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语言彰显人物品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点拨担负着指导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文本的宽松氛围,借助点拨,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碰撞,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切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多角度、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下面以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一节复习课《朴实语言彰显人物品质》为例,谈谈点拨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作用。
  
  一、借助点拨,激活思维,表达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这节复习课,教师分别选择了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名人巴金、钱学森、詹天佑和林肯的一段有代表性的语言描写作为主线串联整个单元、整个复习课堂,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对这些语言做出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践行言语训练。对同一段语言描写,在一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 基础上,教师采用这样的点拨:“有道理,还有其他想法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见解。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再看这样一段话,请大家读一读,结合课文想一想: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生(结合课文思考):在新中国诞生的那个秋天,同学们劝说钱学森别回国,他说出了这段话。
  师:同学们,当读到“日夜盼望”这个词语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生1: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吃不下饭的样子。
  师:还仿佛看到哪些情景?
  生2: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的样子。
  生3: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在朦胧的月光下来回踱步,反复思考的情景……
  师:当你读“应当回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又仿佛看到了钱学森说话时是怎样的态度?
  生1:毫不犹豫。
  师:这个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
  生2:坚定、有力、果断……”
  课堂上,类似的点拨还有:“有道理,还有其他感受吗?”“有道理,还仿佛看到其他的情景吗”“有见解,还能用其他词语来说说这个态度吗?”“说得好,还能用其他词语表达这个意思吗?”……这些点评,激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发了学生的类比联想,展现了钱学森当时可能的生活场景,实现了语境还原。这样的语境还原,使学生借助作品跨越了时空,实现了与作品主人公的对话,生成了生活化的语境。这种生活化的语境,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背后的主人公,看到了他的一颦一笑,对主人公的心境自然明了;这种生活化的语境,让学生真切、自然地展现了思维的灵动性,仿佛见到了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对主人公的情感清晰可感。
  
  二、借助点拨,深入思维,满足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点拨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如引导学生理解林肯的那段语言描写,在一般学生都能说出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林肯宽宏大量的基础上,教师做这样的设计——
  师:是的,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所以在他当选总统演讲时,遭到了参议员的嘲笑。那么,在林肯的心目中,他的父亲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呢?
  生3:他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爱父亲。
  生4:他说,他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也就是说,他认为父亲是一位非常出色、非常伟大的鞋匠。
  师:既然林肯认为自己的父亲非常优秀、非常伟大,那他为什么还要感激那个让他难堪的参议员呢?这让我们感受到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宽容、仁爱、宽宏大量……
  师:林肯感激那位参议员,仅仅在告诉我们林肯的宽宏大量吗?
  生1:林肯表面上是在感激参议员,实际上是在用父亲的优秀和伟大有力地回击那位参议员。
  生2:林肯在用感激巧妙地回击那位参议员。
  生3:林肯在用感激让那位参议员自己知道自己错了。
  师:由此可见,林肯真是一个——
  生: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办法的人……
  师:这真是——
   (出示并齐读:智慧捍卫尊严,仁爱赢得尊敬)
  师:让我们齐声诵读这段话并尽情体会林肯的“智慧捍卫尊严,仁爱赢得尊敬”吧!
  (学生齐读这段话)
  上述片段,教师采用点拨提醒学生们注意:林肯感激那位参议员,仅仅在告诉我们林肯的宽宏大量吗?通过这个点拨,引导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深入思考。惯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于是,教学活动向纵深推进,文本内涵渐渐丰富,优等生的发展需要得以满足,其他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思考的深度撑起了教学的高度。教师借助点拨让学生的思考越多、越深、越精,为有效抵达教学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点拨,迁移思维,培养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儿童具有与别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一旦他们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交际作用,他们就会渴望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在课文的个性化阅读中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如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在抓住四篇课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法进行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教者及时进行如下读写迁移——
  师:俗话说得好,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一个人的说话声音,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点;观其言如见其人,看到一个人的语言描写,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性格特点。
  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片段,想一想:透过德国乒乓球名将波尔的语言描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波尔呢?
  片段:到了决定胜负的一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观众心里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就在这时,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立即起身狂欢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在一瞬间,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刘国正得分!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就这样,刘国正被自己的对手从即将被淘汰的深渊救了回来,最终反败为胜。这到底为什么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波尔的解释吧:“这个球是否擦边,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观众是看不见的,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但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学生阅读并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同桌交流)
  师:如果是一般人,在这决定自己成败的关键时刻,他会怎么做?
  生:不放过到手的胜利,将错就错。
  师:波尔是怎么做的?
  生: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出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刘国正得分。
  师: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这个球是否擦边,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观众是看不见的,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但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师:这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波尔?
  生1:大公无私。
  生2:诚实。
  生3:公正。
   ……
  师:是呀,透过波尔的语言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优秀运动员。
  师:孩子们,通过四篇课文的复习和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人物朴实的语言,能够明显地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我们为这些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而敬佩,为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而感动。
  出示并叙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优秀人物吧,快快拿起笔,写一段话,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吧!可别忘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哟!
  (音乐声中,学生思考并写作)
  选择几个片段,教师点拨:这个片段中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人呢?1.爸爸驾着农用车送我们去姥姥家,路上遇到骑着摩托车去北凌街办事的年轻夫妇,人家摩托车坏了,爸爸主动送人家去北凌街修车、办事——爸爸为他人着想、不求报答。2.暑假的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妈妈先帮助家中无人的邻居收好玉米,再忙着收自家的玉米——妈妈在困难之际心想他人。3.同桌顶着狂风来到我家,给生病的我补课——同桌克服困难、助人为乐……
  教师小结:是呀,俗话说得好,“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一个人的说话声音,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点;观其言如见其人,看到一个人的语言描写,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性格特点”。让我们齐声诵读并记住这段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帮助的话语吧!(学生齐读“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一个人的说话声音,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性格特点;观其言如见其人,看到一个人的语言描写,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性格特点”)
  上述教学设计,教者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借助点拨,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中典型语言描写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设置一篇短文过渡。“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优秀人物吧!快快拿起笔,写一段话,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吧!可别忘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哟!”在这个要求的点拨统领下,学生选择自己的材料,抒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借助点拨进行指导,既巩固了个性化阅读的成果,又提高了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有效延伸了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真可谓水到渠成、一举多得。借助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能,增强自读自悟和观察表达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暴发引发人们对传染病话题的高度关注。  与传染病的斗争植根于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绵延数千年从未停止。从曾经肆虐全球的天花、鼠疫、霍乱,到近四十年才“榜上有名”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再到2019冠状病毒病……这些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传染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催生了医疗技术、公共卫生体系,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重要变革。  如今,传染病防控“战
景在平  国际知名血管外科专家,中国腔内血管学奠基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部队文职一级,技术二级,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及外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央保健委及中央军委保健委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血管系统是所有物质代谢的“基地”,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生活实例:  35岁的小李平时工作紧张,生活无规律,血压升高已1年,目前服用一种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00~110/60~70毫米汞柱。近日去医院问医生:夏天到了,现在血压很平稳,是否可以停用或减用降压药?  60岁的老张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5年。去年出现了卒中、蛋白尿,目前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听别人说,夏季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用药。老张半信半疑地来到医院……  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渐次公布结果,我国又颗粒无收,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都无望拿奖。  其实,一个诺贝尔奖算得了什么,拿不拿又有什么关系?有人统计,至今已有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而成立60年的新中国,没有冒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们不也喊着灿烂文明走过来了么。何况,区区几百万奖金,对于那些在中国顶级大学和科研所里的精英来说,一两个项目就能搞定了。  然而,诺贝尔奖毕竟是物理、化学、文学、经济领域的最
李宏军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擅长男性不育(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射精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活实例  赵先生最近颇为烦恼。他因为不育的问题到处求医问药,而且,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也是去的知名大医院就医。但困扰他的是,精液检查的结果时好时坏。而他的心情也会随着检查结果的好坏而波动。这到底
等了4个小时后,终于叫了我的名字,我跟着护士进了急诊室,然后脱成光猪换上一个愚蠢的大围兜,坐着继续等。当我望了天花板再望地板,数了桌子上的木签数目以及墙上海报每一行有多少字,百无聊赖开始数腿毛的时候,终于一个老医生闪了进来。    早就听说加国医院有几大特色:见医生比见皇帝都难;等待的时间比诺曼底登陆都长,我相信很多朋友也跟夕子一样,对于这个传说中的加拿大看急诊有点儿好奇,想知道怎么回事儿。恰好这
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富民新村的居民孙慧球今年74岁,患高血压十多年,退休后一直活跃在社区,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并积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将血压管理得“服服帖帖”,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坚持锻炼,十几年如一日  上班族常常因为忙于工作和家庭琐事而无暇运动,孙慧球以前工作时也不例外。退休后,有了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生性乐观、好动的孙慧球很快就找到了好去处——社区活动室,开始了她的“运动生涯”。活动室足
我现在怀孕5个月,最近哮喘急性发作,我很纠结要不要用药。治疗哮喘的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吗?   上海 刘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时国朝: 孕期哮喘急性发作,若不能良好控制,不仅损害孕妇健康,也會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妊娠期哮喘的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但基于妊娠安全性考虑,药物选择应更慎重。研究证实,目前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β
近几年的高考,哲理散文逐渐成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宠儿,如2006年重庆卷《说村落》,2008年江苏卷《上善若水》、湖南卷《谈静》、湖北卷《雾》,2011年福建卷《走进腾格里》,2012年四川卷《柴禾》、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等等,且呈现出考查愈加频繁的趋势。较之于叙事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哲理散文以其含义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刻,历来为阅读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对于如何快捷准确地挖掘出哲理散文的内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吃素不仅可以减轻孕期女性妊娠负担,也能使所生育的孩子更加聪明健康”的言论很多,甚至还有以“素妈素宝”为名字命名的网站、聊天群等。在此,我们就网上关于“吃素”的各种观点,来谈谈素食对妊娠期女性及孩子的健康、智力等有何影响或帮助。  网友观点1:怀孕后不改变吃素的习惯对孩子没什么影响,奶水也很充盈,所以吃素不影响怀孕,也不影响母乳喂养。  专家点评:素食膳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