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9日,为庆祝中澳建交,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澳华人团体协会举办了“澳洲风情”摄影展,广东移民摄影家曾棋年、曾汉超的145幅作品在二沙岛的岭南会展出7天。应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之邀,本刊记者于8月6日上午提前赴展出场地采访了两位艺术家。
  正式采访之前,由澳洲华人团体协会副主席吴运元先生,介绍了大致情况:
  “澳华人团体协会在澳覆盖面达十多万,在约60万的华人当中,是中坚力量。摄影展是我们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多年合作中的一次,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进行的项目。此前,我们曾组织中国内地的杂技团、民族歌舞团到悉尼演出,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亲自带队,杨资元等领导率团。江泽民主席访澳、悉尼奥运会、胡锦涛总书记访澳等国家级外事活动,我们都有参与。”
  
  曾棋年,曾为《广东画报》(今《城市画报》)记者,于1984年移居澳大利亚。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中澳两国的友好交往及旅澳华人的生活,其中有胡锦涛、江泽民等多位中国领导人访澳的宝贵镜头,也有华人华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活动的写照。
  我的摄影事业应该说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时全国都在办新闻电影制片厂,我就在那时被分配到珠江电影制片厂。不久,又赶上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就是新闻电影专业速成班招生。考试题目就是在本省范围内,试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我在电影学院的第一课,就是接触相机,不是摄影机。大家都没有专业学习过啊,都不会拍,老师就给你胶卷,相机,让你自己到外面拍,拍完了拿回来,把“作品”冲印出来,这就是第一次作品了。当然很多人的胶卷曝了光,什么都没有洗出来,洗出来的也是千奇百怪。老师就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作启蒙教育。
  在学习了蒙太奇等基本的电影理论之后,学院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分成几组,各组拍各组的题材。我们组的选题是《今日的盲人》,把新旧社会的盲人生活作个强烈的对比。我们的原则是抓拍抢拍,不是摆布,因为这是新闻电影的纪律,你应该去记录社会上的真实事件,摆布了有什么意思。
  电影学院那一届的90多个学生里,我是10个受表扬的毕业生之一。
  1959年回到珠影厂,一放下行李,就接到任务,要跟随中央新闻制片厂的摄制组,到东江去拍抗洪的纪录片。当时我给一个老摄影师当助理,他叫杭德福。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老师。我那时还是个小伙子,每天帮他扛着三脚架,就在第一线大堤上跑。杭德福是个很老的摄影师,去过毛主席家乡拍过片,和郭沫若等名人都交往过。他就教我,做样子给我看(站起来,做动作):“三脚架是这样扛的!腿在这里,这边移过来,这里拿着转过去……”(眼圈红了,半晌不语)
  在珠影工作期间还拍过陈毅元帅送别西哈努克亲王回国的场景,陈毅元帅上来只讲了几句话,说大国小国都是平等的,仪式就完了。都是抢拍,拍得到就拍得到,拍不到就拍不到了。第二天早晨西哈努克的座机要天不亮起飞,为了解决照明,我就联系外事处,从部队调来两个大探照灯,才把任务完成。
  珠影之后,又在科委图片社、广东电视台工作过,然后就是“文革”。
  …… ……
  我太太的家族是越南华侨,后来举家迁到澳洲。1984年,为了合家团圆,我辞掉了当时在《广东画报》的记者工作,携家眷搬到澳大利亚。那年我50岁了,语言不通,也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就先落脚在亲戚家里。自己在国内职业很好,到了国外却要寄居,心里面一片茫然。
  我先是上了6期的廉价英语班,然后托熟人,托朋友四处问,给用人单位寄简历,打电话。后来去一家大工厂面试,人家问我为何选择这里,我就说实话:今年53岁了,你要不要,不要就算了,但是我身体好,我有力,什么苦工我都能干,我需要钱。他们一看我这么诚实,就很感兴趣,马上找医生来帮我检查身体,结果出来后是健康,就过了。奇迹般地要了我这53岁的老头子,英文那时还不算很好。
  在工厂里很多鬼仔(外籍青年)不肯做的活儿,为了多赚一个钟头20元的澳币。有很多侵蚀身体的化工产品要生产啊,要加班做,我都去做。我在厂里是靠加班凶猛出名的。现在回想以前,那就是走的老华侨的老路,卖命赚钱好养家糊口。
  那个时候因为赚钱少,我就又试着到当地的华侨团体里找找机会。因为以前从事的职业,我便主动请缨,只要有祖国来澳洲的领导,我都去拍照,为协会出力。工厂车间主管是德国人,很通情达理,每次活动都批我几天病假。这么多年来,凡是中央领导访澳的,我全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摄影背后的故事更多,大家看我的作品就可以了,后面的故事就不要管了。这么多年来,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太太和儿子,是他们一直在支持我。还要感谢侨团,给予我信任和机会。我虽然在澳洲生活了20年,但我还怀着中国心。是祖国培养了我照相的技术,我拍摄国家领导访澳的资料,是我的一种回报!
  
  曾汉超,现任澳大利亚华人摄影学会会长,其作品主要展现奇丽的自然风光及多姿多彩的人物。
  这次很开心,能够得到澳洲华人团体协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支持,有机会和曾棋年先生一起回到祖国举办展览。这次展览定名为“澳洲风情”,这个主题正是我多年兴趣所在。我在澳洲也做婚纱摄影等业务,但一直坚持采风,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因为我觉得从事艺术,必须经常和大自然接触,这样才能有灵感,所谓“天人合一”吧。有时候城市生活得闷了,就要到大自然里走一走,既是采风,又是休闲。我个人非常喜欢大海,众所周知,澳洲是个四面环海的地方,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幻,海能不时呈现出各种美感。但是在中国,由于山势起伏较大,地势复杂,所以风景更多样一些;澳洲多的是草原和沙漠,一马平川,变化就较少,这是在澳洲拍摄不容易的地方。
  我是1991年来到澳洲的,众所周知,不通当地语言的人在外地求生存有多艰辛。开影楼只是为了物质保障,我还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澳洲风光虽然较中国内陆简单,但在国人眼里,肯定还是有吸引力的。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多用业余时间把澳洲的草木风雨记录在案,拿到中国去,让人们开眼界。
  我在照相器材上是精心选择过的。很多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尤其在沙漠拍片的时候,要非常主注意保护设备和自己。从事野外摄影工作肯定比闷在家里有趣许多,但也要比在家更多辛苦和不测。
  曾棋年老先生刚才已讲述了自己从事摄影的多年经历,我这里就不赘言了。还想谈一点的是,自己在照相素材上的选择。你们看我这几十帧作品,花、鸟、山、水,都是要照顾到体现澳洲全貌的。既要多样化,又要统一。听曾棋年先生讲,他在回国前特意游了一次澳洲中部,拍到大量土著人生活场景。由于时间衍变,土著今天的体表特征已近白人了。
  我们两个人为了这次展览,都是把最好的作品拿出来,用很多心思挑选和排序。这次活动以后,我还有几组大的拍摄计划,期冀来日实现。
其他文献
拍过无数企业家的路易,曾被《财富》杂志封为世界前十大摄影师,也一直是《财富》杂志抓拍全球富豪身影的最佳代言人。全球最有钱的两个人——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伯克夏·哈萨韦投资公司总裁华伦·巴菲特,路易都有第一手的亲密接触经验。    1980年,23岁的路易·西荷亚斯在密苏里大学新闻系还没毕业,就成了《国家地理》杂志十多年来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过去以特约专案为主,较少专职)
期刊
第71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生活秀综艺话短长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的提法,在《红楼梦》中指贾、史、王、薛四个封建豪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指蒋、宋、孔、陈四个买办豪门;在台湾娱乐界,指以四个以电视圈为根基所在,黑白两道通吃,横跨影视歌综艺,兼营报社、电台、网站的艺人集团。     白衣秀士 黄 安   托塔天王 张 菲    三十六天罡   1 呼保义 吴宗宪 
期刊
你了解台湾俏妞吗?她们显然处于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矛盾之中,这些价值的错乱可由每日拼命在新闻媒体演出的名女人八卦中看见。    你别愁台湾俏妞跃不上国际舞台,特别是台北俏妞的演技一流,她们制造话题的能耐十足,光是璩美凤、薛楷莉、王筱婵等,这种介于市侩与女学生之间的独特做作风格,就足以让“上海宝贝”、“北京娃娃”面容发青了!    向男人说NO    然而撇开这些话题女王,这城市里的其他俏妞
期刊
期刊
萨达姆到底写过几部小说,时至今日仍然是个谜。自去年美军进入伊拉克后,人们广为了解的是萨达姆曾经写过4部作品(有两部小说未署萨达姆真名),其中除了一部小说毁于战争外,曾有3部作品公开问世。不过,最近发现的萨达姆新小说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盛立中 聊城萨达姆作品迷局    据伊拉克当地媒体《Al Zaman》的消息称,他们已经看到了一部名为《伟大的觉醒》的小说手稿,经鉴定其作者正是伊拉克前总统
期刊
尚文是我的大学师兄。那天,我去他生活的特区城市看他,他端出了相册让我认识他的家人——尚文的家竟然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一家几口人中拥有中国、印尼、加拿大三种不同国籍。面对这个特殊的“地球村落”,敏感的尚文察觉出了我眼中的讶异,调侃道:“我就是这个‘联合国’的酋长。”    新生在别处    文学大师昆德拉当年的一句名言:“生活在别处”,深深影响了尚文。毕业后他先去了当时的就业热土——某特区,高学
期刊
美国当红歌手考特尼·洛夫,因一直有点吸毒,被洛杉矶高级法庭判处18个月的戒毒治疗。这事本来不见得美好,但摊到她身上就不同,一大堆记者围上去想抄下几条口水以耕耘自己的版面,让歌手好不得意地又找到了耀眼的感觉,还来了造型。看来美国人也不能免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央视赵:)    最大的恐怖是恐惧蔓延  世贸双塔倒了后,美国人害怕了飞机;汽车炸弹警报后,美国怀疑了卡车,幸亏中东的人肉炸弹还没有流行到美国,
期刊
它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校友会,最有名的秘密社团。诡异的入会仪式、阴森的聚会环境、“国际黑手党”、“死亡兄弟会”等阴谋论调令它一直笼罩着神秘气氛。在这个社团中,走出过三位美国总统,两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几十位内阁成员,上百位参议员和众议员,而美国中央情报局更是会员们的天下。如今,正在激烈角逐2004年总统宝座的两位不同党派的候选人布什和克里也都来自这个秘密社团。它就是美国鼎鼎大名的骷髅会。    总有
期刊
今夏酷热难耐,而在这样的酷暑里让我们的头皮发凉的有这么几件事情:俄罗斯明确宣布放弃中俄石油管线——安大线;当时的新加坡候任总理李显龙不顾中国朝野的强烈反对执意访问台湾;“8·7”中国足球队没有成功的“抗日战争”被日本上下恶意地进行泛政治化的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在这一期里讨论一下“中国困局”。  讨论“中国困局”有两种可能的路向:一种是向内的,讨论中国改革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各种“瓶颈”;一
期刊
编辑人语    时序的更迭,应该是让相信进化论的人类有着更美妙的智慧来处理世界难题,但在核问题上,表现得恰恰相反。僵局仍然存在:一方面是霸权的核大棒,强国的核潜力,中小国的核黑市,另一方面核裁军和全面禁核的微弱呼喊。  巴基斯坦的核泄密事件只是无数起类似事件中最公开和最全面的样本。为何会产生核黑市?这恐怕要归结到安全困境和现有的国际秩序。除非国际秩序完全走向公正、公平,否则在强邻环视,霸权高压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