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上升,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职业人才,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更加丰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顺应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探索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多元化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05-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入手,引导人才培养朝着更加专业、合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其涉及的内容丰富,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一项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是从多方面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等,促进其综合能力的上升。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与全方位监控评价。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只有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才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中,应该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顺应当前社会及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特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进行重新定位,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才能够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课程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实践课程,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陈旧,未掌握当前市场营销的前沿动态,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其次,學校未意识到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在评价方式、评价标准方面也有所缺失。最后,学校未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践基地的建设缓慢,未能够提供充足的岗位实习机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多元化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迟迟不能推进,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应该明确多元化的基本概念,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为体系建立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参与人员都属于评价主体,还担负着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责任。在过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是学校,单一化的评价主体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诊断,也就限制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因此,需要学校联合市场营销相关企业、家长、第三方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保障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与全方位的评价[2]。
  考试是过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评价方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单一的评价方式显然不能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构建,采用问卷调查、打分、实地调研、会议和座谈会等形式。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由评价内容与评价对象的特点所决定,保障评价方式的实效性与合理性。此外,为了实现评价信度与效度的提升,还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为了实现评价工作有效性与全面性的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以评价目的为前提。在以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评价中,考试成绩是主要的评价内容,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结合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多元化评价内容,提升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
  为了保障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构,以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规律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与第三方评价和教育主管机构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的建立,能够对各方评价机构进行有效管理,采用校外专家轮值主席制,引进非校方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年终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由评价委员会负责,保障评价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还应该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发挥学校的作用,这是因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有利于提升评价的实效性。为了避免学校在评价中出现职能混乱的情况,需要明确评价内容的范围,并保障评价内容的可信性[3]。对于学生日常行为、思想道德、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的评价由学生处负责,对于学生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内容的评价由教务处负责,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内容的评价由系部负责。   在市场营销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应该发挥教育主管机构的作用。主要负责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机构运行状况、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加强企业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功能的发挥,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或者学期实习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和工作绩效等进行评价,有助于检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对培养工作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估。此外,还应该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可以结合营销协会和市场营销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校内外专家等,共同组建第三方评价机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应该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负责,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鉴定题库的制定,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负责,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进行量化评价。
  (三)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对于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由学校负责,按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情况,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学业成绩中的占比,将学生的文体素质、学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并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方向,设定合理的占比。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教育主管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开展评估工作,保障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专业性与合理性,并对构建过程和构建效果进行监督管理。毕业顶岗实习评价和学期顶岗实习评价,是企业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精神与个人发展潜能等,是毕业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內容,实习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是学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将工作责任感、工作计划性和工作主动性纳入到工作态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将工作绩效、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纳入到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内。
  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应该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同行评价、自评、老师评价和主管评价纳入到个人成绩的评价方法中,并根据营销专业的发展特点与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不同评价方法的分值占比。其中,由实习团队成员和岗位员工共同组成同行评价主体,由实习团队领导和岗位工作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主管评价主体。将意志品质、诚实守信度、理智稳重和思维灵活型等,纳入到企业对毕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品行评价中,将产品知识、营销知识和市场知识等,纳入到知识评价体系中,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纳入到能力评价体系中。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工作稳定度、就业时间、薪酬、工作对口度和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等。评价方式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完成评价报告的撰写。
  结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更加游刃有余,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应该明确多元化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构,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倪志敏,关冬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2):96-98.
  [2]张云凌,张殿尉,张莹,马丽娟,刘威娜,朱立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创新研究[J].明日风尚,2016(19):381.
  [3]邵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5(06):28-31.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互联网普及率也在逐年攀升,教学模式也因此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微课逐渐走入了中职课堂,由于微课的特殊性,在中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微课 中职教育 旅游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11-0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
期刊
【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应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必备基础,相关教育人员应积极的探索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结合途
期刊
【摘要】现如今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阶段当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小学数学这一教学活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组织形式。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地实施并且不断向前推动,怎么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增强小学数学在课堂上的有效性,提升课堂质量从最开始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将会对现如今新课改的心得与自身经验相结合,简单的论述小学数学在课堂有效性的成果分
期刊
【摘要】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各大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学科也吸引了很多学生。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学科同样受到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但是计算机应用学科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计算机技能为目的。采用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利于开展计算机教学。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学科中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而在当前阶段,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为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对英语有更深刻的理解,涵概听、说、写三方面的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与实践,并且得到很好的反响。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情境法 实践研究  【课题项目】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个人课题,编号LZ【2018】GR094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学习也逐渐普及,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如何教好学好计算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中职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发展现状,并对混合式学习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混合式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对外汉语口语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流利且正确地表达观点。作者有机会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旁听了一堂孔子口语课堂,对比国内的口语课堂而引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口语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25-02  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海外的孔子课堂,还是国内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汉语知识点较多,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不少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应用合作学习。本文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应用为探究对象,并列举一些适当的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近些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其重点在于通过角色扮演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模拟出实际场景,从而身临其境的切实感受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见解[1]。而商务英语口语是一个极度依赖场景练习的学科,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口语。  【关键词】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 商务英语口语 快捷高效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1
期刊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函数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来讲,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树立起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意识,然后注意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我们身处于大数据的时代,还要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数据分析的培养,提高对数据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函数 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