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概念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实践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其占据着数学教学不可逾越的地位,我们可以认为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源泉和根本.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数学教授张寿武先生说:“数学归根到底是玩数学概念,而不是数学解题的技巧,概念越高深、掌握得越扎实,解决数学问题越方便!”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往往对于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概念教学的理解也有偏差,用大量的解题来替代概念教学,通过解决类似题型或者举一反三来深化概念,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有时往往无法反应出数学概念内在的本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概念教学早已经不是传统的“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尊崇课程理念的概念教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要符合受教者的心理认知特点的实施,要关注其在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积极主动建构抽象概念形成的过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教学心理学家奥苏泊尔(D.P.Amusable)提出了先行组织者(AdvanceOrganizer)教学策略等认知理论,其为概念教学的不同呈现方式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奥苏泊尔认为:“教学应该遵循认知的自然顺序,先给出相关概念的背景、情境材料,以便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对于新的学习知识有一种同化的作用,再结合给出的具体材料辨别、吸收,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同时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本文尝试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去指导从形自然过渡到数,以达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界定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何为先行组织者?奥苏泊尔认为:“在学习之前将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呈现给学习者,它可以比学习任务具备更抽象的性质,也可以比学习任务更具体形象的特点,通过给出的材料去阐述、解释当前学习环境中的问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的同时,可以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或一段情境化的材料于概念之前呈现,若材料的难度高于学习任务称之为下位学习(否则是上位学习),进而构建概念学习的一种桥梁,这种引导性的材料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二、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繼承地发展了上述思想,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教学使用的情境化具体材料作为新手段实施.先行组织者可以作为课题过程的组织技术来构建一种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是呈现先行组织者;第二阶段是提出学习任务和材料;第三阶段是对认知结构的加强.结合概念的学习,恰好对应于概念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体验概念的角度认识概念,又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理解概念.如表所示: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结构“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认知结构的加强
  教学活动阐明课的目的
  呈现“组织者”
  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意识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
  明确材料
  维持注意
  呈现材料运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促进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
  阐明学科内容
  三、案例
  教学内容:浙教版七年级《角与角的度量》.
  学习任务分析:利用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进行本学习内容的任务分析:本课属于概念课,要达到掌握水平,根据概念学习要经历的过程(记忆、理解、运用)把学习分为两个阶段:概念的学习和运用阶段,三个任务:(1)明确角的相关概念;(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3)正确掌握“角、分、秒”的互化.其中任务(1)(2)属于构成概念学习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能记忆和理解概念,设计中先利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解决任务(1)(2),完成知识的习得过程;任务(3)属于概念学习的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层次属于综合性解决知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教学设计及意图:
  1.第一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意识.
  由于初中学生在小学中已经接触并认识角,完全有能力做出这一基本图形,并且也有能力按照要求进一步学习相应的概念.学生完全具备探求角的概念组成的基本能力,并且学生在探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关中获得的成功体验是对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师上课之前可以先呈现陈述性组织者,引导学生激活和回顾原有知识.给出幻灯片投影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角的实际图片、影像等,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角的概念,并给出一些辨别性的问题.
  2.第二阶段: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大家知道,小学对于角的概念有过这样的表述:以公共端点发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称之为角.这一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如何将角的第二定义进行渗透呢?教师需要展示引导性材料:用动画演示扇子的展开过程,从初始状态缓缓展开至某一时刻进行.呈现的新的材料将引导学生去感受角的第二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
  3.第三阶段:加强认知结构,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
  通过角的三种表示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和度、分、秒的互化加强角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考虑到这一阶段涉及例题讲解与运用,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例题讲解展开.
  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对于本课角的概念的讲解和渗透起到了对比、类比的结果,让学生在角的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了既不高于新知任务,也不低于新知任务的引导性材料认知,这是一种从并列组织者角度出发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和呈现的学习材料,将先行组织者策略渗透到角的概念教学中.可以看出此类组织者策略适合概念学习,是一种具体内容教学时良好的呈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开展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实验作为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得出结论的一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由直观感知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数学实验必不可少,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结果,还能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经验,由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实验让学生由对知识的积累变成了对知识的探究与生成,由“学数学”变成了“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沟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一条桥梁。通过它,我们可由宏观量测量来求微观量,比如求解分子直径、分子个数、分子质量等。其判断与计算在高考试题中时常出现,属于高考题中的较易试题而受命题者的青睐。主要的基础知识在下面进行叙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指12 g 12C所含的原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示。NA是一个精确的数,但目前无法测得其精确值,只能测得其近似值约为6.02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是化学考查的主要内容。误差分析常在两种场合中出现:一是直接进行误差分析的文字填空题,二是在综合实验题中对可能出现误差或失误的实验方案修正和改进或
期刊
化學实验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高,也是我们的学习难点。下面以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例,论述我们在该章节知识点学习中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策略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化学实验  探究性实验学习策略的应用不可脱离老师的引导,老师在课前都会针对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让我们更有欲望去探索,而我们则通过自主探究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得出最终的结论。  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这章
求函数的值域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函数特点选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求函数的值域常用的方法.一、直接法(观察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函数,可通过
课堂上老师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课下我再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配平方法进行了总结。1.观察递推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
期刊
一、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因素。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v(Mg)>v(Al)。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3)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为了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准确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教学的典型素材,从而指导教学.高中数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学科,需
常见的实验探究模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要想正确解答探究题,就要搞清楚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路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