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展望: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来源 :福建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和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改进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回顾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总结不同学者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概念界定、测算方法,评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F 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1)05-0057-06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05.011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Nuraliya·Nur, WANG Cheng-j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hina)
  Abstract: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improving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is the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How to rationally and effectively make use of the limit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is,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and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improving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factors;Present situation;Prospect
   如今,我國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重视和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是农业发展战略的转折点。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改进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增长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差距的缩小、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农村也面临着“地由谁来种”的问题,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构问题[2]。
   我国一直高度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8年的一号文件中指出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未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始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在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基础上,促进农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从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提高生产率[3]。由此可见,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点,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密切相关,改善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呢?如何准确衡量及优化和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呢?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但是,学术界有关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综述类文献甚少,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各界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进步问题,然而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观点等方面缺乏有条理的总结,不利于后续开展深入研究[4-5]。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现有关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概念内涵、测算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概念与测算方法
  1.1 概念内涵
   资源分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话题,资源分配和配置效率的研究贯穿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源、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投入要素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实现产出最大化,资源要素的实际配置状态与有效配置状态存在差距。要找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需要准确地估算资源实际配置状态与有效配置状态之间的差距,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和分析为全面准确地衡量这种差距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    由以上研究者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概念界定可以发现,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就是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以往研究,我们可以把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定义概括为通过资源合理搭配,在相同产出实现成本最低的水平,或相同成本实现产出可能性最大的能力。从此定义看出,根据分析角度的不相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测算分为投入和产出导向的要素配置效率2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向配置效率指产出一定的前提下,投入可能压缩的程度。而生产要素的产出导向配置效率,是指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产出可能扩大的程度。所以,在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时,有必要考虑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研究的参考标准。
  1.2 测算方法
   要素配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关于测算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不断增多,测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基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以往研究中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2种方法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测算。
   从6个方面对2种测算方法进行对比(表2),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不需要设定函数也不需要价格数据,也不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但测算结果不太稳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虽然需要提前设定函数、参数,需要价格数据,还得无量纲化处理且有检验机制,但算出来的结果比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稳定,估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估算结果其更适合农业领域的应用[13-15]总体来说,2种方法在测算与评价效率方面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测算方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数据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
  2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现状
  2.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1.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比国内学者开展得更早,也更全面。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研究中,国外很多学者对孟加拉国的农业,尤其是水稻种植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16-19]。一些学者还评估了越南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20]。Sharma等[21]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夏威夷养猪产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种方法的测度均显示当地养猪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SFA算出来的要素配置效率普偏高于DEA,但数据包络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稳健。Ali等[22]、Tchale[23]、Samarajeewa等[24]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农户视角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配置存在效率损失,要素资源配置处于无效状态。Nhut等[25]基于截面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了农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Watkin等[26]对水稻种植农户7年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规模不变条件下的要素配置效率为71.2%。
  2.1.2 国内研究概况 中国学者也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全国层面,全炯振[14]运用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张乐等[5]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要素配置效率,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将会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刘晗等[27]研究中发现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且各个地区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中部地区的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高于东、西部地区。钱雪亚等[28]认为要素相对价格能左右要素配置效率,引入要素价格,运用SFA方法对中国2003-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并测算,得出要素配置效率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首要因素。王建斌[29]考虑到要素的相对价格是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随机边界模型来探讨要素价格波动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普通劳动、人力和物质资本的配置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姚凤民等[30]采用DEA方法对广东省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广东省的农业要素配置情况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且各区域的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投入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冗余,存在着调整的空间。从农户层面来看,王雪娇等[31]利用成本函数对农牧户肉羊生产过程中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曲昊月[32]运用DEA-BCC模型计算了2013年中国南方10个荔枝主产区农户的要素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低效产区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不同地区生产要素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差距很大。
   总的来说,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定义日益完善,利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按研究对象、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层次可以对国内外的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知:国外从农户视角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丰富;国内外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通用数据库或调研;国内外研究者大部分采用有参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没有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展开研究(表3)。
  2.2 研究成果: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因素
  2.2.1 制度层面因素 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优化农业和农村要素配置被明确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重点之一[33]。但实际却存在农业政策和制度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激励不够,使得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其中,城乡体制障碍是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国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了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配置,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34]。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用好政策。但是,宏观发展政策存在城市偏向的问题,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和资源配置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劳动力、资本等因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35]。非农业偏向的生产要素配置政策导致农业部门劳动力配置过度,资本配置不足[36]。农业补贴政策也会扭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导致农业生产中资源的无效率配置,导致农业福利和效率的损失[37-38]。也有学者指出,创新制度体系保障农民权力,将提高城乡资源集聚能力和配置效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39]。除了以上政策和制度以外,部分学者提出土地产权制度会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40]。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制度不合理会影响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41-42]。从这个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我们需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支持[43]。   2.2.2 非制度层面因素 非制度性因素也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其中,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农业科研力度等。国内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交通条件以及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会导致农户的生产要素不合理匹配,投入冗余会增多[44]。部分学者提出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将会制约农业发展,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41]。也有学者认为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增加、金融市场改善显著影响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配置扭曲现象[45]。董莹等[46]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业机械技术服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参与合作社有助于实现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罗其友等[47]研究发现江苏省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水平与农业产业结构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除此之外,部分学者研究得出户主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也是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48-50]。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受农业政策和制度,户主个人特征(年龄、性别等),受教育水平,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展望
   综上所述,各界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因素,得出了很多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但从研究方法、对象、内容、成果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完善:(1)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学者们在科技、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探讨了配置效率问题,已有的研究广泛应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等实证分析方法,潜类别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不用价格的OP协方差等方法也逐渐兴起。但总体上运用DEA-Malmquist,SFA-Malmquist,OP协方差等方法的研究很少,应在DEA和SFA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其他方法的运用。(2)研究对象上,关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中,许多国外研究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结论针对性较强,而国内较少从农户的角度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方面进行研究。农户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如何引导农户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特别关键,因此,着重考虑农户家庭本身,以微观视角对农户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农村经济的未来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研究内容上,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的获取,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行为等角度来展开细致的研究,呈现出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微观层面的发展规律。各界学者大部分从宏观政策、微观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国外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来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尽管调研的地区和产业各不相同,但实证结果均为一致,主要受农业政策和制度,户主个人特征(年龄,性别等),受到的教育水平,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已有既定的研究结论,制度层面和非制度层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才是各界研究者最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但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偏少,缺乏详细的微观调查数据的支撑。(4)研究成果上,国外学者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分析农业生产要素配置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且成熟,从已有的研究结论得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中存在要素的投入不平衡问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与国外已有的研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成果大多是围绕农业具体要素的配置效率或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展开研究。
   根据农业的本身特点及现有的研究文献,各界学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补充和深入扩展:(1)投入产出因素的匹配问题是运用DEA或SFA测算效率的重要部分。目前,现有的文献所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不太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增加研究样本,拓宽研究时间年限。加大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进一步增加评价指标,使得研究过程更加严谨、科学。尝试搭建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形成一套能够综合地反映现代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系统。进一步深化对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理论认识,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基础性理论分析和实践框架。(2)重视对农民的实地调查,真正地解决农业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抽样和整理收集的农户经营的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它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确保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切实有效,能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并从制度、法律、政策、社会发展等层面提出具体的政策保障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戎承法.县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王留鑫,洪名勇.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DEA-Malmquist指數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8,36(3):11-21.
  [3]曾博,李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产要素配置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6):134-138.
  [4]BRAVO-URETA B E,PINHEIRO A E.Efficienc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e:A Review of the Frontier Function Literature[J]. Agricultural &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1993,22(1):88-101.   [5]张乐,曹静.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配置效率变化的引入——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03):4-15.
  [6]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957, 120(3):377-391.
  [7]孫巍,盖国凤.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1998(3):27-29.
  [8]孙巍.基于非参数投入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0(1):22-26.
  [9]RICHETTI, ALCEU, REIS, et al.The soybean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Mato Grosso do Sul, Brazil[J]. Revista de Economia e Sociologia Rural, 2003.
  [10]牛刚.农业经营要素新论[J].生产力研究,2005(9):38-40.
  [11]管乃生,杨继瑞.农业增长中的要素配置:一般模型和绩效改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5):41-46.
  [12]刘晗,王钊.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2):103-109.
  [13]傅晓霞,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7):56-66.
  [14]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9(9):36-47.
  [15]范丽霞,李谷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科学,2012,34(1):109-119,128.
  [16]WADUD A,WHITE B.Farm household efficiency in Bangladesh: a comparis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DEA methods[J]. Applied Economics, 2000, 32(13):1665-1673.
  [17]ASADULLAH M N,RAHMAN S.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rural Bangladesh: the role of education revisited C∥ Routledge, 2009:17-33.
  [18]BALCOMBE K, FRASER I, RAHMAN M, et al.Examin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rice producers in Banglades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0, 19(1):1-16.
  [19]COELLI T, RAHMAN S, THIRTLE C.Technical, Allocative, Cost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Bangladesh Rice Cultivation: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607-626.
  [20]LINDE-RAHR M.Differences in agricultural returns: an empirical test of efficiency in factor input allocation using Vietnamese data[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32(1):35-45.
  [21]SHARMA K R, LEUNG P S, ZALESKI H M.Technical, allocative and economic efficiencies in swine production in Hawaii: a comparison of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9, 20(1):23-35.
  [22]ALI M, CHAUDHRY M A.Inter-regional Farm Efficiency In Pakistan′S Punjab:A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Study[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41(1):62-74.
  [23]TCHALE H.The efficiency of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Malawi[J].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9, 3(2):101-121.
  [24]SAMARAJEEWA,SUDARMA, RANJANI.An analysis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ow-calf operations in Alberta[D].Guelph: University of Guelph.   [25]DHUNGANA B R, NUTHALL P L, NARTEA G V.Measuring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y of Nepalese rice farm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4,48(2):347-369.
  [26]WATKINS K B, HRISTOVSKA T, MAZZANTI R, et al.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Allocative, Economic,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Rice Production in Arkansa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2014, 46(1):89-106.
  [27]刘晗,王钊,曹峥林.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其地区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4):70-78.
  [28]钱雪亚,缪仁余.人力资本、要素价格与配置效率[J].统计研究,2014,31(8):3-10.
  [29]王建斌.我国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34(23):129-132.
  [30]姚凤民,朱美金.广东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其优化[J].地方财政研究,2019(8):89-98,112.
  [31]王雪娇,肖海峰.我国农牧户肉羊生产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3):88-93.
  [32]曲昊月.荔枝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测算与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9-43.
  [33]郑宏运,李谷成.城乡政策偏向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7):79-92.
  [34]任鑫,薛宝贵.生产要素单向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研究[J].人文杂志,2016(7):49-54.
  [35]李谷成,李芳,冯中朝.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对13省1486种植户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206-217.
  [36]王颂吉,白永秀.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7):31-43.
  [37]高峰,王学真,羊文辉.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49-52,80.
  [38]钟春平,陈三攀,徐长生.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5):167-180.
  [39]简永福.保障农民权利的制度创新——城乡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机制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12):68-77.
  [40]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38-47,205-206.
  [41]史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经济互动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7,33(8):142-145.
  [42]盖庆恩,朱喜,程名望,等.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7,52(5):117-130.
  [43]蔡昉.改革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与重新配置[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2-12.
  [44]廖文梅,袁若兰,王璐,等.社会化服务、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6):978-987.
  [45]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1,46(5):86-98.
  [46]董莹,穆月英.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能力的作用——基于PSM-SFA模型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19(10):64-73.
  [47]罗其友,宫连英,陶陶,等.中国农村经济运行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1994(6):23-25,19.
  [48]DHUNGANA B R,NUTHALL P L,NARTEA G V.Measuring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y of Nepalese Rice Farm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4,48 (2):347-369.
  [49]KHAN H,SAEED I.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Allocativ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omato Farms in Northern Pakista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1080-1090.
  [50]MUSEMWA L, MUSHUNJE A, MUCHENJE V, et al.Factors affecting efficiency of field crop production among resettled farmers in Zimbabwe C∥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3.
  (責任编辑:陈文静)
   收稿日期:2021-03-22
   作者简介:努尔阿力亚·努尔,女,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王成军,男,1977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E-mail:cjwang_77@126.com)。
其他文献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未经注释的甘薯(Ipomoea batatas)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43个bHLH转录因子,对其保守结构域、motif组成、染色体分布情况、系统进化以及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Fob)胁迫下和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bHLH结构域约由5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1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在50%以上;74.8%(107个)的家族成员具有E-盒结合活性,56.6%(81个)的家族成员具G-盒结合活性.bHLH基因在15条染色
以黄毛草莓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1个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基因FnbHLH68的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MN879282).序列分析显示,FnbHLH68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161 bp,编码386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黄毛草莓FnbHLH68氨基酸序列与森林草莓FvbHLH6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5%.进一步从黄毛草莓基因组DNA中克隆了FnbHLH68上游1849 bp的启动子序列pFnbHLH68(G
以新疆核桃主要栽培品种‘温185’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控制氮素形态的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采用离体根法,通过研究不同氮素形态下核桃幼苗各径级根系呼吸速率的差异,揭示氮素形态对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节的变化,氮素形态处理下的根系呼吸速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7月份达到最大值;比根呼吸速率随着根系径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1径级<第2径级<第3径级),根表面积呼吸速率随着根系径级的增加而增高(第1径级>第2径级>第3径级);根表面积呼吸速率(除5、7月份)和比根呼吸速率(除6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cephalic acupuncture therapies com-monly used in the clinic on promoting nerve func-tion rehabili
在浙江省临安区於潜镇南山村实验林场,设置毛竹林、6年生毛竹萌芽杉木混交林(简称竹杉混交林)、毛竹萌芽杉木混交林去除毛竹后形成的杉木林(简称去竹杉木林)、萌芽杉木林(简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电导率在不同氮肥浓度投入后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土壤电导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DDSJ-308电导率仪对3种类型土壤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时间的电导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种类型土壤的电导率随氮肥投入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氮肥投入浓度条件下,沙土各土层电导率变化较大,15~20 cm土层的电导率值最高;壤土与黏土不同土层间电导率变化较为一致,在低氮肥浓度投入时,同一土层电导率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Sanqi(Radix Notoginseng)on cerebral hemorrhage in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by in-vestigating p
在福建省大鹤国有防护林场选取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相似,林分年龄为8年生,密度分别为25000、30000、35000和40000株·hm-2的米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密度下竹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11个土壤质量指标差异,并计算各密度梯度米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全磷含量逐渐减少,全钾含量则逐渐增加;随着林分密度增大,脲酶活性先升高后趋于平稳
针对水源中氨氮微污染顽疾,从微生物群落特征(多样性、丰度)的角度探究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生物活性炭(BAC)的氨氧化机制.结果表明:BAC上的微生物(细菌、古菌)群落结构与其所处滤池水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且其多样性高于水体.此外,BAC上具有硝化功能的微生物以古菌为主(占总古菌的77.72%),而水样中细菌和古菌的硝化功能均不显著.对BAC上功能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
为了提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纳米纤维的力学强度,以纳米纤维素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为增强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NC/PMMA纳米复合纤维,考察了CNC添加量对CNC/PMMA纳米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C可均匀分布在电纺液和PMMA基体中,所制备的CNC/PMMA纳米复合纤维表面光滑,形貌规整.随着CNC添加量的增大,纳米复合纤维直径从1.37μm减小到0.48μm,表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