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引导启发尺度的把握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ie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上完关于春天的《识字1》(人教版第二册)后,我们做了一道为春景图上色的练习题。在批改时,我发现几个小朋友的上色与众不同:他们有的把河水涂成深红色,有的涂成黑色,有的涂成棕褐色。我迟疑了:怎么评判这些涂色呢?这些同学的上色与题目要表现出春天的美的主题不相符合,可现在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他们有个性的感悟,是不是这些学生受平时环保教育的影响,把平时观察到的实景表现出来了?最后我决定问问几个小朋友。询问的结果是:涂黑色的小朋友是把圈出的小河当成了泥土地;涂红色的是拿错了笔将错就错;涂棕色的是因没有蓝色的笔而用棕色代替完成任务。听完学生的回答,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想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而未发现学生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有这么一段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中提出了引导学生感悟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辩证关系: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受从教学内容中感悟到的正确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而获得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大包大揽地灌输,也不能信马由缰式地完全放任。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有的教师认为现在大力提倡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教师成了冷漠的旁观者;或者只要是学生感悟到的,即使有偏颇,也想方设法为其找理由证明其正确,给予肯定,唯生是从,甚至对错误明显的,也碍于是学生的个性感悟,不敢指正,含糊回应,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造成这些现象的现实原因是,当今部分教学舆论有片面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的倾向,对教师给予学生的引导或指正不切实际地进行指责,甚至严厉抨击。于是教师们在教学实际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或进行教学评价时缩手缩脚,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上了“不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压制学生创新、教学观念落后”的“高压线”。在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一书的第九章第四节最后一自然段有个举例就有这种倾向。这段中提出“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然后举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在不长的时间里遇到两件令其困惑的事。其中一件是看图写话。小女孩面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书中就把这件事评判为“用框框束缚住学生”。我对这个举例持有异议。我们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就是熟练准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判小女孩错是正确的。“种,种植,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之生长。”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10版《新华字典》中对“种”的解释。小女孩可能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种下树苗后要给它浇水,所以把种树和浇水两个环节混在一起了。如果按小女孩所写句子,那单看句子的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挖坑、埋下树苗、培土的情景,而不会是浇水这个情景,做看图写话连图的最基本内容都没准确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歧义,这就是标新立异?所以,小女孩没有准确写出图的内容,老师应判她为错。当然,作为负责任的老师,还应给她说明判她错的原因,使她解惑。
  我们的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小学生,因受年龄、知识、生活经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阅读中的感悟往往较浅显或片面,甚至出现偏颇。教学活动中放纵式的尊重,学生将可能形成唯我独尊的极端个性,从而无法领悟教学内容中真正的内涵,再者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可能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作为课堂教学中主导者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导向、点拨作用,处理好尊重个性与引导提高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主动积极汲取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向往美好未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李雪姣
其他文献
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eats(挑战)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构成SWOT。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而言,如何在构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的大潮中
老友池澄先生,是南京雨花石协会的创会会长。许多年前夫子庙雨花石市场上就流传一种说法:大凡上档次的好石头都要经过“老池”看了点头才算数,可见他涉石范围之广,赏石水平之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享有教育大国的美誉,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很多古代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教育体系。因此,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教学思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现代教育向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将怎样达成和谐是
高校扩招,带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挑战,大学生的需求由过去的忽视变成了各高校研究的对象。本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大学生的需要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一些激励措施,求得大学生积极性的最佳发挥。    一、大学生的需求倾向    1.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需求  这是大学生对学校的一个基本期望,只有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了,才能全力投入学习。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并不是新宿舍、新大楼、新校区这样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繁荣兴旺、价格稳定、销售大幅增长。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
引言    在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区别,赫伯特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帕特瑞克·杰兹(Patrick Geddes)及其他专家提出了二元模式理论,即除了一些不同的身体特征外,男性被认为是活动的主体,消耗精力,而女性则是安静者,存储精力。维多利亚时期的进化论认为这些两性特征可追溯至最低的生命形式。    阿尔杰农·查尔斯·史文朋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成名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研究日汉对比的专著。作者在阐明偏误形成的原因的同时,也从人类认知体验观的视角得出日汉对
一、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一)现行财政高教经费投入体制存在问题  1.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2000年)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缺少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直到2007年,这个目标仍未达到。  2.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一次具有独特生机和活力的美妙旅程,讲求的是自由和个性。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中力求体观语文特色,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下面结合八年级课文《斑羚飞渡》的教学谈几点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 新理念语文教学的开放机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