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魔术之化学道具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奇的茶水还原术


  魔术师泡了一杯清茶,滤出茶叶,随即喝下几口,这是一杯香浓的茶。魔术师要给这杯茶施加魔法,只见他用勺子在里面搅拌了几下,茶水便瞬间变成了墨水一样的蓝黑色;魔术师又用勺子搅拌了几下,杯中的蓝黑色又神奇地消失了,茶水恢复了原来的清新茶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魔术揭秘:
  这里涉及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魔术师在勺子的下端涂上了绿矾( 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因茶水中含有单宁酸 (鞣酸),第一次搅拌时,单宁酸遇到绿矾中的亚铁离子Fe2 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单宁酸亚铁的性质很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现蓝黑色。魔术师同时也在勺子的上端涂上了具备还原性质的草酸(HOOC-COOH),第二次搅拌的时候勺子浸没到茶杯中更深,三价的铁离子Fe3 遇到了草酸,被还原为二价的亚铁离子Fe2 并生成草酸亚铁沉淀,溶液的蓝黑色便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原本的颜色。

点水成冰的制冰达人


  魔术师拿出一杯清水,告诉观众要把这杯水在室温下凝结成冰。说完将勺子放在水中,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勺子处产生冰晶并不断“长大”,最后整个杯子的水都变成了“冰”。没有经过冷冻,一杯水真的凝固成一块“冰”。

  魔术揭秘:
  杯子里装的并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预先准备好的醋酸钠过饱和溶液,醋酸钠又被称作乙酸钠,分子式为CH3COONa,一般以结合3 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形式存在,外观为无色透明或者白色的颗粒。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可以在室温下存在,但是处于不稳定的介稳状态,在外界条件发生扰动时,如遇到振动、摩擦,或者加入凝结核时就会析出晶体。当魔术师将勺子上沾了一些醋酸钠晶体浸入溶液時,就存在了凝结核, 溶液里的醋酸钠便在凝结核上开始结晶,新析出的晶体又能作为晶种, 因此晶体不断向外延伸生长。由于醋酸钠晶体外观和冰相似, 这样就出现了室温下“结冰”的奇观。

如梦似幻的人造雪花


  魔术师拿出一个白色纸杯,在众人面前展示。人们看到的空杯子并没有任何异常,魔术师说他能从杯子里变出雪花, 说罢取了一些清水倒进空纸杯,晃了几下, 随后魔术师从纸杯里抓出了一把把洁白的雪花。不用通过降温,不需要大型的造雪机, 水在转瞬间就变成了晶莹漂亮的“雪花”,实在太神奇了。

  魔术揭秘:
  当然水是不会自动变成雪花的, 魔术的玄机在于纸杯。原来魔术师事先在杯底涂了一层白色粉末:聚丙烯酸钠,它是一种彼此交联成空间网状结构的长链聚合物。当聚丙烯酸钠粉末遇到水时,水分子通过毛细作用及扩散作用进入其中,聚丙烯酸钠随之离解为带正电的 Na 和带负电的高分子离子链。由于高分子离子链上的COO- 间的静电排斥力,聚丙烯酸钠的结构伸展(或溶胀)开来。而聚丙烯酸钠内外部的Na 离子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使得水分子进一步渗透进来,形成水凝胶。因此聚丙烯酸钠吸水后体积会膨胀数倍,使得原来的粉末变成片片洁白的“雪花”。

凭空消失的勺子


  魔术师端来一杯温水,只见他拿起手边的勺子不断在水杯里搅拌,可是这一次水并没有发生任何颜色或者状态的变化。这时魔术师不再搅拌,把勺子从水中取出,人们惊奇地发现勺子的前端竟然消失了。难道魔术师对这杯水动了什么手脚,把勺子溶解掉了吗?

  魔术揭秘:
  勺子消失并不是因为水中添加了不可思议物质,而在于勺子本身,这只勺子虽然也是金属制作的,却不是我们常见的不锈钢或者铝合金,而是一种熔点非常低的奇特金属——镓(Ga)。镓是一种银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镓位于第31 位,和铝是一族的“亲戚”。镓的熔点只有29.8℃,人体体温就能使镓缓缓融化,而在温水里制成勺子的固体镓很快就会融化为液体沉入杯底,给人们以勺子凭空消失的错觉。
  用化学元素作为魔术道具,依靠的是物质本身的特异性质。简单的化学元素可以构造出无数种形态万千的物质,组成这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化学可以助力魔术给我们带来奇特的观感体验,更能建立一个真实却又显得奇幻的世界,给我们提供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也许就是化学拥有的最大魔法了。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提高竹材的高附加值和利用率,竹材梯度结构理化特性相关性的研究对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从竹黄至竹青逐层制备厚度为1 mm的薄竹篾,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其梯度结构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维管束分布进行表征;利用聚类分析和响应面法对影响薄竹篾力学性能的主要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竹篾取样部位随竹黄至竹青的变过过程中,维管束占比逐渐增加3~4倍,木质素含量增高3.54%,半纤维素含量下降4.39%,纤维素结晶度呈先增后降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生长与光合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以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配置T1(N0P2K)、T
【目的】传统的无人机森林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布设像控点来平差解算。由于林地内通视条件差,采用传统光学仪器布设像控点时,效率低、而且无法保证像控点位置的均匀分布。采用GPS-RTK技术虽不受通视条件限制,但是林冠下GPS信号弱,经常出现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GPS失锁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文章探索了基于PPK技术的免像控点无人机森林航空摄影测量解算方案。【方法】利用搭载了相机和双拼PPK(Post Pr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三阴性乳腺癌可能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MTS法结合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VPA(0、0.25、0.5、1、2、4 mmol/L)处理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VPA(0、0.125、0.25、0.5 mmol/L)作用后前述细胞克隆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指示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并结合凋亡特异性ELISA法分析VPA(0.5 mmol/L)处理24、48 h诱导的MD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Diplopeltoides Gerlach,1962 and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Minolaimus Vitiello,1970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recently collected specimens from marine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respectively.Diplopeltoides
豌豆从何而来  豌豆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人类栽培豌豆的时间长达7000 年,中国栽培豌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些小豆子的“老家”在亚洲西部和地中海区域,在欧洲和近东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曾出土过豌豆。  因为豌豆籽粒富含碳水化合物,一直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再加上一年两次的播种,让豌豆成为优秀的农作物。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人类还培育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豌豆,比如荷兰豆。  豌豆是豆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要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是在空间中传播的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能够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也就是波长范围很窄的一段电磁波。电磁波还包括其他波长不同的不可见光线,包括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  我们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上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线,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期刊
【目的】为优化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方案,研究不同因素对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同时为杨树遗传进化、亲缘关系、倍性鉴定、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细胞学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美洲黑杨×大青杨杂种的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比较根的不同发育长度、预处理方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1)在根生长达到1.5 cm时取其根尖,可以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适合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较多;预处理时采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在0℃下处理2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由于成灾过程的复杂性,利用模糊评价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成为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评价方法忽视评价指标的内在联系与泥石流的链式成灾过程,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失真。本文以暴雨泥石流为例将成灾过程划分为积蓄阶段与暴发阶段,选用二阶段DEA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并按所代表的成灾条件将原本的指标重新分类,根据每个成灾环节对应的发灾场、致灾力与灾害体现构建了暴雨泥石流二阶段DEA模型。评价后直接得到各阶段的成灾效率排名,并可根据因子冗余情况,分析流域整体或沟道个体的成灾特征,确定对应
为了提高斜交简支梁桥在地震中防落座的能力,结合汶川震害特点,选取跨径为30m的典型斜交简支T梁桥,考虑材料和接触非线性因素,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斜交角、挡块强度和伸缩缝大小对斜交简支梁桥地震位移响应特征的影响,基于板式橡胶支座的滑动状态探讨了斜交主梁的落座特征。研究表明:上部结构的位移响应在斜交角小于30°时以纵向为主,大于30°时以横向为主,主梁平面转角在斜交角为30°时最大;挡块强度的增大可降低支座纵、横向位移和主梁平面转角,但当挡块强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本文桥例为30%恒载支反力),其限位效果逐渐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