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13断块沙四段油藏为具有边水的构造岩性普通稠油油藏,位于乐安油田的西部,为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自1986年12月开始陆续投入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部储量控制程度差,动用程度低;油水井井况差,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储量损失严重,油水井长期合采合注,造成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针对存在问题对草13断块进行潜力分析及综合调整效果评价,采用补钻油水井完善井网、挤入降粘剂降粘的开采方式提高采出程度;沙四段3砂层组通过综合调整改善其开发效果;沙四段4砂层组通过完善井网增加动用程度,而稀油部分可加强注采调整改善开发效果。
[关键词]:稠油 注采调整 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216 -01
一、区块概况
草13断块位于乐安油田的西部,处于石村断层上升盘,为一个自孔店组到明化镇早期地层北倾、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平面上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小断块,中部为草31主力断块。纵向上发现馆陶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六套含油气层系,其中沙四段是本块的主要含油层系,含油面积4.8Km2,地质储量778×104t。沙四段于1986年6月开始布井投产,自1986年12月开始陆续投入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目前开发已达19年,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二、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草31断块构造简单,南部受石村大断层的控制,地层倾角4-5℃,为一典型的反向屋脊式断块油气藏。草十三断块沙四段共分三套砂层组,其中沙四2砂层组为浅湖、泻湖相沉积,岩性以生物灰岩为主;沙四3、4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油层层数多,总厚度大,油层埋深浅,含油井段集中:储层纵向上分为三个油砂体,31个含油小层。沙四段油层平均有效厚度為17.9m,但单层厚度小,一般为0.8-2.0m。油层埋深较浅,油层中深在1330m左右,含油井段1290-1350米。储层胶结疏松,岩性细,渗透率低: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岩性以灰质岩类为主,为特殊岩性段,三、四砂层组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沙四段二砂层组与三砂层组之间隔层分布不稳定,三、四砂层组之间隔层分布稳定,主力油层连通性好。依据对草31块沙四段的构造特征分析,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及流体性质资料,可以确定沙四段油藏类型为具有边水的构造岩性普通稠油油藏。
三、开发简历
1、产能建设阶段(86.6---87.6)。草31断块于1986年6月开始布井,以300-350m井距,五点法不规则面积井网分三套开发层系。1986年12月开始转入注水开发,至87年6月底共投产油井31口,水井16口,阶段产油20.0576×104t,阶段采出程度2.31%,阶段注采比0.33t/t,综合含水31.3%。
2、综合治理阶段(87.7—96.12)。从87年6月开始,调整了水井的配注,部分油井转水井,到90年12月,区块注水井达到19口,93年-96年陆续打新井10口,区块油井达到34口。阶段采油51.9113×104t,阶段采出程度5.97%,阶段注采比1.4t/t,综合含水80.8%,阶段压降1.4MPa。
3、低速开发阶段(97.1-目前)。沙四段开发水平持续下降,产量递减加大。日液水平由1997年1月的580t/d降至目前的313t/d,日油水平由104t/d下降至目前的47t/d,综合含水由82.0%上升至目前的84.9%。
草31块沙四段目前共有油井27口,水井5口,油井开井17口,日液水平313t/d,日油水平47t/d,综合含水84.9%,平均动液面311m,累积采油94.4221×104t,累积采水290.3971×104t,采油速度0.20%,采出程度10.87%;水井开井5口,日注水平349m3/d,累积注水量366.7036×104tm3,累注采比0.9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边部储量控制程度差,动用程度低。稠油区开采现状 草31块沙四段边部稠油区含油面积2Km2,地质储量302×104t。原开发井网中的6口油井全部停产,5口水井全部停注,其中有5口油井和3口水井因井况原因报废。(2)油水井井况差,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储量损失严重。由于早期各项配套工艺不完善,造成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极差,报废井多。 (3)油水井长期合采合注,造成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区块井组间水驱效果差异大,注水效果相对较好的区域位于区块的中部及东部区域,顶部及西部区域水驱效果较差;主要与油层物性及油井受效有关:区块东部区域储层物性较好,水驱见效明显,而西部区域物性比东部区域略差,水驱见效慢,油井供液差,导致关停井多,区域水驱效果较差。
五、潜力分析
(1)边部稠油区潜力。稠油区含油面积2km2,地质储量302x104t,采出程度1.52%,仍有297x104t的剩余地质储量未动用,若全面动用,按15%的采收率计算,可增加可采储量40x104t。草31块沙四段边部稠油区基本仍处于未动用状态,储量落实,具备重新开发的潜力。(2)内部开发区潜力。本区储层纵向上分为三套含油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各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驱替不均衡,各小层动用程度差异大。稠油区部分的储量可以通过完善井网增加动用程度,而稀油部分可加强注采调整改善开发效果。通过潜力分析,草13断块沙四段存在一定的潜力,非稠油区通过更新、转注、大修完善注采井网,以沙四段为目的层。共设计新钻井22口,其中油井16口,水井6口。
六、实施效果评价
草31块沙四段调整方案新井规划1.6万吨产量,年初规划投产22口井(油井16口,水井6口),预测单井日产油能力7.5t/d,实际投产8口,目前日产油能力仅为9.2吨/天,生产效果较方案设计相差较远。新井开发效果不理想,生产主力层的油井高含水,而生产非主力层的油井供液能力差,这是制约新井产量的主要原因,原因分析如下:(1)主力油层水淹程度高。结合电阻率曲线(新井明显低于老井的电阻率曲线),初步认为是油层水淹导致油井含水较高。分析认为,沙四31-3主力小层吸水好,动用程度高,已基本水淹,剩余油应主要集中在其它非主力小层。(2)非主力小层地层能量差 后期投产的新井吸取前面的教训,优先射开非主力小层沙四4生产,虽然油井含水较低,但天然能量较差,由于井网不完善,只能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开发效果较差,因而未达到方案设计指标。
七、结论及下步攻关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草13断块沙四段具有一定的潜力:沙四段2砂层组原油较稠,井网控制程度低,可采用补钻油水井完善井网、挤入降粘剂降粘的开采方式提高采出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沙四段3砂层组油层物性相对较好,砂体展布较均匀,主要通过综合调整来改善其开发效果;沙四段4砂层组为草13断块的主力层系,完善注采井网,加强注采调整,增加动用程度。我们确定了下步攻关方向:以提高采收率为原则,以注采调整为基本目标,偏重油井工作量向油水井工作量并重转变,完善注采井网。探讨沙四4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稠油 注采调整 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216 -01
一、区块概况
草13断块位于乐安油田的西部,处于石村断层上升盘,为一个自孔店组到明化镇早期地层北倾、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平面上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小断块,中部为草31主力断块。纵向上发现馆陶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六套含油气层系,其中沙四段是本块的主要含油层系,含油面积4.8Km2,地质储量778×104t。沙四段于1986年6月开始布井投产,自1986年12月开始陆续投入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目前开发已达19年,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二、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草31断块构造简单,南部受石村大断层的控制,地层倾角4-5℃,为一典型的反向屋脊式断块油气藏。草十三断块沙四段共分三套砂层组,其中沙四2砂层组为浅湖、泻湖相沉积,岩性以生物灰岩为主;沙四3、4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油层层数多,总厚度大,油层埋深浅,含油井段集中:储层纵向上分为三个油砂体,31个含油小层。沙四段油层平均有效厚度為17.9m,但单层厚度小,一般为0.8-2.0m。油层埋深较浅,油层中深在1330m左右,含油井段1290-1350米。储层胶结疏松,岩性细,渗透率低: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岩性以灰质岩类为主,为特殊岩性段,三、四砂层组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沙四段二砂层组与三砂层组之间隔层分布不稳定,三、四砂层组之间隔层分布稳定,主力油层连通性好。依据对草31块沙四段的构造特征分析,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及流体性质资料,可以确定沙四段油藏类型为具有边水的构造岩性普通稠油油藏。
三、开发简历
1、产能建设阶段(86.6---87.6)。草31断块于1986年6月开始布井,以300-350m井距,五点法不规则面积井网分三套开发层系。1986年12月开始转入注水开发,至87年6月底共投产油井31口,水井16口,阶段产油20.0576×104t,阶段采出程度2.31%,阶段注采比0.33t/t,综合含水31.3%。
2、综合治理阶段(87.7—96.12)。从87年6月开始,调整了水井的配注,部分油井转水井,到90年12月,区块注水井达到19口,93年-96年陆续打新井10口,区块油井达到34口。阶段采油51.9113×104t,阶段采出程度5.97%,阶段注采比1.4t/t,综合含水80.8%,阶段压降1.4MPa。
3、低速开发阶段(97.1-目前)。沙四段开发水平持续下降,产量递减加大。日液水平由1997年1月的580t/d降至目前的313t/d,日油水平由104t/d下降至目前的47t/d,综合含水由82.0%上升至目前的84.9%。
草31块沙四段目前共有油井27口,水井5口,油井开井17口,日液水平313t/d,日油水平47t/d,综合含水84.9%,平均动液面311m,累积采油94.4221×104t,累积采水290.3971×104t,采油速度0.20%,采出程度10.87%;水井开井5口,日注水平349m3/d,累积注水量366.7036×104tm3,累注采比0.9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边部储量控制程度差,动用程度低。稠油区开采现状 草31块沙四段边部稠油区含油面积2Km2,地质储量302×104t。原开发井网中的6口油井全部停产,5口水井全部停注,其中有5口油井和3口水井因井况原因报废。(2)油水井井况差,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储量损失严重。由于早期各项配套工艺不完善,造成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极差,报废井多。 (3)油水井长期合采合注,造成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区块井组间水驱效果差异大,注水效果相对较好的区域位于区块的中部及东部区域,顶部及西部区域水驱效果较差;主要与油层物性及油井受效有关:区块东部区域储层物性较好,水驱见效明显,而西部区域物性比东部区域略差,水驱见效慢,油井供液差,导致关停井多,区域水驱效果较差。
五、潜力分析
(1)边部稠油区潜力。稠油区含油面积2km2,地质储量302x104t,采出程度1.52%,仍有297x104t的剩余地质储量未动用,若全面动用,按15%的采收率计算,可增加可采储量40x104t。草31块沙四段边部稠油区基本仍处于未动用状态,储量落实,具备重新开发的潜力。(2)内部开发区潜力。本区储层纵向上分为三套含油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各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驱替不均衡,各小层动用程度差异大。稠油区部分的储量可以通过完善井网增加动用程度,而稀油部分可加强注采调整改善开发效果。通过潜力分析,草13断块沙四段存在一定的潜力,非稠油区通过更新、转注、大修完善注采井网,以沙四段为目的层。共设计新钻井22口,其中油井16口,水井6口。
六、实施效果评价
草31块沙四段调整方案新井规划1.6万吨产量,年初规划投产22口井(油井16口,水井6口),预测单井日产油能力7.5t/d,实际投产8口,目前日产油能力仅为9.2吨/天,生产效果较方案设计相差较远。新井开发效果不理想,生产主力层的油井高含水,而生产非主力层的油井供液能力差,这是制约新井产量的主要原因,原因分析如下:(1)主力油层水淹程度高。结合电阻率曲线(新井明显低于老井的电阻率曲线),初步认为是油层水淹导致油井含水较高。分析认为,沙四31-3主力小层吸水好,动用程度高,已基本水淹,剩余油应主要集中在其它非主力小层。(2)非主力小层地层能量差 后期投产的新井吸取前面的教训,优先射开非主力小层沙四4生产,虽然油井含水较低,但天然能量较差,由于井网不完善,只能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开发效果较差,因而未达到方案设计指标。
七、结论及下步攻关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草13断块沙四段具有一定的潜力:沙四段2砂层组原油较稠,井网控制程度低,可采用补钻油水井完善井网、挤入降粘剂降粘的开采方式提高采出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沙四段3砂层组油层物性相对较好,砂体展布较均匀,主要通过综合调整来改善其开发效果;沙四段4砂层组为草13断块的主力层系,完善注采井网,加强注采调整,增加动用程度。我们确定了下步攻关方向:以提高采收率为原则,以注采调整为基本目标,偏重油井工作量向油水井工作量并重转变,完善注采井网。探讨沙四4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