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包覆的石墨烯在碱锰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电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包覆石墨烯(MnO2@GN),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等测试,对MnO2@GN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MnO2包覆量进行考察.将MnO2@GN以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碱锰电池导电剂膨胀石墨(KAA)中,发现纳米MnO2的包覆可改善片层石墨烯的团聚以及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相容性,有助于导电剂在EMD中的分散,降低电池内阻.电池的750 mA大电流放电性能提升7.00%,250 mA中电流放电性能提升5.10%,20 mA小电流放电性能提升0.96%.
其他文献
为研究聚乙烯(PE)隔膜的特性与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关系,选择20μm厚的隔膜A(韩国产)、隔膜B(河北产)和隔膜C(江苏产),通过SEM、拉伸强度、透气度和热收缩等方法,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能对比,发现断裂伸长率是主要差别.隔膜A、隔膜B和隔膜C的纵向(MD)伸长率分别为100.8%、161.7%和115.3%;横向(TD)伸长率分别为79.8%、123.7%和124.2%.制备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均通过了针刺测试.分析针刺过程中的电压降及对比针刺后隔膜孔的大小可知,隔膜A、隔膜B和隔膜C制备的电池的平均电
将锂离子电池置于不同磁感应强度(3.95 mT、19.75 mT和39.50 mT)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中进行充放电实验,研究磁场对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电池的充放电容量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 C倍率下,当磁感应强度增加至3.95 mT、19.75 mT和39.50 mT时,与不放置在磁场中相比,放电容量分别增加了2.03%、8.13%和17.48%,且磁感应强度与充放电容量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电池的充放电能量增大,放电时的端电压提高.
综述近年来在回收利用报废动力锂离子电池过程中的相关安全对策研究.高压安全防护、防碰防漏、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安全控制措施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放电预处理、液氮降温技术、自动拆解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拆解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效、安全的回收策略及技术还有待开发.
采用连续冲孔板栅、放射状板栅筋条、玻璃纤维涂板纸、超细聚酯纤维正极添加剂,以及增加炭黑添加量、降低硫酸添加量的负极铅膏配方等技术,制备商用车起动用增强富液式电池(EFB).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电池-18℃低温起动电流达到1300 A、充电接受能力达到4.28倍I0、比能量达到47.7 W·h/kg,且在40℃下50%放电深度(DOD)的循环次数达到279次,说明具备一定的中等放电深度使用功能.
欧盟(EU)已发布新电池法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为助力企业及时了解并尽快接轨相关要求,对相关细则进行解读,重点解析对输欧电池从原材料到标识标签、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安全和环保性能以及回收体系等方面的规定.企业应从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制定中长期应对方案,确保产品持续符合准入要求.
为提高正活性物质(正铅膏)内PbO2含量、电池容量和循环次数,按电池单体正铅膏质量计算电池总化成容量.先按单体负活性物质(负铅膏)的质量分解总化成容量的一部分,再将剩余化成容量继续分解,完成全部化成工艺.该工艺使46B24R型电池正铅膏PbO2含量提高6.06%(质量分数),电池20 h率放电(20 hr)容量提高4.81 Ah,循环次数约提高11次;使55D26R型电池正铅膏PbO2含量提高6.56%,电池20 hr容量提高5.51 Ah,循环次数约提高8次.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预处理技术国内专利进行分析.选择预处理技术涉及的电池安全放电、拆解破碎、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的分离、污染防治等关键词,并结合国际专利分类(IPC)号,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1990—2020年的检索结果为样本,分析国内锂离子电池回收预处理技术的专利及变化情况,总结回收预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介绍功能梯度电极的3种类型,即孔隙率分级、粒度分级和成分分级.着重分析功能梯度电极在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方面存在的潜力,并阐述功能梯度电极在SOFC中的应用.讨论3种分级类型在SOFC中的作用.功能梯度电极实验加工成本昂贵,且只能得到局部传输特性,可依据现有的模型建立SOFC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功能梯度电极的影响,从而优化设计.最后,对功能梯度电极进行展望.
对铝空气电池的技术研究情况及应用进行总结.总结典型铝空气电池结构原理和特点,梳理阴极、阳极和电解液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聚焦于铝空气电池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在水下电源、电动汽车、供电站和通信基站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优势.分析总结铝空气电池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为关键性技术未突破和铝用电成本高;展望铝空气电池在车载移动充电桩和充电宝领域应用的趋势,提出浆液回收制备增值产品以形成循环产业链的模式.
动力电池退役后的梯次利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制订和完善相关标准,有利于动力电池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梳理归纳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相关标准,分析现有标准存在的不足,如缺少特定梯次利用应用场景的指导性操作手册或国家标准;模组设计缺乏标准化,再次成组难以保证一致性;筛选、分级和评估各环节的标准仍不完善等.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如尽快建立与完善特定应用场景的国家规划标准体系;将梯次利用融入动力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突破各类技术难题,健全梯次利用标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