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于中国画学传统的写实改良和相关思想主张,一直是美术史界、美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阐读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流变与艺术特点,论述了其早期笔墨线条“旧学”功底的积淀,对后来深入艺术本体层面的画学改良所起到的作用.这些讨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徐悲鸿与中国画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评判中国画现代发展进程中“新”、“旧”转换的辩证关系,都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富有建设意义的思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于中国画学传统的写实改良和相关思想主张,一直是美术史界、美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阐读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流变与艺术特点,论述了其早期笔墨线条“旧学”功底的积淀,对后来深入艺术本体层面的画学改良所起到的作用.这些讨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徐悲鸿与中国画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评判中国画现代发展进程中“新”、“旧”转换的辩证关系,都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富有建设意义的思考.
其他文献
2021年9月25日,青岛水彩画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系列邀请展——青岛水彩”,反映了全国美术界对青岛水彩的肯定和厚爱.我们也希望通过展览,将青岛水彩画的发展脉络展现出来,供深入剖析、研究.这对中国水彩本土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青岛水彩画也是一个鞭策和促进,更是青岛水彩画的一份丰硕成果.
探讨中国的抽象艺术,不仅须要对照欧美等西方国家抽象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更要深究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和东方哲学对中国抽象艺术发展方向及内在逻辑的影响.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罗湖美术馆承办的两届“空间的再造——深圳抽象艺术展”不仅展现出西方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更立体而深入地呈现出西方抽象艺术在进入中国后所经历的创新及改造.
在近百年来中国艺术设计史的体系中,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一批具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家开始探索一条新的艺术路径,尝试把中国文化与国际表达相结合,通过跨界融合带来一种新的艺术方向.庞薰莱与张光宇是两个不同背景却有着共同探索经历的跨界艺术家和设计家.庞薰栗先去法国巴黎学习的国际、西方的艺术,回来后又发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重要的东方艺术之根.而张光宇受到过传统民间艺术、传统绘画的影响,因在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担任设计部主任之便,接触很多国际上新的艺术又学习国际的艺术语言,无论是墨西哥籍美国装饰艺
军旅版画家贾力坚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始终坚持木刻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不断深入探索并发掘油印套色的可塑性.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其创作主题经历了从部队到英雄再到人民的三次转换,主题转换源自贾力坚对革命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刻,而这个转换过程也客观体现了贾力坚以木版刀痕塑造具有版画语言特色的民族史诗的艺术理想.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的艺术理论教材,从出版到现在,已逾二十载.一本教材,能够连续出版20多年,这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还是不多见的.其原因,诚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负责同志所说,主要是社会的需求,是全国各地众多高等院校教学的需求.本书从世纪之交的初版,到2010年的修订版,再到现在的第三版,基本上是10年左右修订一次,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广大使用本教材的高校教师的要求.
在工具理性化的图像时代,大写意水墨画的式微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本文通过对马锋辉大写意水墨与写生作品的评析,梳理了画家在笔墨理路上与传统构成的内在联系,研判了他以宿墨表现松、荷、梅、蕉等题材所呈现出的当代精神,并认为画家所秉持的“写生”不只是到生活现场寻找可入画的题材,更是到生活对象中寻找笔墨之“气”和笔墨之“势”,以此滋养当代中国画的“神气”、 “灵气”和“生气”.作者认为,马锋辉的水墨画是从海派择取圆润用笔的苍劲骨力,并由圆润转为方苍,而湿濡之墨则为这种风骨糅入了秀雅静逸、雄浑壮伟之气.马锋辉对水墨艺术
“老先生们”展览通过重塑画室和沙龙独有的氛围,重现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的私人会客厅、巴黎的露天咖啡馆等一系列元素,分析20世纪上半叶法国大师们的作品和成就,并论述他们与中国美术留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对其艺术影响.同时,就如何将展览主题如同戏剧一般在观众面前演绎出来,平衡展览的学术性和趣味性,以及如何让观众在展览中获得沉浸感等问题,是该展览与本文所要解决和阐述的.
格里高列斯库作为罗马尼亚现代艺术的先驱,在该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绘画技巧全面,作品多以罗马尼亚的乡村风景作为绘画主题,这些描绘农民生活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里高列斯库一生经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转变,画面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自然主义宁静和恬淡的“田园诗歌”意境是他不变的主旨,其绘画不仅影响了当时罗马尼亚现代画坛,而且这些作品记录了19世纪中后叶罗马尼亚乡村的全貌,对研究罗马尼亚乡村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本文以画家的人生经历和绘画语言来对其完整研究和呈现.
徐悲鸿的艺术与精神日久弥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仍绽放璀璨之光.本文通过分析徐悲鸿著述中对于中国画发展观研究、中国艺术宏观研究、艺术家研究与外国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树,较为全面地展现其艺术思想.将徐悲鸿著述作为具体而鲜活的实例进行重新解读,对于繁荣新时代画坛、展示中国艺术的特质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汉画像石是汉代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其整体的艺术形态与绘画接近,俗称画像石.现存汉画像石,大多为石祠堂、石阙以及石椁的建筑构件与构成石板,因其承载着汉人死后升天的思想观念,其装饰形象生动形象记录和反映了汉代的社会背景,蕴藏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又具体反映了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同时,画像石形象的装饰语言也受地域影响,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