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管与热电技术的新风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来源 :能源与节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室内能耗,设计了一种热管与热电技术相结合的新风系统,并对新风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在新风量为150 m3/h的工况下,热管换热器与热电制冷器的不同组合方式、热电制冷器的不同工作电流(2.5~4.0 A)分别对系统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新风先经过热电制冷器再经过热管换热器的组合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增强了系统的换热能力;系统的制热量随着热电制冷器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最高可达350 W,而系统的能效比COP呈下降趋势,但均大于1.0.冬季时,相对于无热回收的新风工况,系统相对节能率达38.0%.
其他文献
针对大同矿区引进的掘锚一体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快速掘进的因素,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掘锚一体机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煤巷的快速掘进.应用过程中,同忻矿5104巷单进水平达到28 m/d,最高日进34 m/d,提升了1.8倍,月进达到804 m,并创大同矿区石炭系进尺新记录.实践证明:掘锚一体机技术具有割煤速度快、掘支效率高的优点,但要使其性能充分发挥,需要较好的地质条件以及各相关环节、工艺工序的科学合理优化.
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矿井面临的薄层灰岩水害的威胁,本文以左则沟煤业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分析治理为例,通过对放水试验研究,从含水层调查分析、含水层防治思路罗列、含水层水害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对含水层连通性进行了总结,对水害治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旨在推广应用类似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太原组薄层灰岩突水威胁.
针对回采工作面无计划揭露隐伏构造时,影响正常生产、降低回采效率、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的情况,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赵庄二号井2307回采工作面通过利用槽波和坑透物探技术,精细化分析了工作面内部的构造发育情况,成功探测出已知断层附近隐伏的陷落柱构造.通过探测证明了利用槽波和坑透物探技术精细化分析矿井回采工作面构造发育情况,可以提高回采工作面隐伏构造的探测准确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隐伏构造对工作面回采效率的影响.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同忻煤矿井下涌水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提出建设地下水库,实现“煤水共采”的新思路.井下水库的建设实施,可将矿井废水转化为日常生产和消防用水,可有效缓解地面污水处理压力,降低煤炭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覆侏罗系及同层采空区积水的威胁,进一步保障矿井防治水安全.此方法还保护了矿区生态环境,为干旱地区水资源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山西开展能源革命,需要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分析研究山西省能源产业现有问题之后,结合最近省内做出的重大能源改革探索,从煤炭深加工、煤炭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电网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等角度研究构建山西省煤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具体措施.
明业煤矿1201工作面顶板岩层比较破碎,回撤通道断面比较大,为了解决回撤通道支护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巷道180d内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结果显示第180天时巷道整体垮落.以模拟结果为依据,结合支护工程措施实践,在回撤通道采用的支护措施有工字钢支护、锚杆支护和管棚支护,对支护结果进行考察.考察结果显示,深部最大位移量146.75 mm,浅部最大位移量88.79 mm,无破碎现象,支护措施安全可靠.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延伸,瓦斯治理技术模式由围绕单一煤层开采向多煤层联合开采转变.在论述晋城地区多煤层联合开采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晋城地区在多煤层联合开采上的瓦斯治理技术模式,优化了矿井全周期瓦斯治理,提出了技术模式下的工作面布置方案,总结了瓦斯治理中所采用的方案.
基于新能源的波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造成其并网难度大,面临消纳与限电难题.针对新能源电站发电侧配置氢储能,从方案、接入方式、控制策略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A煤业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揭露了采空区,对其进行注浆充填后强行通过.探究了巷道掘进过采空区注浆充填区的施工方法,以及掘进通过后的巷道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和搭配的复合支护,从而确保巷道的掘进安全.
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长治三元中能煤业有限公司2301大采高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的研究采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即理论计算、模拟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了2301大采高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垮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分别为14.5m,14.5~ 51.4m,51.4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