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用针刺、艾灸经络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是中国独有的、世代相承的医学瑰宝,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起源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法起源于我国南方,灸法起源于我国北方(见《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随自2600B.C.开始的对鲁西豫东荒地大开发,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纷纷涌入鲁西豫东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龙山文化时代(2600B.C.~ 2000B.C.)中国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区域。众多人口产生了大量医疗服务需求,来自南方的针疗法和来自北方的灸疗法分别被南北移民带入鲁西豫东地区。鲁西豫东地区古称“东方”,《王制》:“东方曰夷”。所以,针灸疗法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东夷族的文化贡献。
  这一点,《黄帝内经》有清楚的记载,其《异法方宜论》篇曰:“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全元起注《素问》曰:“东方之人多痈肿聚结,故砭石生于东方。”
  伏羲被古今学者公认为东夷族首领,因此,针法所用针具被体系化标准化为“九针”的功劳被归于伏羲。《路史》之《后纪一》引《帝王世纪》:“太昊(伏羲)制九针,以拯夭枉。”不过,文献也同时把这功劳归于黄帝。《备急千金药方》序言:“黄帝受命,创制九针。”这是因为伏羲和黄帝是同时代人,在位的时间很接近,所以把医疗器材标准化的功劳同时归在这两位帝王名上是说得通的(据《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在其史学著作《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之都是今淮阳,而黄帝曾都于曲阜,这两个都城都在鲁西豫东地区)。查《三皇五帝年表》,伏羲在位时间是2400B.C.至2370B.C.,黄帝在位时间是2337B.C.至2307B.C.。所以,中国针灸疗法和针具系列正式形成的时间在2400B.C.至2300B.C.这一百年间,地点在鲁西豫东地区。
  针灸历史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
  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灸法的起源与为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以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學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针灸学虽源于中国,但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针灸也随之传到世界各地。为了加速针灸医学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设立了三大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以培养世界各地的针灸人才。1987年成立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推动了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医申遗道路曲折
  据悉,在最初阶段,中医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介绍,中医历来被视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2005年起,柳长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办主任,负责中医申遗日常事务。
  2006年5月,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成为中医申遗工作突破性进展的里程碑。
  但是,整体申遗遇到了难题。大中医又有针灸、又有著作、又有技术、又有药,包罗万象,而联合国有关部门对申遗的要求是越具体越好。
  中医、针灸发展状况堪忧
  “针灸在中医体系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中医就是从针灸发展来的。”谈起针灸的历史,89岁的针灸大师程莘农竖起大拇指说。
  但是,如今针灸的发展,状况堪忧。
  首先是“灸法”面临失传。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可如今针灸诊所却“有针无灸”,中医学界也存在“存针废灸”的声音。
  人才问题也困扰着中医针灸界。由于针灸在海外收费较高,国内大量针灸人才外流。
  “经济效益太差”,导致针灸在医院诊疗体系中走向边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说,如果给医院最不赚钱的科室排个名,针灸绝对可以位列三甲。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医针灸就能自然得到保护,这仅仅是一个契机”,柳长华说,“申遗为发展中医药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好中医。”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性学杂志《红书》的专家、性学家约翰·格雷教授指出:现代男女性心理最重点的一大表现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与文化特征导致了人们的性心理趋于脆弱化。格雷认为:性心理脆弱化(sex mental state frailty,简称SMSF)抑郁症在现代夫妻生活中表现越来越突出,文化程度越高,心理影响越大;年龄越大,心理表现越脆弱,SMSF型抑郁症就越多样,同时也越严重。  格雷认为:现代男女在夫妻生活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祭奠已故的先烈与亲人。清明节是缅怀故人的日子,在这一天通常都会下雨,似乎连老天爷也会有同感而落下哀伤忧思的雨滴。  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滋润着一方土壤;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忧思吹动着一片山林;清明的鲜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牵挂着远方的亲人。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祭拜,地方不同人们祭拜的风俗也各不相同,但表达
陈传席,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法国Queens大学教授。曾任美国Kansas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可染的画是当代的一个高峰,但和前代比,他又是一个低峰,低峰成为当代的高峰,问题就有点严重。  李可染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他一生的名言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
“哇——”“哈哈哈……”欢呼声响彻整个教室,场面热闹非凡,我们正在进行抢椅子游戏。  教室中央摆着3把椅子,4个人站到椅子的周围。我是抢椅子选手之一,在椅子旁边站定,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围观的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我,让我既有点儿紧张,又有点儿激动,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抢不到椅子被淘汰。  咦,他们3个人怎么不看椅子,而是一直盯着我?那眼神让我心虚,难道他们会组团对付我吗?我瞬间提高警惕,仔细观察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明确提出了: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知识教育。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对于青少年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很有必要,也是一种人生的道德、价值和人生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为青少年进行整体全面的健康素质教育。它充分体现了人人应该享有性的权利和性的内涵。但要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这也是与《人口
【摘要】目的: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本人虽然在计划生育部门工作,但多次到省市医院进修,都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护士在执行医嘱护理病人的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患者信任度,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少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所以说护患沟通不仅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护
父母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了,走路时不妨放慢脚步;父母耳聋眼花,看电视时不妨让父母坐在前面,并把音量开大一些;老年人喜爱清淡饮食,做饭时不妨少放点盐少一点油;上了岁数小病小恙较多,不妨在家里多备一些常用药物;父母牙齿不好,不妨把面条煮软一些,把米饭熬稀一点,把肉炖烂一点,把菜切碎一点,做父母可口爱吃的饭菜……  六旬老太连敲17户邻居家门为哪般  据媒体报道,去年五一节,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区内,一位六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
湖南省蓝山县大洞办事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计生”活动  为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今年以来,大洞办事处计生协、计生办汇聚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活动,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构建心灵家园。为有效解决计生家庭留守儿童因家庭监护不到位,在亲情缺失、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安全失保、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方面
周日清晨,我们去荷塘看荷花。荷塘在运河边,面积有上千亩。  太阳还没升起,东方天际只有一些鱼肚白。空气湿润,混杂着青草和泥土的清香。我们沿着小路往运河边走,路旁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大小不一,圆润可爱。芦苇抽出了嫩绿的花穗,柔美秀气,迎风轻颔。野豆苗攀着芦苇努力向上,叶间点缀着深紫色的小花,别有风致。野牵牛举着蓝色的喇叭“呜呜”地吹。秋虫在草间吟唱,轻轻分开草丛寻过去,忽然就住了声,一转身,又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