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训田商业一回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何训田的唱片,一转眼,差不多已有10多年的光景了。从最早他在“雨果”出品的那张《黄孩子》,到让他在世界范围扬名立万的《阿姐鼓》;再到《央金玛》;一直到前年“中唱”出的那张佛教气氛甚浓的《波罗密多》,何训田的作品一直给我振聋发聩的听觉感受。他的音乐被誉为“从东方到西方,表现了所有人类的感情”。他擅长将代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民族音乐造型融合在一起,用超凡脱俗的音乐表现出人类最质朴的真善美的情感,我为他的天才所折服。
  近期收到环球唱片发行的一张何训田的新作《神迹》,据说是为一款新的武侠网络游戏所配写的音乐专辑。只有三十多分钟长度,每一段音乐都可以无限循环播放,任何时候可以结束,任何时候也可以开始。看起来,似乎是很商业的东西。
  不过,大艺术家为商业制品作润色,在国外并非没有先例。首先,大艺术家也是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和商业靠近,至少可以确保他们更好地生存于世。其次,商业的东西往往拥有最多的受众。像网络游戏,几乎伴随着一代年轻人长大,具有启蒙意义。其实,游戏是很有导向性的,人们在打电脑时很容易被潜移默化,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这次何训田打破了陈规的创作,可以算是音乐的一种教育。这样看来,比起那些永远一厢情愿的音乐家所创作出的曲高和寡的作品,更有意义。
  在《神迹》这张专辑中,音乐已将游戏中的神话、征战、情爱、武侠等编织成了气势磅礴的东方史诗。它打破了以往游戏音乐的机械性,注入了很多人性的东西,赋予其感情和文化背景。何训田将他通晓的各地音乐元素打碎再融合,自如地凝结成充满新意的华彩乐章。在这部游戏音乐中,何训田不但采用了电脑音乐制作,配上了让人有亲近感的人声,还加入了唐俊乔的笛子、祁瑶的筝、杨茹文的打击乐等民族乐器,甚至还为此组建了一个“神迹”合唱团来唱和声。
  在此之前,国内所开发的游戏中因为成本关系,仍停留在MIDI阶段。而何训田在《神迹》游戏全程中全部以独立音乐来配合游戏的进程,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展示出了东方神活特有的神韵:稻香村的呢哝喃语,统万城的恢弘大气,七星窟的诡异与恐怖,九天的飘逸与十地的步步杀机……这些在何训田的音乐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张唱片中,笔者最心仪第2轨“迹”和第4轨“荒漠”。前者以苍凉的鼓点,伴随悠扬的琴声,奏响天籁神音,带给人明亮希望之光;而后者则以略显沉重的乐章,带出西域的色彩,给人以黄沙满天,走不出尽头的画面。
  在音效上,《神迹》承袭了何训田以往唱片所一贯追求的发烧态度。和他合作的录音师苏前依然以“音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为何训田的音乐进行着音响上的“雕刻”。澎湃的低频震撼力、魔幻的空间感、野兽般的动态对比,在这张唱片中比比皆是。听这样的唱片,除了重播系统的负荷分分秒秒达到极限,你的心脏也是需要承受力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秒钟后的音响效果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因为是为游戏创作的音乐,这张唱片并非只有发烧友才能享受。无论是高级的Hi-Fi器材,还是电脑用的有源小喇叭,都能体现出它卓越的录音品质。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于第一次到北京还不怎么分得清东西南北的我来说,要找到北京唱片厂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总公司派了车,才不至于让我迷失在繁华的北京城。  第一眼见到北京中唱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雄时我觉得分外眼熟,随着采访的深入才得知他曾主演过由国家电影频道拍摄的电视电影《爱情备忘录》,原来我早就通过电视荧屏认识了这位经理人呢!  成为“中唱”人对于曾建雄而言并非是个闯进来的梦想。从小就爱读小说,酷爱听音乐的
期刊
我的老友王江曾写过一篇有关美国乐坛上世纪60年代末掀起的Singer/Songwriter运动的文章,刊登在8年前的某期《音像世界》上。这大约是中国乐迷第一次接触到Singer/Songwriter这个词。当时我们把它译为“歌手兼词曲作者”,现在国内普遍称为“唱作人”。  不过,虽然唱作人的说法来源于此,我们今天要放在这里讨论的,却非此“歌手兼词曲作者运动”本身。美国60年代末的那个风潮,是一项艺
期刊
或许是这片异域特有的空气滋味,或许是距离上的遥远加重了自然对于惆怅的雕琢,或许是我的心神正被流滑的岁月打磨得愈发平整,也或许是思念的存在拥有聚集大气中悲凉分子的力度。这次的早秋于我来说显得尤为空灵,身在异乡的我只能在成为电信俘虏的同时对音乐显示加倍的虔诚。当那些音符真正成为你脉动中的节奏时,生活的意义就在这样的节奏下被诠释着。  记得首次接触The Coral时对于这支利物浦乐队的惊艳感觉,而那时
期刊
人人都说音乐家命短。这简直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放眼望去,莫扎特、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个个都不过40来岁就香销玉殒。所以,每当向朋友说起自己学音乐,做音乐之类的,必然有人会说及长命百岁的问题。受刺激之余,暗笑朋友的担心实在太多余。那个年代里,莫说是音乐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预期寿命也不会超过50岁。整个欧洲社会的人均寿命也就在40岁上下。虽然也有巴赫、海顿、罗西尼、威尔第这类寿星,但在当时,
期刊
截稿前,听到了今年7月英国Decca唱片公司重刻的这套Phase 4 stereo(4相位立体声)激光唱片。按捺不住狂喜,小弟决定星夜赶稿,第一时间将之介绍给诸位同好。  这套重刻CD以Decca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表的通俗类音乐(easy listening)为题材,其中选录了不少在当年红极一时,但现今基本在市面上搜寻不到的轻音乐队、乐手和歌手的专辑。而且每一张CD中包含两张LP专辑的内容
期刊
第一位  “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    没有他们,我们会被僵死在三和弦里  “我和麦卡特尼曾在一起写了很多东西,”列侬有次回忆,“一首接一首,……对着对方的鼻子弹奏,彼此激发。他们(唱片公司)要我们每3个月就要出一首热门单曲,我们一般在宾馆或者大篷车里花上12小时写出来。”  后来两人都成了百万富翁,这种互相刺激型的创作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只是时间缩短到了3小时。而现在的歌手们,
期刊
女人把自己装饰起来有很多种办法,有智慧的那些会选择老去,另外一些则不然,但她们也是聪明的。  整个凋敝的夏天,坐在房间里,和窗外的鸣蝉为伴,听到第一片叶子开始往下落的时候,悄然起身。如果墙角那块镜子没有骗人,我想自己并不愿意看到:因为缺水,皮肤已经和临近的秋天一样泛黄。  Marianne Faithfull《Broken English》,1979年的经典,此时此刻适合的陪伴之物……这般优雅沉着
期刊
这支来自英格兰利物浦的当红流行组合,出道的1998年,正逢一股承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Synth-pop和New wave风格、以老式类比合成器为主要音色手段的Electroclash复古潮流冲进欧美主流电子界,他们当仁不让地也加入到这场未来派的怀旧运动中,Ladytron的前两张专辑《604》和《Light and Magic》作为近年来较有影响的舞曲唱片,竞相打入了Billboard
期刊
日本  小说、电视、电影三位一体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刮起纯爱旋风    电影版  导演:行定勋  主演:柴崎幸,大泽隆夫,森山未来,长泽雅美    电视版  导演:堤幸彦、石井康晴、平川雄一朗  主演:山田孝之,绫濑遥香,绪形直人,三浦友和    2003年,日本第一畅销纯爱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感动了250万日本人,去年改编成电视电影成功,再次刮起了爱的旋风。  小说讲述了无法和爱人共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