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痉挛性头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种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脑复新、尼莫地平、地西泮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疼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并且药源充足、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点。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脑复新;尼莫地平;地西泮;联合治疗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痛苦大,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深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多数医生对此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正规治疗,本院自1998~2009年共诊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疼150例,采用脑复新、尼莫地平、地西泮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疼,其中男38例,女112例,年龄15~70岁,54岁以下94例,其中左右大脑中前后动脉痉挛性头疼共126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痉挛性头疼共24例,均符合《经颅多普勒诊断学》的诊断标准[1],头疼发作时脑血流速度增快,音调增高尖锐,并经脑动脉造影证实头疼发作时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官腔狭窄,经核磁共振或CT检查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脑复新(吡硫醇片)0.2 g/次,3次/d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次、3次/d,口服;地西泮 2.5 mg/次,2次/d,口服。其中脑复新、尼莫地平3周为一疗程,为了防止地西泮的成瘾性,地西泮5 d为一疗程,均为疗程的前5 d,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对症治疗,药物曲克芦丁,藻酸双脂钠,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常规剂量,三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头疼及伴随症状消失,经脑动脉造影管腔恢复正常,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血流速度完全正常,音调正常,频谱图像正常;②有效:头疼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脑动脉造影管腔部分恢复,多普勒诊断脑动脉血流速度稍快;③无效:头疼及伴随症状不消失或加重,脑动脉造影及多普勒诊断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复发率比较,随访六个月,治疗组复发者12例,对照组复发者56例,(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除9例皮肤发痒,出现少量皮疹外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发生,并且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是脑血管痉挛最常见的症状;任何原因使脑血管管腔狭窄,出现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而导致血管收缩,并出现短暂的脑缺血症状,头疼剧烈,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疼不仅产生TIA(一过性脑缺血)甚至发展成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及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的常见原因[2],而精神压力是最常见的诱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快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等脑血管病的增加,脑血管痉挛性头疼在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就诊比例,多数患者多处求医,误诊误治,造成经济及精神双重压力,患者往往产生易激动、忧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使下丘脑释放的神经介质改变了交感神经的张力,体液中血管收缩物质(如:血栓素A2、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5-羟色胺等)增多,使血管收缩,氧和血红蛋白增多,一氧化氮减少(一氧化氮是舒张血管的物质)加重脑细胞损伤,使头疼的症状加重,因此,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疼,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脑复新、地西泮能很好的控制人的情绪,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3]。脑复新为脑代谢改善药,维生素B6衍生物,能促进脑内C3及氨基酸的代谢,改善全身同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脑损害,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增强脑功能,对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亦有一定的作用,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收缩依赖于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通过有效地组织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动物实验证明,尼莫地平具有很高的嗜脂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强许多,此外尚具有保护和促进记忆、促进智力恢复的作用,所以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地西泮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与中枢中存在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可增强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特别小剂量应用可产生抗焦虑作用,成瘾性的机率降低,并且,脑复新可以减少地西洋的耐药性发生,三药合用起协同作用,且副作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音,钱惠农.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痉挛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
[2] 刘保运,王忠诚,吴建中,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组织病理及生化学研究.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1,(04).
[3] 杜长存,闫军.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尼莫地平的应用.临床医学,2010,30(2).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脑复新;尼莫地平;地西泮;联合治疗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痛苦大,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深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多数医生对此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正规治疗,本院自1998~2009年共诊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疼150例,采用脑复新、尼莫地平、地西泮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疼,其中男38例,女112例,年龄15~70岁,54岁以下94例,其中左右大脑中前后动脉痉挛性头疼共126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痉挛性头疼共24例,均符合《经颅多普勒诊断学》的诊断标准[1],头疼发作时脑血流速度增快,音调增高尖锐,并经脑动脉造影证实头疼发作时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官腔狭窄,经核磁共振或CT检查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脑复新(吡硫醇片)0.2 g/次,3次/d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次、3次/d,口服;地西泮 2.5 mg/次,2次/d,口服。其中脑复新、尼莫地平3周为一疗程,为了防止地西泮的成瘾性,地西泮5 d为一疗程,均为疗程的前5 d,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对症治疗,药物曲克芦丁,藻酸双脂钠,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常规剂量,三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头疼及伴随症状消失,经脑动脉造影管腔恢复正常,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血流速度完全正常,音调正常,频谱图像正常;②有效:头疼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脑动脉造影管腔部分恢复,多普勒诊断脑动脉血流速度稍快;③无效:头疼及伴随症状不消失或加重,脑动脉造影及多普勒诊断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复发率比较,随访六个月,治疗组复发者12例,对照组复发者56例,(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除9例皮肤发痒,出现少量皮疹外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发生,并且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性头疼是脑血管痉挛最常见的症状;任何原因使脑血管管腔狭窄,出现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而导致血管收缩,并出现短暂的脑缺血症状,头疼剧烈,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疼不仅产生TIA(一过性脑缺血)甚至发展成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及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的常见原因[2],而精神压力是最常见的诱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快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等脑血管病的增加,脑血管痉挛性头疼在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就诊比例,多数患者多处求医,误诊误治,造成经济及精神双重压力,患者往往产生易激动、忧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使下丘脑释放的神经介质改变了交感神经的张力,体液中血管收缩物质(如:血栓素A2、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5-羟色胺等)增多,使血管收缩,氧和血红蛋白增多,一氧化氮减少(一氧化氮是舒张血管的物质)加重脑细胞损伤,使头疼的症状加重,因此,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疼,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脑复新、地西泮能很好的控制人的情绪,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3]。脑复新为脑代谢改善药,维生素B6衍生物,能促进脑内C3及氨基酸的代谢,改善全身同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脑损害,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增强脑功能,对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亦有一定的作用,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收缩依赖于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通过有效地组织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动物实验证明,尼莫地平具有很高的嗜脂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强许多,此外尚具有保护和促进记忆、促进智力恢复的作用,所以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地西泮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与中枢中存在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可增强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特别小剂量应用可产生抗焦虑作用,成瘾性的机率降低,并且,脑复新可以减少地西洋的耐药性发生,三药合用起协同作用,且副作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音,钱惠农.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痉挛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
[2] 刘保运,王忠诚,吴建中,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组织病理及生化学研究.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1,(04).
[3] 杜长存,闫军.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尼莫地平的应用.临床医学,2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