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练”,即练习,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巧的基本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因此,积极改进练的方法,大力提高练的效率,变“瞎练”为“精练”,“死练”为“巧练”,“苦练”为“乐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让“练”在语文教学中更有成效?笔者认为:
一、明确“练”的目的
目的明确,就要做到,每次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抓住每个年级,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遵循有层次渐进式的原则,既要有总目标,整体目标,又要有分目标,单项目标。凡是与教学目标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练习应舍去,以使每一项训练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精选“练”的内容
①典型性。它是某一类知识或某项能力的代表。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知识重点和能力的精华,即教材和大纲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②示范性。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方法或知识推及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上去,实现积极的迁移。③综合性。即所选题目尽可能有多种训练功能,多种训练效益。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品德能协调发展,整体提高。④趣味性。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三、考虑“练”的对象
“练”要体现差异,“一刀切”的练习使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练”的兴趣,对练习作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应付心理。因此,作业练习要体现差异性。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气质差异等,布置难度、内容、形式、数量都有所不同的练习题。作业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又如对内向型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多给一些口语训练的作业;对一些读书不专心,反复读还背不出课文的学生,可布置他认真抄写一遍,以抄助记,以写代读。
四、规定“练”的量
1.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只有一定的数量才会有一定的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过度的数量也是一种浪费。比如,熟记一个生字如果只要抄四遍就可掌握,你要求学生抄八遍,后四遍就是一种无效的劳动。合适的“量”是多少?这需要教师调查研究才能得到。
2.讲与练的关系。讲是为了练,为了更有效地练。只练不讲,教师放任不管,这种练习常常是盲目的,低效的。但讲不能代替练,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讲练要结合,用“讲”指导“练”,用“练”来验证“讲”。
3.正确率与速度的关系。没有正确率,再快的速度也是白费。因此,先要求正确率,然后提高速度。有些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应在尽可能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例如作文训练,不能一开始就要学生各方面达标,而要要求学生能比较快地在一定时间内成文,至于作文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则可通过训练的增加而逐步纠正。
五、指导“练”的方法
练习不能是机械的重复,要寓思于练,也不能是一种被动地学习。有效的练习过程要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否则,效率就会很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读书时也是摇头晃脑大声朗读、写字也是十遍八遍,按量完成。但检查效果,书还是背不出,字还是写不来。其原因就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写,思维没有进入练习过程。因此,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边听边想,边说边想,边读边想,边写边想。每次练习,既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还要会比较,区别,分析,归纳。
六、优化“练”的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的介入,会影响练习的效率,因此,要尽可能的优化训练过程,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①简化步骤。围绕目的,效率至上,不搞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比如可以不抄题的就不要求学生抄题;可用口头表达的就不要用笔去写……②程序正确。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程序进行训练,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比如“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一步、第二步……分别做什么,要有序进行。③主动参与。被动的练习肯定是低效率的练习,要通过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爱做”。④排除干扰。比如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课堂气氛和谐而活跃,学生能专心地投入。
七、公布“练”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知道练习的结果,一能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二能受到反馈的强化,坚持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实践表明,反馈的时间越晚效果越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要及时评价。对练习作业,要做到:①及时收;②及时批;批改要由教师完成。调查得知,对学生来讲,教师不改的作业,或由同学做“小先生”代改的作业,从第二次开始,其书写工整和正确率逐次递减;③及时发;让学生尽早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④及时评;对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对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则在全班评讲纠正;⑤及时订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误。订正的时间越晚,错误重现率越高。
总之,我们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在学生的语文训练中,要千方百计减少无效劳动,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练习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懂方法训练,有如盲人骑瞎马,瞎碰乱闯,也许有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不知道要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
一、明确“练”的目的
目的明确,就要做到,每次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抓住每个年级,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遵循有层次渐进式的原则,既要有总目标,整体目标,又要有分目标,单项目标。凡是与教学目标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练习应舍去,以使每一项训练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精选“练”的内容
①典型性。它是某一类知识或某项能力的代表。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知识重点和能力的精华,即教材和大纲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②示范性。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方法或知识推及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上去,实现积极的迁移。③综合性。即所选题目尽可能有多种训练功能,多种训练效益。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品德能协调发展,整体提高。④趣味性。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三、考虑“练”的对象
“练”要体现差异,“一刀切”的练习使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练”的兴趣,对练习作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应付心理。因此,作业练习要体现差异性。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气质差异等,布置难度、内容、形式、数量都有所不同的练习题。作业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又如对内向型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多给一些口语训练的作业;对一些读书不专心,反复读还背不出课文的学生,可布置他认真抄写一遍,以抄助记,以写代读。
四、规定“练”的量
1.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只有一定的数量才会有一定的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过度的数量也是一种浪费。比如,熟记一个生字如果只要抄四遍就可掌握,你要求学生抄八遍,后四遍就是一种无效的劳动。合适的“量”是多少?这需要教师调查研究才能得到。
2.讲与练的关系。讲是为了练,为了更有效地练。只练不讲,教师放任不管,这种练习常常是盲目的,低效的。但讲不能代替练,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讲练要结合,用“讲”指导“练”,用“练”来验证“讲”。
3.正确率与速度的关系。没有正确率,再快的速度也是白费。因此,先要求正确率,然后提高速度。有些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应在尽可能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例如作文训练,不能一开始就要学生各方面达标,而要要求学生能比较快地在一定时间内成文,至于作文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则可通过训练的增加而逐步纠正。
五、指导“练”的方法
练习不能是机械的重复,要寓思于练,也不能是一种被动地学习。有效的练习过程要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否则,效率就会很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读书时也是摇头晃脑大声朗读、写字也是十遍八遍,按量完成。但检查效果,书还是背不出,字还是写不来。其原因就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写,思维没有进入练习过程。因此,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边听边想,边说边想,边读边想,边写边想。每次练习,既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还要会比较,区别,分析,归纳。
六、优化“练”的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的介入,会影响练习的效率,因此,要尽可能的优化训练过程,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①简化步骤。围绕目的,效率至上,不搞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比如可以不抄题的就不要求学生抄题;可用口头表达的就不要用笔去写……②程序正确。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程序进行训练,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比如“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一步、第二步……分别做什么,要有序进行。③主动参与。被动的练习肯定是低效率的练习,要通过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爱做”。④排除干扰。比如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课堂气氛和谐而活跃,学生能专心地投入。
七、公布“练”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知道练习的结果,一能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二能受到反馈的强化,坚持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实践表明,反馈的时间越晚效果越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要及时评价。对练习作业,要做到:①及时收;②及时批;批改要由教师完成。调查得知,对学生来讲,教师不改的作业,或由同学做“小先生”代改的作业,从第二次开始,其书写工整和正确率逐次递减;③及时发;让学生尽早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④及时评;对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对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则在全班评讲纠正;⑤及时订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误。订正的时间越晚,错误重现率越高。
总之,我们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在学生的语文训练中,要千方百计减少无效劳动,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练习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懂方法训练,有如盲人骑瞎马,瞎碰乱闯,也许有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不知道要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