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入高校思想政治教材”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项重要选题内容。2018年4月,新教材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被正式运用,标志着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入思政课程,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思想,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价值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思政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党的十九大精神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课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推动高职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改革措施。
  [关    键   词]  十九大精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26-02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一)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认识
   1.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者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十九大精神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把握十九大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具备相当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强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設效果。
   2.高职思政课教师是“课程思政”中的中流砥柱,是学生思想建设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前景,为现代大学生理想与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教师要积极成为十九大精神的实践者与传播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理想价值追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奋斗目标之中。
   (二)加强相关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深入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在以往的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由思政教育与辅导员实施,而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当改变这一观念,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导“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让教师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要义,准确、系统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保证“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统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发挥“课程思政”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各个课程的教师以思政教师为核心,进行统一备课,从而实现思想政治与各门课程的深度融合,在教学方案中融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课程内容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对接。同时,教师要依据思政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全面展现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3.加强思政教研工作,积极申报相关课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认知,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思考和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同时,积极申报相关的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给予教师各方面的支持,促进本校学术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加强师资力量,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
   二、党的十九大精神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途径
   (一)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前提
   “课程思政”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思政课程”是指学校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而专门设立的课程,通常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内容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数学。而“课程思政”则是指通过其他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课程思政”又称为“课程德育”,在这一理念下,高职院校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德育与各门课程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即任何课程都应当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门课程中的渗透,实现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育目标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但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却有很大的区别。“思政课程”更侧重于一种显性的教育,通过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将各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理念以及道德规范等以课堂教学的方式直接讲授给学生。而“课程思政”则倾向于采取隐性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个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是让所有课程都成为思政课,也不是用德育在各门课程中的渗透取代专门的思政课程,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课程本身的德育因素,提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范式,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想观念层面的指引。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代许多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较为薄弱,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含义,明确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进而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因素,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二)着重设计“课程思政”方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课程思政”的实施依托于课堂实践教学,然而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的专业具有多种相关课程,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课程的有机结合,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是一项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的任务。高职院校应当对当前各个专业的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各门课程具体要承担的德育功能,将“课程思政”的实施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引导和督促他们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要深入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功能,提炼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方案中,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当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思想相结合、显性与隐形相结合、情感熏陶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等。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相应教学评价体系,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添加“课程思政”的相关标准,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让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中,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自身的教学中,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学校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不断推动“课程思政”目标的具体落实,积极配合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思政课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头羊,可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积极地展开合作,通过座谈会、互助小组等方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其他教师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完善教学设计,针对“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要积极地进行交流与思考,研究解决的对策。总之,各门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谨记立德树人的任务,运用恰当的方式将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
   (三)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布局,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根本保证
   在高职院校中,“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需要学校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从整体上进行合理布局,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运用,才能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实现“课程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应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对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革新,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实施与监督评价体系。其中,监督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那么“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践就可能会重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同时,还要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从而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参与积极性,主动地将其理念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确保“课程思政”高效地推进与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应当正确地处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意味着“思政课程”地位的下降,“思政课程”具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将知识以更加系统化、直观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课程思政”的推广与实施是为了将“思政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中,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始终坚持将“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改变仅通过专门的思政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积极地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中,通过充分发掘和运用不同课程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发展,使他们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袁佳.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探究[J].现代交际,2019(8):167-168.
   [2]曹永平.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4):30-33.
   [3]田应辉,徐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高职土建类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9(4):71-74.
   [4]彭瑞良.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育人研究[J].才智,2019(11):92-93.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虽然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进入盈利爆发期,资金的涌入加上监管趋严,行业利率下行压力凸显。随着行业规模及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大量资质较差用户的涌入使得消费金融行业的风控成本不断攀升。  随着中国GDP增速的放缓,未来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驱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达到4.1%,对GDP的贡献达到59.7%,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仍有3
期刊
期刊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则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基于学生有效参与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营造数学氛围,激发参与兴趣  从学生熟悉知晓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抓住这
[活动目标]rn知识与能力rn1.让学生了解仁怀不仅是著名的酒都,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rn2.学生通过对红色故事的收集,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rn3.学生参观国酒文化城和四渡赤
期刊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的肾癌,既往称为“肾偶发癌”.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
广告编排,作为频道编排的一部分,是提升频道整体收视率的重中之重.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其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事业单位并非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着重在于“服务”理念上,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并不涉及到盈利层面,因而便存在很多事业单位对于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PC)是为将企业的岗位技术引入高校教学中,使学生在校可学习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和知识,并通过参与相应考核获取岗位证书,最后凭借证书获得企业的优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