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的精神高度与文学质感r——重读彭学明《娘》

来源 :文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高度关涉散文创作的价值站位,文学质感则与作品的审美品质相关,彭学明的长篇纪实散文《娘》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创作要律.该作品用真诚而率性的文字表达一个儿子对慈母的自责性追忆,以饱受苦难却从不停歇的“无脚鸟”和中国乡村“最朴实顽强的骨头”两大象征意象托起母爱的精神高度,然后用直刺心扉的利刀,毫不隐讳地解剖自己,表达对娘的愧疚之情.作者用真情与挚爱书写母子关系,以叩击灵魂的追思与忏悔写出人性深度,并用“接地气”的本色表达书写鲜活的乡村生活,让饱满的人文情怀里渗透动人的文学质感,为纪实性散文创作开拓了新的审美空间.
其他文献
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应“糅合”在阅读教学中,初读环节,集中识字,把握字音字形;研读环节,随文识字,了解生字意思;复习环节,巩固识字,更新识字环境.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糅合”,滚动推进,才能实现识字和阅读的双赢.
只有站在“跨文化”视野下,人们才能清晰地看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启迪,让香港作家刘以鬯早于海峡两岸作家完成了对现实主义文学(包括台湾乡土文学叙事)的反思与对话,并形成了其关注都市市民个体生命情态及其可能性的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念的转变及其小说诗化叙事的发生,既是香港市民文化使然,也是香港文学自觉摆脱新古典主义传统而走向“内在写实”的起点.因此,刘以鬯创造的既放眼世界又表达“古典传统之在”的文学,使他既扮演了新古典主义的叛逆者角色,同时也成为了写实当代中国都市社会的先行者.
张天夫的散文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风格气质.乡村的生活经验、深厚的学识修养与湘西北的自然风光成为他散文创作的理性资源.他的散文聚焦生长与养育他的乡村,记录着家乡的山水人事,作品中蕴含了作者对乡村的眷恋、对家乡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与时代的思考,是其乡村经验的表达与哲学思考的结果.张天夫以丰富的创造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创作了一篇篇精彩的作品,以美好的想象建构了一个平静祥和的湘西北乡村世界,并通过精妙鲜活的语言展示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世界,其散文中清新亮丽的乡土想象丰富了乡村叙事的表达,也为包括常德在内的中国当代
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艺术化聚焦和再现不同历史时段湖湘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深情回眸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和峥嵘岁月,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新生活的创造付诸的伟大行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是一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艺术精湛的视听盛宴.
《民谣》是一部借个人记忆的触角、以日常化碎片化的方式重述和反思革命历史的小说.作家采用私人视角和日常化叙事,建构起一段既残酷而又充满人性温情的革命历史,充分表现出“私化历史”、重建“我”与历史联系的努力.这种“私化历史”艺术效果的形成,得益于作家在叙事和结构等形式方面的探索,从中不难看出作家在将“怎么写”“真正由形式成为内容”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民谣》的价值所在.
在《中国文体传统的现代转换》中,著者李遇春教授提供了研究中国文学传统“创化”之路的新方式——“微跨界批评”,即依托现代文学本位,纵横于古今中西之间,含混相关概念范畴之间的界限,在“整体文史观”“整体文体观”“整体文论观”的交相辉映中临摹出中国文体传统在现代文学中的复兴之路.对于致力在全球化语境中探寻“本土”创作经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以“对话”“互证”作为基本特征的“微跨界批评”显然具有相当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很重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在职业经理人的理念下,分析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的必要性,解决当前行政管理人员主观上认识度不高、创新意识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并从职业经理人的八项通用技能构成要素入手,提出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的应对措施.
作为自然话语的重要组成成分,语块对于话语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语言输出能力普遍较弱,述则无序、言则无物.语块具有结构固定、整体预制和易于提取的特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产出导向”理论为指导,将语块充分融合到以译促写、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中,能够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尝试.
课程育人是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协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构建由道德价值品质、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通用素养、职业人文素养组成的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要素框架.对于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在此框架下,要坚持育人导向、坚持追踪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职课程育人模式.
教育部提出让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后,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一个重要机遇.境外办学作为一种重要形式,承担着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境外办学应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为当地中国企业培养既具备高技能,又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并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中外合作办学要注重从法律政策、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实践监督评估机制、风险评估等方面来规范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