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新趋势——基于2019-2020年研究进展

来源 :科技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机接口旨在通过直接从大脑信号中实时解码用户意图来为辅助设备提供丰富、强大的命令信号.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进展迅速,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概述了2019-2020年脑机接口领域在硬件、算法、范式、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发生的热点事件,展望了未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从授权专利的角度,综合专利的数量和专利的质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还原了中国专利发展走过的“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从慢到快的升级之路,从弱到强的转型之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尚无相关的专利法规法律,更无从谈起专利数量.直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推出,表明中国的专利制度初步形成.1985年中国有了正式的授权专利,其数量为54项,2000年授权量突破万项,到2009年授权量超过10万项,再到2012年授权量突破20万项,现在中国专利的年授权量已经突破了40万项.从1989-2008年的
铁缺乏是儿童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中国缺铁儿童数量众多,尤其婴幼儿是铁缺乏的高发人群;睡眠是机体发育、修复、调整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对发育中的个体尤其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铁缺乏可能与几类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有关.从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和补铁治疗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铁缺乏相关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前沿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可能通过引起神经递质紊乱,影响神经髓鞘和树突的形成等途径,导致缺铁儿童睡眠中异常活动增多,补铁治疗被发现可改善部分患儿的睡眠运动症状.
气候变化会严重威胁人群健康,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伦敦大学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全球30余家学术机构于2016年共同成立了“柳叶刀倒计时:追踪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项目,并合作撰写了《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重大报告,以追踪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群健康效益,同时开展公众宣传、提出政策建议.2020年的报告在追踪了5大领域43个指标的年度变化后发现,气候变化影响、暴露和脆弱性相关的指标全部都在恶化,但各国为减缓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却明显不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最主要疾病.AD也是主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约95%是晚发型AD(LOAD).目前,LOA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是,4型载脂蛋白E(ApoE ε4,ApoE4)是已知的最大风险基因.以临床及基础实验结果为证据,探讨了ApoE4导致大脑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及相关机制.AD患者早期脑内也有糖脂代谢的紊乱,且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认知障碍.因此,ApoE导致大脑代谢紊乱,可能促进AD的发生发展.靶向ApoE4改善大脑代谢,可能是AD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回顾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梳理了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成果.证据显示,以往学者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积累了大量理论及实证工作,但仍留有不少空白.未来研究应尽可能统一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纳入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开展追踪研究、开发与中国农村文化及实际相匹配的干预方案等,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学术会议活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学科交流与发展、科研人员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针对传统学术会议质量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学术性要素不突出、适用领域狭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采用参会者定性反馈、会议定量特征分析、会议影响力大数据分析等评价信息源的质量评价框架,并对2018年举办的700余场国内学术会议开展了质量综合评价实践.结果 表明,中国学术会议呈规模持续增长、内容质控愈发严格、互动交流效果进一步突出、成果类型及传播方式进一步丰富等趋势,但不同学科、不同规模学术会议间质量差异较为显著,不同职称、不同国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呈指数式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A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愈趋严重.AD的遗传力接近80%,其人群易感程度、表型差异等性状特征受机体遗传变异的极大影响.总结了基于家系连锁分析、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组学分析手段鉴定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变异与风险基因,梳理了基于各种组学数据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解析遗传变异背后的调控元件、效应基因及其分子过程的研究进展.对风险基因及其转录与蛋白水平改变的揭示,可为AD
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和珍妮弗·杜德纳,因合作开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剪刀”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技术的低成本、强易用性和高效率,促进了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使它拥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回顾两位科学家的科研历程和基因编辑领域的成就,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启示.
以美国虚拟国家实验室(virtual national laboratory,VNL)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VNL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以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主线,总结提炼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多类主体协同联动、高效信息沟通机制下的多主体、跨学科、全链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特点.结合VNL经验启示和中国当前矛盾问题,提出应积极探索市场需求牵引、跨产业链、复合型科研项目的 创新机制,发挥国家实验室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撬动产业力量对基础科研形成补充,建立多主体、跨学科的科研需求响应机制等启示建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显示,疫情防控涉及国际科技合作多个方面,包括及时交换疫情扩散信息、开展国际间应急联合科研攻关、共享抗病毒药物和医疗技术、人员能力培训和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等.从全球治理和国际科技合作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