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平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生命力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在对外事务中也一贯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其行事准则,这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本文就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平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生命力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和平主义”
  一、“和平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社会就占了一大部分,而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恐怕就要算大一统了,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战争,怎样的分裂,最终都会走向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环境对“和平主义”这一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中国人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爱好和平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国人的性格中求和心切加上宗教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一)经济基础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民族的自耕自食,造就了农业民族好和平。因为农业民族不但要居有定所,耕地也需有定时,所以最怕骚乱和变动,一旦战事兴起百姓们便往往流离失所,不得耕种,进而便会影响民生。因此,中国农民的最高要求就是过太平日子,这也有助于培养和平精神。
  (二)思想观念的倡导
  尧舜禅让,数千年来传诵不绝。孔子也曾有言:“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孟旬也都主张“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到了宋明理学,更主张以通过心性的功夫,彻底超化权力欲,这便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思想上的教化。“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早已成为了人们普遍的思维原则,是传统文化中最高的道德标准。在传统社会里,不忠不孝固然大逆不道,但把忠孝强调过头了,也同样是有悖于人性的。在学习和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固然是不对的,但注意力过于集中以至于精神紧张,适得其反同样是有害的。如果把这一原则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专制和无为同样不利,只有民主和集中的适度结合才能长治久安,一味的推行严刑酷罚和一味的宣扬伦理道德同样有其弊端,只有建立伦理与法制同构的社会政治,才能使社会和谐而有序地发展 [1](P35)。由于全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重视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并且以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为贵”为价值目标。
  (三)国人性格的影响
  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无过不及的行事原则。人类在大自然中生长,在大自然中活动,既受到自然的种种恩赐,同时也不时地要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国人的性格走向了和平。《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说明“道”是凭借着柔弱的特性生成万物,同时也成就着自己的永恒。这种所谓“柔弱”,实际上是对“无争”状态的另一种描述,而绝不是柔弱无力的意思,也绝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包含着一种无比坚韧而温和的性格,一种负重前行的精神,一种保命全身的智慧。正是这样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
  (四)本土宗教的渗透
  本土宗教的渗透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平主义”形成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原因。儒家向以“仁政”来教育人们。从孔子主张德治到孟子提出仁政,是儒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孟子特别强调仁义,原因是他认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其着眼点主要是政治关系。[2](P42)儒家教人,反对走向极端。《中庸》中记载孔子说过:“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君子和而不流,中立不倚。”这些主张对于国人思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和儒教一样,传统道教也具有“和平主义”的精神气质。道教引导人们隐匿于世的方式或作为隐士离群索居于山林,以保全一己的纯真与谦逊。当然,本土宗教的渗透远不止以上所提到的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其实仔细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的“百家争鸣”中虽然也曾有法家提倡的严刑峻罚,但当时的主流声音仍旧是趋向和平的,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侧重点,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平主义”取向似乎始终处在了主流的位置。
  总之,无论自然环境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平主义”思想都不容质疑的产生并发展壮大且长久的保持了下来。而且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社会它也仍有其现实生命力。
  二、“和平主义”思想的现实生命力
  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决定于它的基本思想是否适应现实的需求。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发展,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尽管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应该看清主流的趋势是管理和控制矛盾,而不是刺激和扩大冲突。然而在管理和控制国际冲突的问题上,当今世界上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却受自身的局限而无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这就需要从有利于稳定的东方文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次,文化力量与物质力量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实力作为支持,文化力量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和平主义”能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取决于中国的发展。只有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平主义”思想才能体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和平主义”思想的生命力还取决于文化自身的自觉。任何一种文化、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只有不断吸收新的成分,不断注入时代的精神,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和平主义”思想尽管是精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难免有不合时宜的方面,因此就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取其精华之精华,进而使“和平主义”思想获得新的发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贾成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李五一,等.大过关系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城中村”改造已经上升为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公共租赁房建设问题便成为了“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瓶颈问题,故而在现有条件上有效整合城市资源,使之形成有关的低收入群体中城中村改造模式,其意义颇为重要。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城中村;改造模式  一、“城中村”改造与低收入群体公共租赁房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城中村改造现状  1.城中村的现状。“城中村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着,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码技术为新闻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电视普及至今,电视新闻就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百姓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电视新闻对比其他纸媒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特别之处,便是电视新闻的画面,画面与声音实时传播,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是否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新闻摄像。由此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丰富的内涵、较强的功能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增强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与学历知识水平,推进落实科教
减缓人体衰老,延长生命寿限,这是芸芸众生的期望,也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最近,国内外一些养生专家就延缓人体衰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他们认为:补充
期刊
兴趣是学书法的动力,老师要从周边的影响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占“大便宜”,让学生多“养眼”,以达到促进学生敏锐的书写情感,最终达到理想高效的教学效
以贫困生面临就业压力产生心理问题为案例,基于积极心理学与多元智力理论方法,探索高职受资助学生面临就业的心理发展规律,落实国家“精准资助”政策,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帮扶
民生新闻是一种积极关注民生热点,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新闻类栏目。由于是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民生新闻的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也是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和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简单来说民生新闻也可以称市民新闻。民生新闻主要关注老百姓的想法、论调、日常生活中比较细微的变化及思想民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改变,时时关注老百姓的需求、生活状况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教育问题、
来自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一套十分完善而又科学的专门的音乐教学方法.它不仅注重训练学生演唱,而且还注重儿童天性的发展,在当前中学歌唱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主
摘要:承德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历史上曾有“庙城”之称,近些年倍受广大游客关注,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经过历史更迭,呈现出独特的历史特色,外八庙作为凝固历史和文化的景观,目前已经被我国纳入到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外八庙不仅仅是寺庙,也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产,外八庙也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对外八庙主要庙宇修建历史背景进行了阐述,针对外八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