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和放低姿态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有“避难”的说法,但是“逃难”的说法是没有的。理由很简单,就那么大的地方,随便哪儿都有自然灾害危险,无处可逃。灾害发生了,也就是找块地方暂时栖一下身,安定下来了之后还是要回原地去该干什么干什么的,这倒不是出于什么“故土难离”的感情,而是因为无处可去。
  日本人口数量现在是纯减少,但2005年之前一直是增长的,也是世界有数的人口稠密国家,人们离开自己的土地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次大地震被海啸无情席卷的岩手县三陆沿海,100多年的历史中已经被海啸袭击过三次,应该说这不是一块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这次被海啸袭击时还是有那么多人遭难。
  现在日语中表示“拼命”意思的词是“一生悬命”,一个人一辈子豁出命来干,真够算拼命的。可是原来这个词是写成“一所悬命”的,指一个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豁出命来干。现在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的人比较少了,起码到外地上大学的人就不少,所以这个字的写法也有了变化。
  但是日本人一生的移动次数还是很少的,由于日本文化的这种特点和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日本人很少更换工作,与其漫无目的地去寻找虚无缥缈的新工作,还不如在原来的职场继续忍耐和打拼,一般来说企业就是雇员的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比家的位置还高一些,只要所属的企业还在,雇员不会离散,所以虽然现在日本社会已经不是依靠土地而生活的农业社会了,但日本人还是不会因为发生了某种灾难而离去。
  3月21日早晨,日本电视台有一条报道:大地震的时候有一艘捕捞金枪鱼的渔船正在海上,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们已经遇难了,但这条渔船居然逃过海啸安全回来了。迎接这条渔船的是一个已经被海啸洗劫过的渔港,有些船员的家幸运躲过地震和海啸残存了下来,见丈夫平安归来的妻子,以一种日本人中很难看到的感情外露的方式来迎接丈夫——她飞奔了出来,紧紧地拥抱着死里逃生的丈夫。
  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幸运,有些船员的家被地震震垮或被海啸卷走,甚至有的船员亲人失踪,不知生死。这些船员一遍又一遍地按动着手机按钮,听着里面传出的机械语调:“该号码可能在通讯圈外或者没开机”。
  23个小时之后,渔船又要出海,那些找不到亲人的船员把失踪亲人的信息交给当地政府,默默地又登上了渔船。船开了,离开了一片狼藉的渔港,那些船员们专心致志在各自岗位上操纵机械,甚至都不多看一眼这个让他们撕心裂肺,牵肠挂肚的地方。
  这就是“一所悬命”的含义,虽然自己的亲人还下落不明,但是自己的渔船要出海了,也只能咬牙上船。不然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见得就能找到亲人,就算是找到了亲人又拿什么去养活他们呢?
  这次奔赴灾区采访的一位记者在现场解说中使用了“平静”这个词描述日本灾民的表情,引起了一些议论,但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日本人在这时候的表现,还真不容易找到比“平静”更合适的词。
  地震发生之后,特别是出现福岛核电站事故危机之后,出现了不少流言,说是东京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人们纷纷外逃云云。实际上如果了解一点日本人就会知道那不会是事实。
  笔者在1995年经过7.2级的阪神淡路岛大地震,当时刚到日本不久,很惊异日本人在遭遇灾害时的“平静”。从纯粹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物种的延续是最重要的。遭灾之后的激烈感情表现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除了消耗能量之外并没有什么作用,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瞬间而来,但却不会瞬间而去,其灾害的后果将在一个很长时期存在。在交通、信息十分畅通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有很多手段来获取信息,而现代国家政府也担负了救灾和重建的许多责任,但在过去不是这样,过去收集信息的手段只是自己的五官,在受灾之后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去收集周围的信息以做出准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事,这种生存要求可能是日本人十分善于克制感情外露的一个原因。
  “平静”不是感情麻木,笔者刚到日本时,觉得日本人比较冷漠,不但对外国人,就是日本人之间的往来也很少。但在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后,平时素无往来的日本人主动来问笔者要不要帮助,当时的笔者既不了解日本社会,如何应付这种自然灾害就更无经验了,是周围的日本人主动提供各种宝贵信息和建议,让笔者一家顺利渡过了那段困难时期。那时日本人的互助精神是很感人的,刚发生地震的那几天各种物资十分缺乏,但在避难所里从来没看到过为食品或者其他东西发生争执。前几天在收音机里听说,地震开始一个住在灾区的人买了不少电池,但听到政府号召不要囤积购买后,就找到那家店把多余的电池退了回去,说让给其他还需要的人用,至于钱就不要退了,算捐款。
  地震中这种事不足为奇。大自然的灾难面前单个的人是完全无力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重压后生存下来。人本来都有这种互相帮助的遗传基因,这是延续种群生存所必需的。现代文明有时会让互助遗传因子隐藏起来,而重大的自然灾害,又重新唤醒了它们。
  经常有人埋怨日本人是不是过于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了。但仔细想一想,“人定胜天”是一个很鼓舞人的口号,但也就是口号而已,起码在现在,人类还是没有办法战胜老天。1982年,日本人想挡住海啸。花了三十年时间在岩手县宫古市的田老町建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长2千4百米,高10米的防波堤,1960年防波堤还在建设中,那年智利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就被它挡住了,那时日本人真的以为他们找到了对付海啸的方法,尽管由于这种防波堤造价过于昂贵,没有办法在所有的沿海都修造起来,但是这次地震无情地证明了这种防波堤还是没有用,因为田老町又一次被海啸夷为了平地。
  1994年1月16日,美国加州洛杉矶发生了6.7级大地震,60人死亡,五千多人受伤。洛杉矶地震中垮了好几处高速道路桥,当时日本电视上数不清的专家教授跑出来说美国人就是这样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根本没有敬业精神,你看高速道路桥都会垮,“在日本这是不可想象的”。不可想象没关系,只要你能看见就行了。一年之后1995年几乎同一天,1月17日,阪神大地震时候日本高速道路桥以更为羞辱的方式倒下来:美高速道路桥是垂直地塌了下来,而日本高速道路桥则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侧着躺了下去,原因是寸土寸金的日本为了节省用地,高速道路桥的采用了单根支柱方式,在地震时承受不住摇晃,侧面倾倒。
  从此日本人知道了一条真理:千万不要去讥笑别人,因为自己可能也会遇到那种情况,阪神大震灾后日本人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姿态低了,日本传媒在外国受到灾害时不太用高高在上的口气去指责别人,而这让日本赢得了更大的尊重。
  
其他文献
熔盐堆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反应堆以其诸多优势在我国日前再度提上议程。对任何一个反应堆而言,安全问题始终举足轻重。作为其中安全性的一道屏障,余热排出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反应堆至关重要。目前先进反应堆采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自然循环导出堆芯衰变热而使其安全阈值大幅增加。熔盐堆停堆后的堆芯余热导出也应该引入非能动安全设计来提高安全性,而我国的熔盐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涉及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相关热工水力问题的研究还不足。因此,本文针对熔盐堆非能动余热导出过程中的自然循环式套管换热元件内的流动特性,冷凝器管外
棒状燃料组件是目前商用压水反应堆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运行与安全。受海洋条件影响或堆芯失流工况下的反应堆回路会出现剧烈的流量波动。流量波动使得燃料组件内阻力特性、流场结构和换热特性处于瞬态波动,威胁着核反应堆的反应性控制与热工安全。因此,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燃料组件的流动换热特性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背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对流量波动条件下燃料组件的棒束通道摩擦阻力特性、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特性、流场时空演变和换热特性等开展了研究。
  流量波动条件会引起堆芯燃料组件
在IP200小型一体化压水堆的设计方案中,熔融物堆芯滞留(IVR,In vessel melt Retention)措施是保证放射性包络的一道最重要防线。判断IVR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下封头壁面向外传热的热流密度,必须低于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中当地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但在实际的小型堆IVR场景中,真实的熔池热负荷能否低于安全限值,仍有三方面要素值得被仔细斟酌。第一,一体化小堆的自身特性(如堆芯功率密度、冷却剂装量)与事故序列(如安全系统动作、堆芯坍塌时间),将深刻影响严重事故的早期进程,进而改变下封头内熔池的形
日前,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在厦门机场举行了民航快递厦门物流中心项目的奠基仪式,公司董事长(中航集团副总经理)王世翔、公司总经理叶祥春、党委书记施美君、公司董事、监事以及厦门航空港、厦门航空公司等有关领导出席并参加了民航快递厦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奠基仪式。总经理叶祥春表示,民航快递要追求卓越的服务品质,以网络建设为重点,以信息管理为导向,努力打造“民航快递”的时效品牌,建设一流企业。   民航快递有
期刊
海明威的名作《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诗人约翰·唐恩的诗句:“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鸣!”  “2010·3·11”这个日期会被日本人铭记。9.0这个恐怖的数字烙刻在他们的脑海,也议论在我们的口中。地震、海啸,人
期刊
日本大地震后,有关“2012”的话题再度喧嚣尘上。频发的天灾,战乱的人祸,让我们对未来忧心忡忡。  影视作品的渲染,故弄玄虚的预言,以及对未知自然的恐惧,让我们总有这样的担心:这个世界真的会走向终结么?那时候,站在荒野、废墟或者木筏上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其实探索恐慌的起源,“末日说”往往会不攻自破。面对传说中的2012,我们更应多一份安静和从容。    未来的担忧    3月11日,日本大地
期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次大的灾难之后,都会有世界末日的大讨论,这是公众恐慌焦虑情绪的集体宣泄,是族群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大海发怒了!海水咆哮着奔向岸边,所到之处,攻城掠地。  发生在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的日本9.0级地震以及引发的海啸,让无数人相信,2012真的要来了。恐慌、焦虑、无奈,甚至期待的心理在普通公众内心升腾、弥漫……于是,出现了抢购风潮,出现了醉生梦死,就连台湾的色情业
期刊
人类的发展需要哲学家的提醒,人类经济增长以及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灾难有时会远远大于自然灾害。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再盲目相信技术,相信增长,相信速度。    日本此次核泄漏,引发了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来最严重的核危机,全球各国都在反思大力发展核能的行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现有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厦门大学哲学系张艳涛副教授指出,发展或进步总是会付出一定代
期刊
面对地震海啸,面对家破人亡,面对核辐射,日本人表现了令人敬佩的冷静。即使在重灾区,一切依然充满秩序。  他们真的不悲伤,不害怕吗?还是他们把一切都包裹起来了?  《纽约客》记者欧逸文觉得在震后日本,可以看到一个遭受巨大灾难的民族,在天生的冷静和巨大的恐惧之间挣扎。    天生冷静    “忍耐、克制、有秩序。”这是《时代周报》记者张子宇出发之前对日本人作出的预判。几年前,他曾在日本短暂生活过几个月
期刊
3月13日,竹岛由香里本该在外地出差,可11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彻底打破了她的生活计划。地震带来的强烈晃动和持续的时间长度吓坏了她,好在她运气不错,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当一切晃动停下来后,她试图联络出差地点的联系人,却发现电话打不通了。这时,屋外的整座城市已经一片狼藉。  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在东北大学念书的中国留学生帅澄波正走在学校食堂到实验室的路上。地面开始晃动时,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