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新闻已逐渐社会化。网络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体、作为一种工具,直接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人们与网络新闻传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大学生正是这种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新闻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新闻传播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形成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互联网将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或交融或冲突。中国的大学生们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前所未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受到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道德行为失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必然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新闻是一种大众文化。一方面,网络新闻增强了“资源共享”的价值观念。只要进入网络新闻系统,人们就可以超越社会制度、思想体系、阶级特征等来共享丰富的国际信息,强化了以往人们憧憬大同世界、资源共享的社会理想中的价值取向,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传播空间的虚拟性,又使每一个人在利用它时可以与对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而消除了因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平等、不民主,为个人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满足创造了条件。这种集中了集体、群体创造性的集体智慧的高度集中必然造就新的世界观、新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在这种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他们的记忆。通过网络新闻,他们可以掌握更为广博的新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充分运用。网络新闻传播使大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对网络新闻传播信息的捕捉能力增强。
网络新闻是一种互动式文化。尽管个体的上网浏览网络新闻行为都表现为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互动,而实质上“人—机”互动仍然是“人—人”互动,心灵沟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思维主体在网络新闻传播空间自由地交往,这种方式以共同的特征表达着人们内心世界深藏的气质,使相距遥远的人们丢掉传统的偏见,得以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地与他人交往,这就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从而深刻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和未来的生活。网络新闻传播使得大学生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获得了更广泛的了解新闻的空间,满足了大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评议甚至转载等,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广。
网络新闻是一种多元竞争性文化。互联网是“信息海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宗教等,都积汇于“网”,形成共居共荣共斥的局面。人们可以在网络新闻中自由地选择网络新闻内容,浏览网络新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新闻热点与焦点,可以纵观人类文化长河,横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因而网络新闻是多元的,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绚丽多彩的网络新闻世界。
网络新闻传播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新闻借助于网络传播技术,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虚假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盗版、网络新闻垄断、网络新闻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网络新闻传播上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信息选择失范行为。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在用户和服务机构中间被互相传输、使用,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由于网络新闻的这种开放性和自由化,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团体或个人均可自由出入,制造、传播信息,因此,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空前丰富,但是面对无限丰富且错综复杂的信息,其中不乏有积极的、消极的、健康的、颓废的、先进的、腐朽的,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已经接收的各种信息,这些都受到人们价值取向的制约。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迷恋于色情、暴力信息,热衷于宣传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信息,刻意寻找、浏览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宣传信息等,网上信息泛滥将导致一些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也会引起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交往失范行为。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空间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人们在网络新闻的浏览空间中可以摘下面具,按自己的意志在网上天马行空。人与人心灵沟通的互动,在网络新闻传播虚拟空间中,网络新闻传播“自律道德”弱化,“他律道德”难以形成,致使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不道德的行为。如,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交友被骗、被伤害,网络新闻传播中带色情的新闻、谣言、虚假信息、暴力犯罪新闻等。由于这些新闻没有注意控制,没有级别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浏览很多的网站,在看了这些网络新闻以后,很容易让自己的道德失范,从而引起交往失范。如《扬子晚报》报道:“2009年6月22日傍晚,南京太平门街云中食品店发生劫持人质案,一男子刀捅女网友与警察对峙,女孩中30刀死亡。男青年籍贯贵州,被捅女学生是南京34中的高一学生,两个人之前是在网上认识的”。据警方通告,这起血案系贵州籍余某与房某因网恋关系破裂引发。通过网络新闻迅速传播,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没有注意对其进行一些处理,报道很露骨,在网络上到处流传,青少年浏览后,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想意识滋生蔓延。首先,在虚拟网络新闻传播中,人们会把技术创造出来的不真实或者虚假的东西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体验。人们在现实空间中所遇到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于互联网这种虚拟空间中,并且往往会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空间的虚拟性得到放大。其次,在虚拟网络新闻传播中,人际交往以文字为媒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从而限制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也使得人际关系具有“面具性”特点。在这样的环境冲击下,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越来越淡漠、疏远,很容易使人们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人的压抑和宣泄心理机制,由于網络新闻传播虚拟现实的特殊环境而受到压制,人们之间不仅直接接触减少,而且在“自律”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而做出一些在现实空间中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导致乱编网络新闻,乱传网络新闻,不注重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为道德虚无主义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
滋生网络新闻传播犯罪。网络新闻传播的不安全性、匿名性、隐蔽性、平等性,使人们可以自如地张扬自我,不必去担心现实社会中舆论和法律的惩罚,特别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道德界限显得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诱发那些自控力和责任感较弱的大学生产生破坏欲心理,如窃取、篡改他人网上信息,编造非法的网络新闻,制造一些虚假的恐怖性的新闻事件,利用网络到处散发和复制,广为流传。这种负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大学生的思想中。
结语
现代网络新闻传播技术在全社会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新闻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信息,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是,网络新闻传播又像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不要忽略由于网络新闻传播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全力采取有效对策,防患于未然,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大学生栋梁之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廷赟:《网络新闻中的女大学生形象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26)。
2.史峰:《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声屏世界》,2008(3)。
3.李莉:《试论大学生网络新闻意识的培养与运用》,《新闻知识》,2008(9)。
4.王勤学:《网络新闻与大学生》,《新闻知识》,2005(9)。
(作者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政治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编校:施宇
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新闻是一种大众文化。一方面,网络新闻增强了“资源共享”的价值观念。只要进入网络新闻系统,人们就可以超越社会制度、思想体系、阶级特征等来共享丰富的国际信息,强化了以往人们憧憬大同世界、资源共享的社会理想中的价值取向,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传播空间的虚拟性,又使每一个人在利用它时可以与对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而消除了因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平等、不民主,为个人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满足创造了条件。这种集中了集体、群体创造性的集体智慧的高度集中必然造就新的世界观、新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在这种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他们的记忆。通过网络新闻,他们可以掌握更为广博的新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充分运用。网络新闻传播使大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对网络新闻传播信息的捕捉能力增强。
网络新闻是一种互动式文化。尽管个体的上网浏览网络新闻行为都表现为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互动,而实质上“人—机”互动仍然是“人—人”互动,心灵沟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思维主体在网络新闻传播空间自由地交往,这种方式以共同的特征表达着人们内心世界深藏的气质,使相距遥远的人们丢掉传统的偏见,得以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地与他人交往,这就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从而深刻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和未来的生活。网络新闻传播使得大学生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获得了更广泛的了解新闻的空间,满足了大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评议甚至转载等,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广。
网络新闻是一种多元竞争性文化。互联网是“信息海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宗教等,都积汇于“网”,形成共居共荣共斥的局面。人们可以在网络新闻中自由地选择网络新闻内容,浏览网络新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新闻热点与焦点,可以纵观人类文化长河,横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因而网络新闻是多元的,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绚丽多彩的网络新闻世界。
网络新闻传播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新闻借助于网络传播技术,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虚假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盗版、网络新闻垄断、网络新闻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网络新闻传播上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信息选择失范行为。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在用户和服务机构中间被互相传输、使用,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由于网络新闻的这种开放性和自由化,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团体或个人均可自由出入,制造、传播信息,因此,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空前丰富,但是面对无限丰富且错综复杂的信息,其中不乏有积极的、消极的、健康的、颓废的、先进的、腐朽的,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已经接收的各种信息,这些都受到人们价值取向的制约。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迷恋于色情、暴力信息,热衷于宣传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信息,刻意寻找、浏览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宣传信息等,网上信息泛滥将导致一些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也会引起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交往失范行为。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空间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人们在网络新闻的浏览空间中可以摘下面具,按自己的意志在网上天马行空。人与人心灵沟通的互动,在网络新闻传播虚拟空间中,网络新闻传播“自律道德”弱化,“他律道德”难以形成,致使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不道德的行为。如,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交友被骗、被伤害,网络新闻传播中带色情的新闻、谣言、虚假信息、暴力犯罪新闻等。由于这些新闻没有注意控制,没有级别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浏览很多的网站,在看了这些网络新闻以后,很容易让自己的道德失范,从而引起交往失范。如《扬子晚报》报道:“2009年6月22日傍晚,南京太平门街云中食品店发生劫持人质案,一男子刀捅女网友与警察对峙,女孩中30刀死亡。男青年籍贯贵州,被捅女学生是南京34中的高一学生,两个人之前是在网上认识的”。据警方通告,这起血案系贵州籍余某与房某因网恋关系破裂引发。通过网络新闻迅速传播,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没有注意对其进行一些处理,报道很露骨,在网络上到处流传,青少年浏览后,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想意识滋生蔓延。首先,在虚拟网络新闻传播中,人们会把技术创造出来的不真实或者虚假的东西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体验。人们在现实空间中所遇到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于互联网这种虚拟空间中,并且往往会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空间的虚拟性得到放大。其次,在虚拟网络新闻传播中,人际交往以文字为媒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从而限制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也使得人际关系具有“面具性”特点。在这样的环境冲击下,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越来越淡漠、疏远,很容易使人们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人的压抑和宣泄心理机制,由于網络新闻传播虚拟现实的特殊环境而受到压制,人们之间不仅直接接触减少,而且在“自律”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而做出一些在现实空间中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导致乱编网络新闻,乱传网络新闻,不注重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为道德虚无主义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
滋生网络新闻传播犯罪。网络新闻传播的不安全性、匿名性、隐蔽性、平等性,使人们可以自如地张扬自我,不必去担心现实社会中舆论和法律的惩罚,特别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道德界限显得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诱发那些自控力和责任感较弱的大学生产生破坏欲心理,如窃取、篡改他人网上信息,编造非法的网络新闻,制造一些虚假的恐怖性的新闻事件,利用网络到处散发和复制,广为流传。这种负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大学生的思想中。
结语
现代网络新闻传播技术在全社会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新闻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信息,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是,网络新闻传播又像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不要忽略由于网络新闻传播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全力采取有效对策,防患于未然,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大学生栋梁之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廷赟:《网络新闻中的女大学生形象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26)。
2.史峰:《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声屏世界》,2008(3)。
3.李莉:《试论大学生网络新闻意识的培养与运用》,《新闻知识》,2008(9)。
4.王勤学:《网络新闻与大学生》,《新闻知识》,2005(9)。
(作者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政治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