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乡村,真是热闹。
傍晚的乡道小路,迎面走来的除了牧童和黄牛,就是身披晚霞的鹅和鸭了,它们吃了一肚子的青草,正满足地从田野缓缓归家。
赶鹅娃赤着小脚,饥肠辘辘,手持竹竿,嘴里吆喝着。鹅却大摇大摆,旁若无人,挺着胸,仰着头,走一走,停一停。“嘎嘎”“嘎嘎”,完全不理会小主人的一脸愠色。
我的家里常年养鹅,幼鹅刚买回家的时候,披一身黄毛,柔软光滑,小眼睛,长嘴巴,一摇一晃,走路蹒跚,模样着实可爱。
不过,幼鹅的身体薄弱,需用心照料才能存活。奶奶总担心它们在屋外受不住深夜的寒冷,经常邀请这些小不点和我们挤在一个屋里睡觉。说实在的,我真受不了那个味道。窄小的屋里,只有一扇小窗户,鹅粪的气味无处消散,全都悄悄地钻进了我的鼻腔,令人作呕。
但是,望着这些幼小的生命,睡得那么安详,又觉得它们多么可爱和温暖,只能默默地忍受那难闻的气味。
养鹅很花精力,切鹅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菜要切得很细,再拌上白粥或者米糠,定时、定量地喂養,吃撑了不行,饿着了也不可以,跟养一个婴儿一样费心。
稍大一点的鹅,每天早上要赶到池塘里洗澡,保持它们身上的洁净。冬日的清晨,山风裹着冷气,在村里四处回旋。孩子们早早就被大人给喊醒了,脚上踩一双拖鞋,没有穿袜子,很不情愿地用冻得发红的小手,拿起竹竿赶鹅去了。
村头的池塘可热闹了,孩子们把家里的鹅都赶进了水里,站在岸边围观,看群鹅在池塘里戏水,一边齐声唱起了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情此景,多么形象贴切呢。
鹅也不甘示弱,在水里嘎嘎地欢叫,也唱起了只有鹅们才听得懂的天歌。游得欢了,全都不想上岸了,任凭孩子们怎么叫喊也装作听不见。于是,气急败坏的孩子拿起竹竿往水里狂拍,大声骂鹅,池塘边水花四溅,群鹅狂叫不止,场面十分混乱。
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们终于把自家的鹅统统赶回了家,已经饿得两眼冒星星,胡乱吃了点稀饭,匆匆地赶往学校上课了。
奶奶说,鹅不能总待在围栏里,需要赶去田野奔跑、吃嫩草,这样的鹅不但长得快,鹅肉也才更好吃。所以我八岁的时候,就学会独自赶鹅去田里吃草了。
刚出栏的鹅,欢快地拍打着双翅,兴奋得更加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直直地往村道飞奔,遇见拖拉机也不避让,把我紧张得手忙脚乱的。有时它们还偷吃人家菜园里的青菜,我只能拿起竹竿猛赶,但我力气不够,撑着长竿也无法控制这群鹅,经常急得直哭,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好秩序,心里恨死了这群鹅了。
终于来到了自家的田园,鹅仿佛看见了青青草原,一下子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已经收割过稻谷的广袤田地里,时而低头觅食,时而仰望蓝天。“天低野旷树濛濛,尽入金鹅望眼中。”鹅儿吃嫩草,这样的时刻,无疑是它们一天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了。
当然,这时候的我也是开心的,嘴里哼着儿歌,和小伙伴在沟渠里摸田螺、捉青蛙;玩得累了,摘野花编花环;有时也捏泥巴,捏一个泥人,再捏一个饭碗,玩起了过家家游戏。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已经披在了我们身上,接着,这一身温暖的霞光也消失了,寒风渐渐吹起,我们只能再次拿起竹竿,恋恋不舍地赶着鹅走上回家的路。
夜幕降临,山村傍晚的寒气逼人,我饿着肚子,手脚冰凉地走在湿冷的田埂上,跟在鹅的身后,亦步亦趋,心里突然产生一丝无助的孤独感。那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的第一缕忧愁,为何会这样感伤呢?或许是因为幼小的我开始懂得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吧。
远处的村庄,昏黄的灯光亮起,家的温暖正在召唤着我,我的心也逐渐敞亮起来,我唱着小曲,和我的鹅伙伴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棠棣花摘自《潮州日报》2021年3月21日/图 沐阳)
傍晚的乡道小路,迎面走来的除了牧童和黄牛,就是身披晚霞的鹅和鸭了,它们吃了一肚子的青草,正满足地从田野缓缓归家。
赶鹅娃赤着小脚,饥肠辘辘,手持竹竿,嘴里吆喝着。鹅却大摇大摆,旁若无人,挺着胸,仰着头,走一走,停一停。“嘎嘎”“嘎嘎”,完全不理会小主人的一脸愠色。
我的家里常年养鹅,幼鹅刚买回家的时候,披一身黄毛,柔软光滑,小眼睛,长嘴巴,一摇一晃,走路蹒跚,模样着实可爱。
不过,幼鹅的身体薄弱,需用心照料才能存活。奶奶总担心它们在屋外受不住深夜的寒冷,经常邀请这些小不点和我们挤在一个屋里睡觉。说实在的,我真受不了那个味道。窄小的屋里,只有一扇小窗户,鹅粪的气味无处消散,全都悄悄地钻进了我的鼻腔,令人作呕。
但是,望着这些幼小的生命,睡得那么安详,又觉得它们多么可爱和温暖,只能默默地忍受那难闻的气味。
养鹅很花精力,切鹅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菜要切得很细,再拌上白粥或者米糠,定时、定量地喂養,吃撑了不行,饿着了也不可以,跟养一个婴儿一样费心。
稍大一点的鹅,每天早上要赶到池塘里洗澡,保持它们身上的洁净。冬日的清晨,山风裹着冷气,在村里四处回旋。孩子们早早就被大人给喊醒了,脚上踩一双拖鞋,没有穿袜子,很不情愿地用冻得发红的小手,拿起竹竿赶鹅去了。
村头的池塘可热闹了,孩子们把家里的鹅都赶进了水里,站在岸边围观,看群鹅在池塘里戏水,一边齐声唱起了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情此景,多么形象贴切呢。
鹅也不甘示弱,在水里嘎嘎地欢叫,也唱起了只有鹅们才听得懂的天歌。游得欢了,全都不想上岸了,任凭孩子们怎么叫喊也装作听不见。于是,气急败坏的孩子拿起竹竿往水里狂拍,大声骂鹅,池塘边水花四溅,群鹅狂叫不止,场面十分混乱。
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们终于把自家的鹅统统赶回了家,已经饿得两眼冒星星,胡乱吃了点稀饭,匆匆地赶往学校上课了。
奶奶说,鹅不能总待在围栏里,需要赶去田野奔跑、吃嫩草,这样的鹅不但长得快,鹅肉也才更好吃。所以我八岁的时候,就学会独自赶鹅去田里吃草了。
刚出栏的鹅,欢快地拍打着双翅,兴奋得更加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直直地往村道飞奔,遇见拖拉机也不避让,把我紧张得手忙脚乱的。有时它们还偷吃人家菜园里的青菜,我只能拿起竹竿猛赶,但我力气不够,撑着长竿也无法控制这群鹅,经常急得直哭,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好秩序,心里恨死了这群鹅了。
终于来到了自家的田园,鹅仿佛看见了青青草原,一下子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已经收割过稻谷的广袤田地里,时而低头觅食,时而仰望蓝天。“天低野旷树濛濛,尽入金鹅望眼中。”鹅儿吃嫩草,这样的时刻,无疑是它们一天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了。
当然,这时候的我也是开心的,嘴里哼着儿歌,和小伙伴在沟渠里摸田螺、捉青蛙;玩得累了,摘野花编花环;有时也捏泥巴,捏一个泥人,再捏一个饭碗,玩起了过家家游戏。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已经披在了我们身上,接着,这一身温暖的霞光也消失了,寒风渐渐吹起,我们只能再次拿起竹竿,恋恋不舍地赶着鹅走上回家的路。
夜幕降临,山村傍晚的寒气逼人,我饿着肚子,手脚冰凉地走在湿冷的田埂上,跟在鹅的身后,亦步亦趋,心里突然产生一丝无助的孤独感。那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的第一缕忧愁,为何会这样感伤呢?或许是因为幼小的我开始懂得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吧。
远处的村庄,昏黄的灯光亮起,家的温暖正在召唤着我,我的心也逐渐敞亮起来,我唱着小曲,和我的鹅伙伴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棠棣花摘自《潮州日报》2021年3月21日/图 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