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是一种高度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形式。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仿写”做起,消除其畏难情绪,激发其写作兴趣,从其熟悉的作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42-02
学生作文是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形式。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可是,在语文教学中,听说的训练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厚实,读写方面,分量比较重、时间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写作训练则是个软肋,不管是从教学时间和教学数量上看,都是比较薄弱、收效甚微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仿写”做起,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本就是人类学习的最基础和重要的方法,中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具有可操作性,有章可循,既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仿写范文时,可以训练学生从仿句、仿段,再到仿篇,体会范文运用语言之妙、构段方式之巧及写作手法的独特。需要注意的是,仿句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要仿出个性和特色。如学生在练习人物的外貌描写时,往往都是“柳叶眉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红红的脸蛋像苹果等”。这样的描写就叫做生搬硬套,怎么可能有这么容貌相仿的人物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让其千篇一律,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如笔者让学生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书》的过渡句,形成自己的习作《从……到……》。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让学生学习了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用词优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仿写出了《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模仿式写作训练时,正是让其吸取精华,张开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沿着正确的写作思路抒写自己真性情的时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作文同样如此,很多大作家都说过“作文是练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害怕写不好,只要勤动笔,天天坚持,一定会定写出好文章。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通过办手抄报、向报刊投稿、参加作文大赛等形式来给学生写作实践的舞台,树立其写作的自信心,满足其发表作文的欲望。另外,教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和讲解也可以激发其写作兴趣,有法可依地从范文的人物形象联想到生活现实中的人,从范文的事件中体会到生活的情趣,从范文的构思精巧中,仿创出自己的习作架构……这样,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地拿起笔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倾泻于笔端。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其熟悉的作文题目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下大力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不爱写作,到爱上写作,再到写出佳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转变中,一定要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对学生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和写作水平都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上,教师要给出适合学生写作的材料,精心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有话可说。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趣倍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作文题目的选择,对于学生作文训练也缺乏通盘考虑,往往是随手选取题目,这样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其实作文题目是文眼,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它可以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写作训练的成败。笔者在为学生进行题目选择时特别重视其可行性,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写出闪光的内容,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比如与其出《我熟悉的一个人》不如换成《猜猜她是谁?》,《我的爸爸》不如换成《和爸爸说说心里话》等。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直接经验少,对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经验和经历各方面就要单一一些,所以一定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多一些间接经验的积累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读书是吸收知识、经验和素材的过程,而思想和感受以至于语言表达方法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的。当写作需要时,这些储存就会泉涌而至,使你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多读书确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当今是信息社会,获取信息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每时每刻都会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过来。多读新闻,多看时事,就会形成一种势能,从而使胸中有故事。笔者班级里经常有《语文报》、《中学语文》、《青年文摘》等杂志。笔者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新的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一些时新信息,并要求学生上来进行“每日一读”等活动。这些举措传播了新信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写作水平一定要多练笔才会提升,它是一种创造性能力,需要在反复地实践中体味、揣摩并感悟出其中的规律。水滴石穿,学生只有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鲁迅先生曾经说起过自己的写作体会:“作文一定要多看多写,并无他法。”所以,中学生的习作一定要勤练笔,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所以,笔者要注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天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辅以有效的写作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而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过程。教师一定要勇于开拓,边教边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最基础的“仿写”做起,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每天练笔。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42-02
学生作文是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形式。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可是,在语文教学中,听说的训练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厚实,读写方面,分量比较重、时间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写作训练则是个软肋,不管是从教学时间和教学数量上看,都是比较薄弱、收效甚微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仿写”做起,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本就是人类学习的最基础和重要的方法,中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具有可操作性,有章可循,既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仿写范文时,可以训练学生从仿句、仿段,再到仿篇,体会范文运用语言之妙、构段方式之巧及写作手法的独特。需要注意的是,仿句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要仿出个性和特色。如学生在练习人物的外貌描写时,往往都是“柳叶眉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红红的脸蛋像苹果等”。这样的描写就叫做生搬硬套,怎么可能有这么容貌相仿的人物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让其千篇一律,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如笔者让学生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书》的过渡句,形成自己的习作《从……到……》。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让学生学习了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用词优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仿写出了《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模仿式写作训练时,正是让其吸取精华,张开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沿着正确的写作思路抒写自己真性情的时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作文同样如此,很多大作家都说过“作文是练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害怕写不好,只要勤动笔,天天坚持,一定会定写出好文章。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通过办手抄报、向报刊投稿、参加作文大赛等形式来给学生写作实践的舞台,树立其写作的自信心,满足其发表作文的欲望。另外,教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和讲解也可以激发其写作兴趣,有法可依地从范文的人物形象联想到生活现实中的人,从范文的事件中体会到生活的情趣,从范文的构思精巧中,仿创出自己的习作架构……这样,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地拿起笔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倾泻于笔端。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其熟悉的作文题目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下大力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不爱写作,到爱上写作,再到写出佳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转变中,一定要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对学生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和写作水平都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上,教师要给出适合学生写作的材料,精心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有话可说。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趣倍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作文题目的选择,对于学生作文训练也缺乏通盘考虑,往往是随手选取题目,这样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其实作文题目是文眼,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它可以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写作训练的成败。笔者在为学生进行题目选择时特别重视其可行性,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写出闪光的内容,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比如与其出《我熟悉的一个人》不如换成《猜猜她是谁?》,《我的爸爸》不如换成《和爸爸说说心里话》等。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直接经验少,对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经验和经历各方面就要单一一些,所以一定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多一些间接经验的积累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读书是吸收知识、经验和素材的过程,而思想和感受以至于语言表达方法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的。当写作需要时,这些储存就会泉涌而至,使你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多读书确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当今是信息社会,获取信息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每时每刻都会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过来。多读新闻,多看时事,就会形成一种势能,从而使胸中有故事。笔者班级里经常有《语文报》、《中学语文》、《青年文摘》等杂志。笔者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新的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一些时新信息,并要求学生上来进行“每日一读”等活动。这些举措传播了新信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写作水平一定要多练笔才会提升,它是一种创造性能力,需要在反复地实践中体味、揣摩并感悟出其中的规律。水滴石穿,学生只有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鲁迅先生曾经说起过自己的写作体会:“作文一定要多看多写,并无他法。”所以,中学生的习作一定要勤练笔,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所以,笔者要注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天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辅以有效的写作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而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过程。教师一定要勇于开拓,边教边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最基础的“仿写”做起,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每天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