评价标准等措施,为学校开展研学活动提供政策环境保障。为加强对相关参与企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应推行优胜劣汰制度,在安全防控、教学质量、收费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行业准入机制,净化研学旅行的市场环境。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已经成为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标准,哈尔滨须据此标准制定出适合本地研学发展条件的相关政策。
(三)创建红色研学旅行营地基地,满足党员干部和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需求
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虽然是以学生群体为主,但是其课程内容、参观体验活动等完全可以扩展到党员干部,用于进行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教育。破除哈尔滨市标准化专业化的红色研学基地数量不足规模不够的瓶颈,可采取教育部门与研学机构合作,同时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共同建设一定数量的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鉴重庆红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的经验做法,以特色博物馆为依托,提供标准化的基地建设和服务,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四)开发演艺、光影秀等高科技创新载体,使文博场馆的功能进一步活化 延安的《延安保育院》、海南五指山的《红色娘子军》、在全国首创实景“影画”节目表现形式的西安《1212西安事变》,由于满足日益年轻化的客群的新需求和新变化而受到市场热捧。随着虚拟技术和声光电高科技迅猛发展,近几年光影秀大放异彩。如故宫光影秀在上元夜上演,5D大型实景光影剧《天仙配新传》创新面世。哈尔滨可以哈尔滨博物馆为依托,深挖哈尔滨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和谍战之城背后的故事线索,借助《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之上》和《悬崖》等小说、影视作品宣传的知名度,借助高科技和创意新动能,乘势而上,创作话剧、歌剧或者光影艺术类创新艺术作品,打造哈尔滨文化IP和哈尔滨演艺品牌。同时也借助新型演艺产品促使博物馆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休闲新空间。
(五)创新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保障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打磨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形式,都是好的红色研学旅行开发的重要环节重中之重。要通过游学结合,设计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推动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将不同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组合,设计出满足受众需求的课程菜单,供不同受众选择。虽然哈尔滨有关企业十分重视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但是针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特殊性的研发尚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哈尔滨抗联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可作为哈尔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的突破点。
(六)创新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建设,力保红色研学旅行可持續发展
红色研学导师应具备“教师+导游+红色文化专家”等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体验和教育活动。对红色研学导师进行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至关重要。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是,采取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红色研学导师,或者开设红色研学导师专题培训班来专门培养,同时还推动建立红色研学导师资源库,推行研学导师资格的认证等事项。现阶段哈尔滨可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一是依托职业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来培养有专业素养的学生,作为人才储备。据了解,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可将该学院作为重要的人才培育主力基地。二是推动职业院校和民营研学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研学导师。黑龙江禾唐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带岭分院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在全国率先开设研学导师专业并签订订单班,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研学旅行从业人员,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充实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如积极动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人员”,发挥他们的余热,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总之,哈尔滨发展红色研学旅行,要从创新理念、完善机制、创建基地、创新载体、课程为王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入手,唯有全方位施策,才能使其走上快速且优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文旅部:“十四五”要促进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EB/OL].[2021-06-04].http://www.chqsn.com/sc?id=834.
(责任编辑:张 珺)
收稿日期:2021-06-28
作者简介:王晶,研究员,从事文化和旅游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