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学校体教融合中存在问题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把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并不久远,若是以有关体育学著作问世来作为时间起点,1983年我国才出版了有关学校体育的教材——《学校体育学》,这本教材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和国内体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本教材问世后,就在全国的体育院校普遍试用,至今也不过40年的发展历程。但自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来,学校体育就一直存在于我国学校教育实践中,且随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进步和丰富,并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
  改革开放后,国内诸多著作问世,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参考和建议,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学校体育。但其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也不能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在现在的学校体育中往往只是关注于学生外形方面的塑造,缺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学生也不能真正的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若在学校体育中加入传统武术,就有望改变这一窘境。本文旨在分析当下学校体育的弊端以及传统武术可以为学校体育带来的改变,希望可以为以后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 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弊端
  1.1教育理念受西方体育限制
  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初期就是以苏联的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形势,中国的学校体育可以说就是在复制苏联的教育模式,再后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深入交流,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一直在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始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横向上,表现在受其他学科和母学科的深刻影响;纵向上,表现为对国外体育教育理論的依附。但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指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教育,体育还包括德育、智育等。而当下中国学校体育大多只重视学生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只会把体育课以及课上的内容当成一种任务甚至是负担,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所以一节体育课所能为学生带来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学理论发展长期受到国外相关理论的影响,倾向于对所谓“国外先进理论”的引入,而不是从中国学校体育实践出发而总结出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这就违背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服务于实践的需求关系。并且这些所谓“先进理论”引入时缺乏中国化改造,未能充分重视其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或教育价值观的深层次冲突,故而使“先进理论”的“水土不服”成为一种“常态”。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强加到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来就是方枘圆凿了。加之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交互作用,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自身理论体系建构缺乏整体性与原创性。
  1.2 理论先行,实践滞后
  自国内发展学校体育以来,相关的书籍和研究文献层出不穷。但很多相关研究没有立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基础,导致纵使有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方案,但在短期内无法应用到实际教育中来。并且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学校体育学新研究、新成果始终难以得到广大第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基层体育教师们往往陷入“口头上先进的理念,行动中传统的方法”的困境中来。即虽然有很多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但在现实中的体育教学当中,很多学校和老师由于现实因素如课程时间、场地、器材等限制,不得不采用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
  1.3 体育课不具本土特色,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全国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学和高校,但所有学校的体育课授课模式却都是大同小异。大多都采用西方体操式的体育教育,但国内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点便是中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却基本没有加入到当代学生的体育教育中来。而是千篇一律的跑步、篮球、足球等,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向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也无法将体育教育与当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就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课程的教授。正是由于学习引进国外相关体育教育理论时,忽视中国传统体育、教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机械的、脱离实际的引进,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科本土特色不够突出,从而影响了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学科体系的建构。
  2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从本质上改变当下的中国学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加入传统武术的学习是必由之路。学习传统武术,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讯作者:王隆基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下的社区治理已呈现出主体、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趋势,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理念下,回应随之而来的社区治理主体的诉求、行动和资源分散问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欠缺、自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极为迫切。D社区T号院对党建引领下社区多元合作的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其呈现出基层党组织统筹资源、引领内核,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明确定位并共同合作参与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格局,这种元治理者统筹多方、多方主体力量平衡的治理机制,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深化基层
特殊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困难,特别是针对聋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教学精力来帮助学生理解各项体育动作,为了更好地提升聋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教师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帮助聋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者动作分解高清图片,来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综合学习能力。  体育活动对于提升聋生的运动核心素养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帮助聋生
期刊
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攀升,要在高水平竞技比赛中获得胜利,仅仅依靠技术的完善和战术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挖掘全面的身体潜能是提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强大依托。强大的体能是比赛所必须的基本保障,同时强大的体能对技术的发挥和战术的贯彻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体能与柔道项目的关系  体能(Fitness、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Physical Capacity)是指运动
期刊
为了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或者以微课程为教学依据进行课程的开展。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掌握课程知识点,并且通过微课形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加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心理素质训练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其在比赛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体育竞技不仅是体力和战术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些体育尖子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等方面差距日益缩小,从许多势均力敌的重大比赛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技战
期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青少年,在享受着网购带来的方便、享受着网游带来的愉快体验的同时,也遭受着网络的威胁,比如说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由于青少年多为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匮乏,辨别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使他们成为犯罪分子最容易选择的对象之一。如何做好青少年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成了学校安全管理着重关心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英语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水平。5E教学模式是实现此要求的主要途径。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笔者结合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英语,实现5E教学模式的价值。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应用5E教学模式,组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广西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只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就能完善解决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产业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需要围绕学生展开,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部分。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项目,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锻炼体魄具有极大的作用,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小学生身心特征,小学篮球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文章分析了在小学篮球课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并探讨了在篮球课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游戏教学法被教育界普遍认
期刊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学校开设的体育集体活动,如何科学的利用好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所思考的问题,因此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开展对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前言  阳光体育大课间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号)精神,全面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