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新载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际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被信息裹挟着行进。而社会信息的真假好坏却是难以区分的,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对人们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观念都产生了不可回避的影响。尤其是当代青少年,他们处在传统与现代化的过渡阶段,思想观念受传统家庭与现代网络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载体;现状
  一、 问题的提出
  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德育新载体得到了巨大发展。从理论上来讲,德育是国家领导统治阶层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所以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对德育载体的新发展的来龙去脉、兴衰功过进行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能够更好利用现有载体的方式方法,开拓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新载体。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德育环境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当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了解现时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状况与德育载体的发展现状;由此分析德育新载体的新功能,从而找到能够更好地拓展德育新载体功能的方法途径。这对于改善网络环境与利用网络载体实现对青少年的道德再教育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德育新载体的概念
  在德育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德育载体经常被表述或理解为德育途径,事实上德育载体和德育途径是两个存在差异的概念。“载体”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德育载体则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进行的德育内容传递所必须使用的物质性形体,是德育内容、方法、过程的物质承担者。但德育途径传达的信息仅是对德育路径的简单认识。因此,相对德育途径,德育载体这一概念更全面而恰当地揭示了德育过程中这一德育要素的内涵,更强调了载体要素的客观性、目的性、中介性和思想性特征。理论研究中对德育载体的研究数量很少,而且德育载体的理论内涵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德育新载体主要是指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进行的德育内容传递所必须使用的新物质性形体,是德育内容、方法、过程的新的物质承担者,在文中主要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的网络载体、手机社交软件、数字电视、数字广告等新技术载体。
  三、 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本文的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获取关于现代青少年对于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情况,以及现代青少年对待网络信息的态度及反应。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德育载体新发展对现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论文的后续结论及德育载体培育途径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前人学者编辑的问卷的基础上,参考已被证实可行的问卷的内容,问题的设定原则及方式,再根据本文所要获得的资料、数据,以及本文需要参考应用到的社会层次理论和环境影响理论编写出本文的调查问卷。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是12岁到18岁左右的初高中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是选取南昌的初高中学校发放问卷。
  文章主要以青少年德育载体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了了解青少年对德育新载体的运用及新载体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状况。本文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网络抽样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放了纸质问卷240份,发放了网络问卷100份。其中初中、高一、高二和高三纸质问卷各发放60份,各收回49、48、46、49份,共收回192份,回收率75.8%;网络问卷各发放25份,各收回19、22、18、15份,共收回74份,回收率74%。
  四、 青少年德育新载体发展现状
  在上网已成为青少年主流生活方式的今天,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前所述,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接收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感情的主渠道之一,自媒体将这一趋势更加推向深入。在论坛上发个帖子表达观点,用手机随时编织自己的网络“围脖”(微博),或是在社交网站上把刚刚接收到的一段视频分享给朋友。在自媒体时代,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组成部分。自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不仅仅是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与受众变得合二为一。
  我们发放了两种形式的问卷即纸质和网络问卷,其中回收纸质问卷192份,网络问卷74份,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青少年都会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而QQ、微信、飞信、微博和BBS是现代青少年最常用的的五种APP软件。其中QQ和微信是使用最多的,并且QQ是每一个青少年都会使用的,其次是微信和微博,BBS和飞信的使用人数远低于前四种社交软件。在飞信的使用人群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例大于低年级的学生,这说明飞信已经渐渐落后了,人们也不再如前几年那般钟爱使用飞信这一聊天工具了。从青少年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QQ、微信和微博是青少年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从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一般临近毕业的学生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上,低年级学生更乐于将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中,相比较于其他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的使用更加广泛普遍。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软件接受信息的概率远高于传统媒体,根据问卷数据的分析,几乎100%的青少年都会使用手机或电脑查看实时信息,只有5.6%的学生在家长有购买报纸杂志的情况下才会偶尔看看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体,至于广播类的载体在青少年群体中是不被接受的,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广场大爷大妈的爱好。
  根据数据分析知道青少年的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课余看看”和“偶尔看看”之间,其中高三年级的上网时间由于面临高考毕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偶尔看看”就下线,上课上网的基本没有;高中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课也会看看”和“3~4小时”之间,上课经常上网看看的极少。初高中除了白天有八节课外,还有2~3节晚自习,除了上课时间,青少年就没有多少课余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高二以下年级中有78.3%的学生会上网,其中有56.6%的学生将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手机软件上。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知道有45.3%的青少年学生上网必定会查看手机新闻,34.7%的学生会经常查看新闻,只有15.1%的学生只是偶尔查看一下,其他人不会刻意去关注时事新闻,但我们知道现在的手机软件在使用时都会自动地弹出一些时事热点新闻或头条八卦新闻,即使学生不刻意去关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电子新闻的影响。在对网络新闻的可信度的问题中,33%的学生认为空穴不来风,有一定的可信度,尤其是时事类的新闻有八成的可信度;53%的学生认为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自己考虑思考,只有大约10%的学生认为网络新闻完全不可信,即使是时事类新闻,也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不能轻信网络新闻。对于是否会就自己看到的网络新闻与同学之间进行分享交流,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会交流,56%的学生表示会就自己认为需要讨论、有待查证的信息拿出来与玩伴讨论、查證,至于查证方式可以是网络讨论、同伴讨论、家长求证或者是等待事件的后续跟进。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青少年都很喜欢上网,而且有愈加年轻化的趋向,越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越是依赖社交软件。学生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手机等可以使用社交软件的电子产品。学生每天都泡在社交网络里面,接触到的都是虚拟世界的东西,包括信息,很多信息都不知道它的真实性,但只要是信息就会有人去相信。所以有可能我们身边的学生的思维是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当中,很难适应现实社会,常常以虚拟世界的准则来行动和评价并深以为是,甚至对于不合网络准则的言行,他们会加以批评和指责。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张新德,徐恩菊.《解读〈论语〉构建德育新载体》.热点透视,2008.5.
  [3]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教育研究,2009.8.
  [4]张红霞,江秀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成因及对策》.教育研究,2009.9.
  [5]彭凯君.《浅析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近几年来,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多种新形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最为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各位教育教学研究者们都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本文亦从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体会这两个方面从混合式学习概念特征开始,以问题的方式来阐述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作用,而促进混合式教学在教师一线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问题;翻转课堂在线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让我的小手动起来、让我的身体动起来……”这是孩子内心的渴望。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化一些,幼儿表现的机会更多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基础教育则是教育过程中的根本与关键。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公平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种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也开始突显。因此,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一、 序言  世界各国都把促进教育公平等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5届国际教育会
该文报告了壶腹周围癌20例。手术和病理结果显示,壶腹周围癌可来源于胆管,十二指肠乳头和胰腺组织。其影像检查表现特点是:1.胆管扩张明显2.壶腹部肿块小。该文还指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由于适应新环境、面对繁重课业、人际交往问题等引起的心理问题频发,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心理问题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频发性”等特征,又加大了心理问题解决的难度。本文针对心理问题的特征,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要素。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