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建设到拥有5.39万公里网络的巨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直接改变了中国的交通状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从而为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199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 7 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在高速公路发展第一个10年中,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路。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柯林春说,当时,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了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高速公路建设在那个时候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中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快速、安全的公路运输通道。2001年,近代史上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重庆至湛江高速公路经过10多年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南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同年,中国高速路里程超过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5万公里,在2004年、2005年和200 7年分别突破3万公里、4万公里和5万公里。目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1998~2007年,中国高速路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900公里,是前十年的10倍,这个速度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在高速路发展的第二个10年里,京哈、京沪、京珠、沪昆等一批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际高速路网络基本形成。目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大约有11个省份高速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其中,河南、山东超过4000公里,辽宁、广东、江苏、河南和山东等省已实现了省会到地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省会到地市当天可以往返,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用不到2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需30~40年走完的路,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最初的高速公路设计施工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主。随着对高速路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复杂山区公路设计成套技术、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建设了一批跨越海湾和长江、黄河的特大跨径桥梁以及长大隧道,使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和山岭隧道修筑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重视节约用地和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建成了思茅至小勐养高速路等一批生态示范路。
思小的特点是融公路于自然。2003年,思小高速路破土动工。思小高速公路起自云南思茅市南屏镇,止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小勐养乡,是国道213线兰州经成都、昆明至磨憨公路中的一段,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8条通道之一和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路段,也是联络云南省南部地区各地、市、边境口岸运输网络中的主骨架公路。全长97.8公里。
思小高速路在设计时,建设指挥部就明确提出选线及构造物选型的原则,宁填勿挖、宁隧勿挖、宁桥勿填——尽量保留天然一草一木,融公路于自然。在思小高速路设计时,将边坡高度限制在50米以内,桥多,隧道多,成了这条路一大特点。这条长97.6公里的高速路上共设有隧道15座、桥梁170多座,桥梁、隧道的长度占了线路总长度25%,一些重点环保地段,桥、隧长度超过线路长度70%。思小高速路平均每公里土石方开挖量为13万立方米,如加上桥、隧里程,每公里仅为8万立方米,远远低于云南已建成和在建的其他高速公路的开挖量。思小高速公路在设计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国高速路的设计、施工技术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高速路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人才队伍。
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普遍应用,提升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许多省市目前已实现了联网收费,并逐步推行不停车收费。以高速公路电子实时监控为基础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也已展开。以可变电子公告牌、电台广播、即时电子语音提示为重点的交通组织诱导系统,以及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系统已在中国高速公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3年,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始运行,并实现一卡通行。京沈高速公路全长658.7公里,主干线收费站由原来的7个减到3个,共撤销了4个主线收费站。京沈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公路上多个收费点将被拆除,在全线启用IC通行卡,执行新的车型分类统一收费标准。此举将避免因多次排队交费而出现的等车现象,节省了行车时间。实行联网收费后,走京沈高速公路全程,只过2次收费站,2次拿卡,2次交费。
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示范工程的实施,标志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在管理方面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并且具有跨省市联网的特点,形成了全新的高速公路管理理念反映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在技术上解决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跨平台软件技术,体现了信息化在跨省市高速公路上的实际应用水平;也为今后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方向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实现了省域内的管理向跨省市管理的转变,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世界银行在实现公平发展的中国高速路绩效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过去15年在经济增长和减贫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原因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政府优先以基础设施发展作为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公平发展的动力,世界银行对此表示赞同。
据研究机构评估表明,里程占公路总里程2%的中国高速路承担了约20%的行驶量:2005年,中国公路客货平均运距5 5~6 5公 里,而高速路平均运距达到400~450公里,大约是普通公路7~8倍: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节约时间50%以上;运输成本降低30%左右,增强了综合运输通道的运力和运量,优化了运输结构,与其他运输方式形成互补和良性竞争,全面提升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高速路建设每1元投入带来3~4.6元的收益,效益显著;每1亿美元的投资,带来约1万人就业机会,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集约利用土地上,高速公路与普通双车道公路相比,在提供相同的通行能力条件下,其土地占用量仅为双车道公路50~66%;高速路事故率比普通公路降低40%;汽车废气排放量仅为双车道公路1/2~1/3。此外,高速路还对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保障进出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开发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用十分显著。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拉开了中国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和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的帷幕。
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出台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中国高速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规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总规模大约8万5千公里。
7条首都放射线是: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南北纵线包括沈阳—海口、长春—深圳、重庆—昆明等。东西横线包括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广州—昆明等。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路网络。这个网络能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85%以上;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骨干通道,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问的快速客货运输,保障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
规划的目标是连接所有目前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连接首都与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连接各大经济区和相邻省会级城市;完善省会级城市与地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连接;强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之间及与其他经济区之间的联系;保障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内部高速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对外连接;加强对国家主要港口,铁路枢纽,公路枢纽、重点机场,著名旅游区和主要公路口岸的连接。
高速路网络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对发展生产力,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从长远看,对人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依靠政府和公众的积极行动,加之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持,相信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必将在交通服务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高速路,已经后来居上,跻身于世界前列。中国高速路发展史是辉煌的,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高速路的发展一定能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从而为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199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 7 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在高速公路发展第一个10年中,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路。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柯林春说,当时,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了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高速公路建设在那个时候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中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快速、安全的公路运输通道。2001年,近代史上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重庆至湛江高速公路经过10多年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南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同年,中国高速路里程超过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5万公里,在2004年、2005年和200 7年分别突破3万公里、4万公里和5万公里。目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1998~2007年,中国高速路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900公里,是前十年的10倍,这个速度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在高速路发展的第二个10年里,京哈、京沪、京珠、沪昆等一批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际高速路网络基本形成。目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大约有11个省份高速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其中,河南、山东超过4000公里,辽宁、广东、江苏、河南和山东等省已实现了省会到地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省会到地市当天可以往返,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用不到2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需30~40年走完的路,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最初的高速公路设计施工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主。随着对高速路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复杂山区公路设计成套技术、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建设了一批跨越海湾和长江、黄河的特大跨径桥梁以及长大隧道,使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和山岭隧道修筑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重视节约用地和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建成了思茅至小勐养高速路等一批生态示范路。
思小的特点是融公路于自然。2003年,思小高速路破土动工。思小高速公路起自云南思茅市南屏镇,止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小勐养乡,是国道213线兰州经成都、昆明至磨憨公路中的一段,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8条通道之一和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路段,也是联络云南省南部地区各地、市、边境口岸运输网络中的主骨架公路。全长97.8公里。
思小高速路在设计时,建设指挥部就明确提出选线及构造物选型的原则,宁填勿挖、宁隧勿挖、宁桥勿填——尽量保留天然一草一木,融公路于自然。在思小高速路设计时,将边坡高度限制在50米以内,桥多,隧道多,成了这条路一大特点。这条长97.6公里的高速路上共设有隧道15座、桥梁170多座,桥梁、隧道的长度占了线路总长度25%,一些重点环保地段,桥、隧长度超过线路长度70%。思小高速路平均每公里土石方开挖量为13万立方米,如加上桥、隧里程,每公里仅为8万立方米,远远低于云南已建成和在建的其他高速公路的开挖量。思小高速公路在设计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国高速路的设计、施工技术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高速路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人才队伍。
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普遍应用,提升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许多省市目前已实现了联网收费,并逐步推行不停车收费。以高速公路电子实时监控为基础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也已展开。以可变电子公告牌、电台广播、即时电子语音提示为重点的交通组织诱导系统,以及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系统已在中国高速公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3年,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始运行,并实现一卡通行。京沈高速公路全长658.7公里,主干线收费站由原来的7个减到3个,共撤销了4个主线收费站。京沈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公路上多个收费点将被拆除,在全线启用IC通行卡,执行新的车型分类统一收费标准。此举将避免因多次排队交费而出现的等车现象,节省了行车时间。实行联网收费后,走京沈高速公路全程,只过2次收费站,2次拿卡,2次交费。
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示范工程的实施,标志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在管理方面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并且具有跨省市联网的特点,形成了全新的高速公路管理理念反映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在技术上解决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跨平台软件技术,体现了信息化在跨省市高速公路上的实际应用水平;也为今后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方向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实现了省域内的管理向跨省市管理的转变,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世界银行在实现公平发展的中国高速路绩效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过去15年在经济增长和减贫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原因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政府优先以基础设施发展作为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公平发展的动力,世界银行对此表示赞同。
据研究机构评估表明,里程占公路总里程2%的中国高速路承担了约20%的行驶量:2005年,中国公路客货平均运距5 5~6 5公 里,而高速路平均运距达到400~450公里,大约是普通公路7~8倍: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节约时间50%以上;运输成本降低30%左右,增强了综合运输通道的运力和运量,优化了运输结构,与其他运输方式形成互补和良性竞争,全面提升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高速路建设每1元投入带来3~4.6元的收益,效益显著;每1亿美元的投资,带来约1万人就业机会,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集约利用土地上,高速公路与普通双车道公路相比,在提供相同的通行能力条件下,其土地占用量仅为双车道公路50~66%;高速路事故率比普通公路降低40%;汽车废气排放量仅为双车道公路1/2~1/3。此外,高速路还对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保障进出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开发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用十分显著。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拉开了中国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和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的帷幕。
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出台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中国高速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规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总规模大约8万5千公里。
7条首都放射线是: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南北纵线包括沈阳—海口、长春—深圳、重庆—昆明等。东西横线包括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广州—昆明等。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路网络。这个网络能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85%以上;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骨干通道,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问的快速客货运输,保障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
规划的目标是连接所有目前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连接首都与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连接各大经济区和相邻省会级城市;完善省会级城市与地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连接;强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之间及与其他经济区之间的联系;保障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内部高速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对外连接;加强对国家主要港口,铁路枢纽,公路枢纽、重点机场,著名旅游区和主要公路口岸的连接。
高速路网络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对发展生产力,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从长远看,对人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依靠政府和公众的积极行动,加之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持,相信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必将在交通服务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高速路,已经后来居上,跻身于世界前列。中国高速路发展史是辉煌的,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高速路的发展一定能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