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愿意生在印度,还是中国?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国家待五年不算长也不算短,而且我没有虚度这段时光——四处旅行,不停提问。但当我在中国的生活即将拉上帷幕,越来越多的人却会向我问一些问题。
  当我离开中国去欧美旅行的时候,人们会问:“中国将何去何从?”中国会不会经历剧变?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在印度,大家关注的问题则有所不同。无论报纸编辑还是家里的仆人,他们最常问到的是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印度能从中国那里学到什么?或者说,印度应该做哪些中国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把美国视为评估自己的国力和成就时的终极标杆;但在印度,中国已经成为了其评价自身进步时常用的参照系。
  回到中国,我时常被问及的问题又不大相同,并且是最直接,或许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总是毫无例外地问我:“哪个更好?中国还是印度?”我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经常问我:“你是更喜欢中国还是印度?”胡同里的街坊们只要逮住机会就会问:“你喜欢住在北京吗?还是更喜欢住在德里?”
  最后一个问题以各种形式出现,对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每次碰到它,我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与娄亚和我家附近公厕的保洁员聊过之后,我想到了印度那些可怜的女佣;我对于中国最底层的人仍享有相对的尊严感到惊讶。
  在我住的那条胡同里,垃圾工每天来收垃圾的时候都戴着手套。这样一个简单物件——起到保护作用的覆蓋物、细菌和皮肤之间的阻碍物——至少让他们得到了一点点自尊。他们的子女基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自己或许没有念过什么书,但一般说来,他们都具备最基本的读写能力。
  这些都算不上是多大的益处,而且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有这种不算大的进步。但如果我是印度那数百万保洁员、清扫工、门卫或者掏粪工中的一员,我恐怕更愿意通过命运的轮回投胎成为中国人。
  但在其他的日子里,我又会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为了报道写作中所涉及的某个问题,而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在这个国家的智库、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中寻找中文出处的时候,就属于这样的日子。这永远是一项让人垂头丧气的艰苦工作。
  中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不少中国人在钻空子、找退路方面,堪称大师。如果需要,他们可以把隐形眼镜卖给盲人妇女,把鸡爪子卖给素食主义者。
  然而,当我回到德里待上几天,立刻又开始渴望回到北京,在那里,女人可以驾驶公共汽车,而且不会有一群性饥渴的年轻男人不停地盯着看、小声嘀咕,但在印度首都的马路上,这种场面几乎随时可以碰到。
  对于“如果我能选择的话,我是愿意生来就当印度人还是中国人”这个问题,所有这些事实仍然无法帮我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如果我必须给出一个简略的回答,那我会这么说:如果能出生在哪怕是一个中等富裕的家庭,我大概都会选择印度而不是中国。
  在印度,尽管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一直不佳,但只要你有钱,就能生活得很滋润。因此,大多数德里家庭,只要负担得起,都会购买家用发电机以及在花园里配备自用管井,以备停电、停水之需。警察工作不力,所以许多家庭都请了私人保安。通过必要的私人渠道弥补了公共产品的匮乏之后,在印度你就可以随意享受讨论“印度理想”的本质所带来的思想上的快乐,或者享受赢得一场精彩的辩论所带来的肾上腺素上升所带来的兴奋感。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出身贫寒,我就愿意在中国碰碰运气,中国给我向上跨越社会经济阶层的机会相对要大。换句话说,如果出身贫困,我悲惨死去的可能性在印度比在中国要大得多。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单向街005:反智的年代》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欧洲第三大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位于巴黎总部的会议室内正在举行企业内部例会。技术人员约内尔?德文走进会议室,面无表情地坐了下来。  会议平静地进行着,议程已经过半,有些人开始看表,盘算着下班后去哪过周末。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德文突然站起来,举起了手,手里拿着一把刀。当所有人反应过来并把德文制服的时候,这把刀已经插在了他的腹部。最终德文胃部受伤,但没有生命危险。  德文是近
美国时间2012年7月20日零时30分,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郊奥罗拉商业中心内的影院正在进行《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的首映。  突然,一名身着黑衣、外罩防弹背心、戴着防毒面具和头盔、手持3种枪支的男子,先向观众席投掷多枚催泪弹,随后向观众乱枪扫射。刚开始,在场观众还以为是电影里传出的枪声特效或是鞭炮声,但随后的血肉横飞令观众惊慌失措,四散而去。  截止环球人物记者发稿时,这一突发枪击案已
真想象不出这么大的一座城市(重庆——编者注)会出现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而且在这里还住着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辜鸿铭——编者注),前去拜会这位哲学家是我这次可算是艰苦跋涉的旅途的目的之一。他是中国最大的儒学权威。据说他的英文和德文说得都很流利。他曾做过皇太后著名总督之一的秘书多年,但是现在已经退休。然而,在一年四季,每周固定的日子里,他的门总是向那些渴求知识的人们打开着。他有一群弟子,但人数并不是很多
30年前我刚到纽约的时候,当地治安很不好,朋友瞪大眼睛警告我:“如果你在巷子里被抢了,千万别喊‘救命’,更别喊‘有人抢劫啊!’因为你这么一喊,原先两边亮着灯的窗子就一下子全黑了。相反地,如果你喊‘失火了!失火了!’原先黑着的窗子一下子就全亮了,大家都会打开窗子或跑出来看哪里失火,你就得救了!”  可见“引起注意”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  某公司拍电影,一下子说演员吊钢丝摔伤,进了医院;一下子传男女
读《论语》这样的书,和读别的书有不同。  就拿“仁”来说吧,这是个“概念”,但又不像数学、物理、哲学中的概念那么明晰。在孔夫子那里,“仁”的意思随时随地在变,让头脑清楚的现代人很不适应。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办法,就是分析、总结出几个义项,一下子,“仁”这个字眼似乎变得明了了,我们也因此弄懂了孔子的主张。  很多书是知识性的,要彻头彻尾地弄清楚每个概念,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系统。但读《论语》,最害怕
老太总说想吃蟹粉狮子头。七十多岁的时候提,八十多岁提,到九十岁了,还一直念叨。  老太是扬州人。当年姥爷姥姥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安徽,她没办法,只好跟着儿子媳妇走。老太读过书,识字。姥姥生了六个孩子,老太也就帮着带了六个。后来姥爷出车祸死了,老太就跟着媳妇一起过,一过就是几十年。  多少年了,逢家族聚会,必做的一道菜便是蟹粉狮子头,家家轮流,谁也跑不掉,是为讨一下老太的欢心,也是帮姥姥解围。结果做来做
科举时代的最后遗民孔乙己先生有言:“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这话,在现在产权观念看来,不值一哂,但倒是跟传统社会的“敬惜字纸”遙相呼应,纸张书籍的神性,让很多人潜意识里会借这句话来原谅自己。  远有唐太宗遣萧翼偷《兰亭序》,近有康有为偷兴教寺《大藏经》。据刘成禺《世载堂回忆录》,国学大师黄侃黄季刚,也很爱这一口,或借而不还,或直接拿走。传诵的人,也有不少,认为是风流韵事。  从小
在国外,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如在2006年,为了防止学校出现两极分化,英国就整顿了300所条件薄弱学校,由发展良好的优质学校接管,打造连锁式学校。同时,英国还出台新政策,明确禁止把家长的经济状况、职业、学历和社会背景作为学校招生的考虑要素。芬兰实行个性化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努力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巴西则实行了“孩子上学、家长领钱”的“助学补助金
老板大厨服务员,坚守餐馆数十年    记者在结束了一上午工作之后,准备在马德里街上找间餐厅解决午餐,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在一家餐厅门口,身着笔挺西装的老人,正在和 4 位衣着华贵的白发女士一一行贴面礼告别。看到记者驻足,老人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她们都是我的朋友,已经在我的餐厅吃了 20年的饭啦!他们孩子的婚礼和孙辈的洗礼也都是在这里举办的。”老人名叫埃斯特万,是“埃斯特万角落”餐厅的老板。  餐
《红楼梦》里史湘云有一种“择席之病”,不在自家的床上就睡不着。因为这点,我很喜欢史湘云。  有时候,你搞不清楚一个人是不是伪装。一个人想要伪装成什么样子,伪装久了,就弄假成真,真变成了她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果你不明就里,不晓得她这种气质是从何而来,对她的理解就会浮光掠影,流于表面。  那个大嚼鹿肉的史湘云,把自己的仆童取名“韦大英”,寓意“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史湘云,看不惯林黛玉小性子的史湘云,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