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音乐课程新课标提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要把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对于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发挥教材、学生和教师在中学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资源作用。笔者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新课标下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音乐 新课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5-062-01
一、 中学音乐的新课标
中学音乐新课标下,中学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中学音乐教学阶段中,音乐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为了保证中学音乐的素质教育,我们也必须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他人的处世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2. 过程与方法
中学音乐新课标,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发挥,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中学音乐新课标强调中学音乐课程教育更应该关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出了一条从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中学音乐课程的学习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传统音乐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思维,主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去自主模仿、自主探究、互助学习和综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程教育中主体地位。
3. 知识与技能
中学音乐新课标,同时对于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熟悉音乐和理解音乐,还必须让学生学会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让学生要对与音乐相关的姊妹文化也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二、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以“材”为本,合理创新
在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教学教材是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最基础的资源,同时也是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学音乐课程目标发生变化,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并未发生变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作为中学音乐课程基础资源的地位,同时也要合理创新,大胆创新,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在尊重课本所传达的意思的基础之上进行突破。比如七年级下册的《中华大地》单元的音乐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课程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把握歌曲的创作背景,真正把握创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在教学活动中,就做出了一些小的尝试,我把我们安徽本地的一首歌唱安徽芜湖的歌曲《半城山半城水》在课堂上演奏出来,这一首歌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他们学习的也就格外上心,让他们通过热爱芜湖、热爱安徽,自然的过渡到热爱做过这个层面上来。
2. 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是新课标体系中的课堂主体,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接触音乐,探索音乐并喜爱音乐,这才能够一步步的实现新课标对于中学音乐的课程教育目标。在新课标的课程资源体系中,学生群体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是要学会因材施教,要学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其实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对于泥土尤为亲切,他们会制作简单的泥土音乐道具,这样就能够帮助城市孩子学习到新的音乐演奏形式和新的音乐体会;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话孩子则可以把在国外所得到的或者是见到的音乐演奏分享给同学,丰富他们的音乐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3. 以“师”为本,提升素质
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尽管新课标指出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被弱化了,相反老师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只不过是从管理者想引导者的角色实施了转变。要保证良好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充分挖掘老师这个中学音乐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把音乐作为展成为自己的爱好,广泛涉猎各国、各地区的音乐,了解各个地域文化所孕育的乐器形态及其演奏形式,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涉猎到的音乐素材;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明确自身职责,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曲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
[2]陈元碧.刘宇统.浅谈新课改视野下中学音乐教材建设问题——兼谈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问题探因[J].大众文艺.2010.09.
[3]许冰.新课标指导下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关键词:中学音乐 新课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5-062-01
一、 中学音乐的新课标
中学音乐新课标下,中学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中学音乐教学阶段中,音乐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为了保证中学音乐的素质教育,我们也必须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他人的处世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2. 过程与方法
中学音乐新课标,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发挥,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中学音乐新课标强调中学音乐课程教育更应该关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出了一条从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中学音乐课程的学习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传统音乐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思维,主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去自主模仿、自主探究、互助学习和综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程教育中主体地位。
3. 知识与技能
中学音乐新课标,同时对于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熟悉音乐和理解音乐,还必须让学生学会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让学生要对与音乐相关的姊妹文化也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二、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以“材”为本,合理创新
在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教学教材是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最基础的资源,同时也是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学音乐课程目标发生变化,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并未发生变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作为中学音乐课程基础资源的地位,同时也要合理创新,大胆创新,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在尊重课本所传达的意思的基础之上进行突破。比如七年级下册的《中华大地》单元的音乐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课程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把握歌曲的创作背景,真正把握创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在教学活动中,就做出了一些小的尝试,我把我们安徽本地的一首歌唱安徽芜湖的歌曲《半城山半城水》在课堂上演奏出来,这一首歌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他们学习的也就格外上心,让他们通过热爱芜湖、热爱安徽,自然的过渡到热爱做过这个层面上来。
2. 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是新课标体系中的课堂主体,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接触音乐,探索音乐并喜爱音乐,这才能够一步步的实现新课标对于中学音乐的课程教育目标。在新课标的课程资源体系中,学生群体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是要学会因材施教,要学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其实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对于泥土尤为亲切,他们会制作简单的泥土音乐道具,这样就能够帮助城市孩子学习到新的音乐演奏形式和新的音乐体会;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话孩子则可以把在国外所得到的或者是见到的音乐演奏分享给同学,丰富他们的音乐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3. 以“师”为本,提升素质
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尽管新课标指出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被弱化了,相反老师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只不过是从管理者想引导者的角色实施了转变。要保证良好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充分挖掘老师这个中学音乐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把音乐作为展成为自己的爱好,广泛涉猎各国、各地区的音乐,了解各个地域文化所孕育的乐器形态及其演奏形式,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涉猎到的音乐素材;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明确自身职责,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曲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
[2]陈元碧.刘宇统.浅谈新课改视野下中学音乐教材建设问题——兼谈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问题探因[J].大众文艺.2010.09.
[3]许冰.新课标指导下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