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理论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管理学”转向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hjy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扩大“文化消费”是国家政策的关注重点,围绕着文化市场、文化消费,国内理论界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文化消费”理论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批判思潮而兴起,首先表现在哲学和社会学层面,此后逐渐与经济学、产业研究、社会结构等相联系。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消费”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了本土化演进的历程,呈现出了文艺学和文化经济学两种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学界对文化消费研究的逐渐深入,文化消费理论出现了向“文化管理学”转向的态势,具体表现在:其一,文化消费理论日渐成为体制与市场、政策与实践对接的“渡船”,
其他文献
梳理近二十年来记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可以发现,如何展望记忆研究的未来,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一个多元学术复合体,记忆研究的跨学科性和跨文化属性使其从老式的“容器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有效的产业政策.我国现有体育产业政策在财政引导资金、聚集区建设等方面有效性较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时间层面: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初创期,产业政策偏重于直接财政支持;空间层面:我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但产业布局政策差异性与特色化不明显;产业实践层面:体育制造业支持政策不足,体育服务业消费政策重点有偏差;政策执行层面: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较高,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效果欠佳.为整体提升体育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适应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实践,需要从四个途径调整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政策目标应
晚近以降,报刊这一近代媒介由西方传入并在中国兴起,一改传统中国文学的流播形式,即由文人亲友之间的抄传赏玩,变为机构的排版印刷和大众阅览,使得文学的涉及面更广、传播速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题,"道"一直是中国古人阐发的核心范畴.由于理解的不同,道主要区分为伦理之道、自然之道和阴阳之道.虽然有此区分,但古人一直认为天、地、人等共因"一道".而这"一道"并不是绝对抽象的,而是要通过有形的实在——"器"得以显明.其中,艺术是最好的一种显明方式.而艺术显明的方式,深受比象思维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比象是直接性的,注重以直观的方式来把握天地万物,从而体认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而这种方式正是艺术对道的形象化表达的典型特质.受此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对道的比象,主要体现
贵州省毕节市具有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生态文明法治工程创建以来,该市通过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章立制为生态文明建
党纲和党章都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文件.党纲和党章之间的关系有着"纲章分立"和"纲章合一"两种模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章建设历程中,经过艰难探索形成了以总纲形式把党纲蕴于党章之中的"纲章合一"模式."纲章合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活动实践,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党和人民事业密切联系起来的必然选择.党纲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赋予党章"活的灵魂",而党章的规范性、组织性、约束性保障党纲的贯彻落实."纲章合一"模式下的党章,是中国永葆初心的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党章历经百年而历久
卢梭以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和共和国公民之培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虽已在学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少有学者注意到这一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情感主义倾向.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文的自然状态理论中,卢梭将自然情感——自爱心与怜悯心——而非理性视为人最原始的自然属性,认为仅靠自然情感就能够确保自然人的自我保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让自然人处于一个相对道德的自然状态.在人最初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也是自尊心这一外在于人自身、以与他人攀比来获得对自身价值之肯定的情感成为人类出现恶的倾向的第一步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差别原则,表现出当代自由主义对社会经济平等的深度关切和积极响应。然而,来自左翼思想阵营的尼尔森从一种更加彻底和激进的平等主义立场出发,
语音声学图谱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是当前语言研究的热点,跨境语言语音声学参数库建设及研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可采用语音学、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已走过百年历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经历了"城市中心论"的实践失败后,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国情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转机,也为党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机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乡村治理贯穿于党的诞生、成长及发展的各个阶段,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党的百年乡村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扣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重视解决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