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本中走出的美术活动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藏在名画里的猫》因角色造型、场面设计、绘画语言的运用及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使其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我何不以这本绘本为欣赏元素设计一次美术活动,来激发孩子们创作猫的热情呢?
  一、削枝强干,学会取舍
  在设计之初,我不想放过每一张画面、每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然而,孩子们在众多的画面中重复地欣赏猫的不同姿态,耗时很长,效果不佳。大家一致认为要抓住绘本中重点的美术元素,于是我将画面进行取舍和组合,如:一千八百多字的故事内容被我概括成八百多字,画面直接跳跃到第二页重点欣赏,对比观察3、4、5、6页,一带而过浏览第7、8页,后面颇有争议的人生感悟也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削枝强干,整个活动紧凑流畅、富有节奏、效果很好。在反复教学中,我深感善于利用绘本,必须学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舍取和组合。
  二、凸现亮点,大胆表现
  “亮点”是孩子在活动中最有热情、最感兴趣的环节,也应该是教师在设计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亮点”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和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努力创设好的情境,安排多一点时间,为孩子构建表现的舞台,充分展现孩子的风釆。为了突显活动亮点,将绘本与美术有机融合。我反复斟酌,最后我把这次活动的“亮点”定在“欣赏绘本”和“展示评价”这两大环节,于是,我在欣赏部分,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通过“聚焦灯”的放大、多媒体的组合、优美音乐的配合等手段,使欣赏部分入境、入情、入诗,为幼儿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展示评价”环节,我精心准备了三幅巨大名画作为作品展示背景,为孩子的想象表述提供支架。孩子们想将创作好的作品贴到哪张“名画”就贴到哪张上,接着我让他们说一说“你的猫在干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我的猫卷曲在蒙娜丽莎的怀里睡觉,很甜蜜。”“我的猫站在树顶上眺望,它好像在看妈妈有没有回来。”“我的猫躲在门后面想玩捉迷藏的游戏。”“我的猫在抓老鼠……”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猫盖住丫狗,因为名画里有许多狗,没有猫,所以盖住它。”瞧!孩子们因为有了“名画”的大背景,畅说得很开心,在孩子的眼中每一只猫都有了生命和情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打开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三、开放教学,不怕冒险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我第一次试教后大家对我的评价。的确,我在教学中想开放又担心孩子出不了效果,导致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缺乏个性和活力。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取消了欣赏后的示范画猫,同时在欣赏吋,我将问题设计得更开放更注重艺术的想象,如:看椅子上的感觉如何?它的姿态好像告诉你什么……调整后的教学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在教学中,我为孩子们稚嫩大胆的线条而喝彩,为孩子们无所羁绊的构图而感动,为孩子们想象奇特的画面而惊叹,我们陶醉于欣赏真正属于孩子个性的作品,孩子们是真正天生的艺术家!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从五官局部开始向整体头的画法。
  2 在看看、找找、演演、画画等多种形式中欣赏猫的不同动态,并能运用简单的线条创作表现。
  3 体验想象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教师:《藏在名画里的猫》课件,《收割季节中的一餐》《侍女》《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幅背景画。
  幼儿:黑笔、白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 谜语游戏,学习从局部到整体的画法。
  导语:一根圆柱子(鼻子),挂着两个小钩子(嘴巴),旁边各有一个黑珠子(眼睛),下面摆着细棍子(胡须),住在一间圆房子(头),屋顶两个尖窗子(耳朵),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画猫的方法和你平时画猫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画的?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放大绘本,欣赏不同动态的猫。
  导语:今天这只猫不但藏在故事里,它还藏在——?
  (出示绘本封面《藏在名画里的猫》)
  (1)教师讲故事,幼儿每找到一只猫后就放大图片,欣赏猫的不同动态。
  (2)教师继续讲故事从第三、四、五页《梵高的椅子》《庭院中的女人和小孩》《热带雨林之虎》,运用对比,找出画中的不同。
  提问:猫咪们为什么要尖叫起来,它们看到了什么?椅子上有只猫在干什么?你觉得它睡在椅子上的感觉如何?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猫?它的姿态好像在干什么?
  师:猫味们在名画中看到了自己,这时他们的心情觉得怎样?
  3 提供背景,幼儿创作不同动态的猫贴在相应的场景中。
  (1)欣赏三幅画。
  第一幅:在纽约,菲莉西玛看到一幅画《收割季节中的一餐》,画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有没有猫?第二幅:在马德里的美术馆里,菲莉西玛看到一幅画《侍女》,画上有谁?有狗却没有猫。第三幅:到了巴黎,菲莉西玛去欣赏一位夫人的美丽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上面有猫吗?
  (2)幼儿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画出猫睡觉的姿态。
  (3)播放轻音乐,幼儿边听,边在白纸上用黑笔画猫,画好后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名画背景上。
  4 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5 留悬念,自然阅读中结束。
  导语:欣赏了小朋友们的作品,那么菲莉西玛究竟是怎么画的呢,老师把书放在图书区,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说一说。
其他文献
在一个悠闲的夏日星期天午后,修拉坐在塞纳河畔的林间草地上,看着到来大碗岛度假的人群,或在河边钓鱼,或躺在草地上,或轻声闲谈,或嬉戏追逐……  修拉手中画着,心想:“除了绘画,我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显得重要。”他知道自己很幸运,由于家里有钱,不必为钱烦恼,可以整天自由自在地画画。  这时,他注意到左前方的树下坐着一位女人,垂着长长的红色护士帽带,“身边的老妇人,看起来像是她的病人。”正当修拉开始研究起他
一、娃娃读画  二、老师说画  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的房间。“向日葵”把凡·高的艺术推向了高峰。为了求得最辉煌的色彩效果,《向日葵》的色彩是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绘成的,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只用了少量的深绿和草绿画忮干和叶子,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凡·高把色彩用绝了。他把黄色使
问:在美术教学中怎样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答:在日常的写生、临摹训练中,也要灌输一些审美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新的技术术语。但是,应当注意语言交流的技巧。我们几乎每节课都在跟这个谈,跟那个谈,没个停的时候。比如有个孩子,我拿了一张四开纸给他,他没心思画,画了一点点,其他部分都空在那儿。我就问他: “你一顿饭是不是只吃一粒米饭?”他说:“不是,吃到饱。”再问他: “这张纸吃饱了没有?
孩子说画:我太喜欢画画了,我喜欢画我自己;画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画我的米奇、米妮和高飞,我喜欢用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毛笔和切可以画画的东西来画呀、画呀……让我每天不停画画我也不会烦,因为,画画是我最最快乐的事。对了,我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画哦!  妈妈(也是老师)感言:阮景晖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笔的超乎寻常的兴趣和热情,左手一支毛笔、右手一只画笔,还不会走路、说话就会四处涂鸦。
老师寄语:只有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生活为本的美术教学才是适合孩子的,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晨晨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为自己的金色童年生活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也培养了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祝贺晨晨,别忘了继续坚持哦!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末,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通过版画设计、木版雕刻,并采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而成。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戏曲故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独特魅力受到世人的欢迎,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刻年画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幼儿的艺术情趣有天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爱迪坊创意之窗”专栏,呈现奕阳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爱迪坊创意课程”。  爱迪坊创意课程体系由创意课程方案和创意材料组成,是基于泥塑对幼儿空间表现、感知觉、情绪等方面发展的独特价值,在大量泥塑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专门的幼儿园泥塑教学系统课程。课程以发展幼儿创造意识和能力为核心,同时在表达创造中融入了适当的塑型与艺术感知表现力的学习要求,为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
美术活动是幼儿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反映幼儿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正确的组织和引导,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意、培养大胆创造的思维习惯。但传统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幼儿跟画,使得美术活动成为了单纯的技能练习,并未充分发挥美术活动的作用。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如何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积累创作素材、进发创意火花,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从3岁~6岁幼儿思维特点出发,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有趣的故
全国幼儿园美术特色师资培训学员优秀版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