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家庭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4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抗逆提升困境家庭青少年的抗逆力是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关注到他们自身成长的特殊性,重新认识到环境中的优势,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培养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内部保护因素和外部保护因素,以此来激发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内动力,增强其抗逆力。
  关键词:抗逆力;困境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由于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他们的家庭。因此,如果青少年以及其家庭处于某种逆境之中,其自身的优势以及自我的成长将会受到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从抗逆力视角来看,青少年可以激发自身的内动力、挖掘环境中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保护因素,增强他们面对生活中逆境的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以及通过培养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的保护性因素,来提高困境家庭青少年的抗逆力。
  1 研究现状
  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大多数有关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都是以心理学为背景,研究也深受心理学与预防科学的影响,其他一些研究有以研究综述形式开展,不难看出以往的研究较多注重理论分析层面,部分学者尝试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专业工作方法运用到青少年抗逆力的提升方面,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大多集中在有关困境家庭青少年经济方面、教育升学方面以及社会政策方面。所研究得出的问题以及成因也具有相似性,困境家庭青少年由于自身所处家庭的原因,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困境家庭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影响他们抗逆力的提升。
  2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青少年抗逆力服务困境
  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困境人口服务尤其在青少年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包括基本生活以及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服务,这些干预服务有以下特点。
  2.1 更重视“问题视角”,忽略“优势视角”
  在为困境家庭青少年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方面,除了一部分学者强调将赋权运用于社工实务外,大多数学者仍然持“问题视角”。這就导致很多干预旨在通过外在救助解决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忽视了他们内在的资源,没有认识到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造成很多社会工作实践不能发挥其真正有效的作用。
  2.2 介入过程注重个体而忽视系统
  按照生态系统理论来讲,稳定的亲密伙伴关系、和谐的家庭、良好的亲子互动等制度层面的保护性因素,能够有效帮助个体克服一些高风险状况。因此,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家庭整体的困境。而现有的干预中较多针对青少年个体,较少从家庭着手。
  2.3 着重于静态干预明显,忽视发展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身心均快速发展,但目前关注困境家庭青少年的研究都较为静态,也就是注重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忽视困境家庭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发展特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社工应该根据困境家庭青少年的特殊成长阶段去制定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以此来满足不同成长青少年的需求,提供长期、动态的服务。
  3 困境家庭青少年抗逆力培育的路径探索
  3.1 以“优势视角”替代“问题视角”
  优势视角理论相信困境家庭青少年同样具备学习、成长以及变化的潜力。社工应该而且必须相信,在帮助困境家庭青少年提高心理承受力的实务过程中,他们本身就具有一种能力可以抵抗生活中逆境带来的挑战。社工的这种信念,一方面对困境家庭青少年的积极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社工为困境家庭青少年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社工的积极信念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者与青少年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与其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1)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服务对象有改变的潜能。从认知行为理论来看,青少年的认知可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行为也可以促使其认知的改变。认知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家庭的困境是影响他们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与成年人比起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塑造性更强。因此,社工应及时鼓励他们的积极行为,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为服务对象寻求以及提供积极有效的行为和认知示范,有利于提高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应变水平。
  (2)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困境家庭青少年认识到其生命的意义。困境家庭的青少年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影响以及父母对生活状态的消极接受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他们在逆境中往往表现出较低的适应性,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较低,缺乏改变的内在动机。因此,在培养面对逆境能力过程中,社工应当引导青少年发现被忽视的先天优势并正视它们,从而帮助其建立自信。当青少年建立起自信,就能看到更多自身及周围的资源。从另一方面讲,这些资源同样使青少年更加自信。
  (3)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发现服务对象的优点。社会工作者认为,由于困境家庭青少年自身具有的资源使得他们有面对逆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身具有的资源可能是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可能是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支持网络。当来自困境家庭的青少年表现出消极抗拒时,他们总是会看不到自身具有的资源。因此当青少年处于消极状态时,社工发现他们自身的资源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变得十分必要。
  3.2 以困境家庭青少年所在环境为介入系统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问题是由个体环境资源的短缺和障碍引起的,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介入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过程中,不单单要考虑青少年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更要把他们置于自己所属的制度环境中。要从他们所处的生态系统出发,培养家庭、学校、社区的保护性因素,从而发现更多资源。
  (1)建立有效的社区资源支持体系。从困境家庭青少年生存的社区来看,村委、居委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说明基层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群众对于困境家庭青少年心理关注不够了解和重视。可以由上级派驻的基层干部对基层人才进行基础的业务培训工作,也可进一步链接如社会工作机构等专业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专家对基层人才进行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并传授专业工作方法。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困境家庭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其健康成长。   (2)鼓励困境家庭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他们责任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完成自身所处阶段的社会化任务。因而社工应当鼓励困境家庭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使得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得到引导。从而使他们面对逆境时可以积极乐观,这也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帮助困境家庭青少年拓宽朋辈系统。从生态系统理论来讲,朋辈系统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尤其当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处于困境中时,朋辈系统对他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朋辈系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有助于他们开阔自身视野,有助于他们培养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乐观感,因此朋辈系统在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工介入提升青少年抗逆力时,要注重引导他们建立、拓宽自己的朋辈系统。
  3.3 从静态取向转向发展取向
  抗逆力的实践认为,在青少年时期曾处于逆境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改变人生轨迹,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危机可能成为一个积极的转折点,因此抗逆力不是一种固定的品质。当生活环境和危险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时,困境家庭青少年的抗逆力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建立抗逆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青少年成长阶段的不同,他们自身的优势以及劣势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同样表现出成长性和相关性。
  4 总结
  困境家庭青少年的抗逆力提升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其中困境家庭青少年自身的改变会引起明显的改变,但朋辈系统、家庭、学校等对于他们来说也十分重要。通过将困境家庭青少年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与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相联系,培育和提升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内外部保护因素,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逆境的时候可以变得积极乐观,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求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来面对困境家庭青少年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以专业视角以及提供专业服务来构建全社会的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困境家庭青少年自主成长能力的提高。
  社会工作者在培养困境家庭青少年抗逆力的过程中,要重视困境家庭青少年的自主性,从优势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王玥.抗逆力过程初探——以家庭寄养青少年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20-126.
  [2]劉玉兰,彭华民.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J].中州学刊,2016,(11):67-72.
  [3]王玉香,杜经国.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2018,(10):114-119+100.
  [4]席娟.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甘肃省M小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6.
  [5]唐雪梅.贫困家庭青少年抗逆力培养中的社工介入[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6]高中建,刘超,李冲,等.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J].青年探索,2011,(1):65-69.
  [7]邱文静,田国秀.抗逆力视角下家庭面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J].青年探索,2011,(6):75-79.
  [8]王玥.家庭寄养青少年的家系困惑与抗逆力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14,(5):11-15.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在粮食流通环节中损失高达700亿斤,比例高达20%,高校食堂的粮食浪费问题持续存在。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高校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行为与外部条件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对大学生食堂粮食浪费现状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可行建议。
摘 要:基于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隔空对话的现实困境,提出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四大策略:有效选择与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空中课堂;在精准配方的基础上实现有效供给;实施“一二三四五”线上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既有高阶性、创新性,又有挑战度的“线上思政金课”;思政课教师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实现角色有效转换。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金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和国家干预儿童权利保护两个维度出发,我国立法实践已有显著进步。但从具体制度中,仍暴露出立法起步阶段的诸多不足。为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利,应加强该原则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并加强国家干预的有效性以保障该原则的落实,为儿童权利保护织起严密保护网。  关键词:儿童权利保护;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国家干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
摘 要:《生物信息学》课程是生物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挖掘《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元素,培育新时代生物信息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生物信息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生物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本文以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元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此培养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人才。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凸显了较多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视域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行为表现,深入剖析了问题成因,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职业生涯指导系统和社会心理援助系统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民办高校;就业心理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
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出发,立足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研究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是中国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又是重大使命的承担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注重对大学生使命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使命意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先进青年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新时代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国际物流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及相关课程之间渗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对国际物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
摘 要:实施“1+X”证书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1+X”证书制度在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旅游类专业“1+X”证书制度现状,提出“1+X”证书制度下,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梳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实施。  关键词:“1+X”证书制
摘 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性问题,应是对人性的假设。通过对人性善恶论的比较,并根据马克思的人性观来看,应当对人性善恶论进行扬弃,从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来看待人性问题。人性不分善恶,是社会决定了人的善恶性,而“向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问题即是“向善”的人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本问题;人性;本质属性;向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