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862个,本文在第三版热流数据汇编的基础上,共计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345个,并在空白区开展了大地热流数据补充性测量,获得大地热流数据23个.本文将2001年以来新增的368个数据及第三版热流数据构建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截止目前已汇编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1230个,其中A、B、C和D类数据分别占49.3%、34.2%、12.6%和3.9%,较第三版热流数据A类数据比重增加了2.9%.基于现有汇编数据更新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测点图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第三版汇编数据,热流测量空白区面积已显著减小,热流测点覆盖率低和平面分布不均一的缺陷得到改善,本次汇编填补了西藏阿里、贵州省、广西省以及吉林省的热流测量空白区.新版热流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含渤海海域)热流值范围为23319mW·m-2,平均值61.5±13.9mW·m-2;除去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强烈的D类数据,热流值范围30140mW·m-2,平均值60.4±12.3mW·m-2.本次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格局总体仍表现为:东高、中低,西南高、西北低.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影响下,中国东部表现为一个高热流带,自东南沿海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长白山一带;受控于新生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青藏高原高热流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北向展布的裂谷带,总体热流值向北逐渐降低,并伴随局部的高热流区,如东北缘的共和盆地;中部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相对微弱,为中-低热流背景.
其他文献
<正>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教师在感受学生成长环境的过程中,了解其家庭教育状况,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
期刊
观察与思考,想象与表达─—谈谈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佳木斯市第一小学张淑玲看图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
目的研究某快反部队战士高原驻训期间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战士(驻训高原
章培恒先生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考证《玉台新咏》一书的撰录者很可能是张丽华。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尚需考虑不同角度的异读,而异读的结果将导致对《玉台新咏》由"一
由于连续四年多的煤炭经济下行,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作为上游的煤矿机械制造业,由于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更甚激烈,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
中国学术思想要走向世界,应对"海外中国学"有所了解。"海外中国学"研究涵盖很广,任何属于中国问题的研究都可以包含在"中国学"之中。但一般说来,可以区分为现实意义的研究和
1 998年 7月 ,我们曾在庐山脚下召开过一次“村治研究与实验”小型学术会议 ,就村治的涵义、研究方法、研究层面以及研究风格等进行了讨论 ,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庐山共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接触和交往日益增多,出现了多种文化背景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体系。作为科技与音
技工学校要拓宽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通过德育承包实现学校德育管理无漏洞、无盲区,把全员育人落到实处进行了系统阐述。
通过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诠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教育研究尝试。一般来说,教师专业成长会经历学徒期、适应期、风格期和倦怠期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