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生乐学文言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虽离现在有成百甚至上千年,但它们承载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特别是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学好初中文言文,不仅能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灵情感。因此,帮助初中生乐学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入手:
  一、诵读,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声情并茂地将优美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口诵与耳听相结合,同时进行读思听,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好地培养文言语感。
  例如,在教学《三峡》这类优美的文言散文时,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具体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懂意思,读出感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诵读,采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教师范读、自由诵读、指名读、小组齐读、聆听专家诵读,等等;接着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点拨诵读中应注意的停顿、语气及情感把握等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反复诵读,点拨文章的重难点所在,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品读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将文言文的神韵化作自己的语言素养,真正成为自己的血肉,使文言文学习成为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享受。
  二、活译,提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是真功夫。除了学习课内文言文,还要增加一些可读性强的文言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乐学。这当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活学活译。
  1.对译法:就是将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单音节翻译成双音节,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
  2.删补法:把句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把句中无意义的字(虚词,偏义词)删掉;
  3.移猜法:把句中的倒装句还原成正常语序,根据上下文推断没学过的字词的意义。
  例如:某君善搞笑。一日,有妇立于门前,其侧一狗卧。某谓众人曰:“吾能以一字令妇笑,一字令妇怒。”众不信。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妇果大笑。复跪于妇前呼曰:“娘!”妇转怒而詈。某顾谓众人曰:“何如?”(《一字搞笑》)
  善:善于;果:果然;顾:回头看。这些采用对译法。“詈”根据上下文推断为“骂”的意思,是移猜法。“有妇立于门前”还原成“有妇于门前立”是移猜法。
  此外运用删补法,课本文言文《桃花源记》中“(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省略主语和宾语。“林尽(于)水源”省略介词。《〈论语〉十二章》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谓语。“夫战,勇气也”“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时“也”和“之”都可以删掉。
  三、设问,激思考
  文言文经典篇目是课堂学习文言的重要载体。利用好文本,把握其独特内涵,巧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设计好课堂的问题,既体现文本要义,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让学生要说、乐说和敢说。
  例如,教《小石潭记》这一课,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柳宗元情感有没有变化?然后下面又设计三个问题跟进:如何体现这个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巧设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联系诗人的各个方面,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文本的学习,把握柳宗元思想情感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目的。再如,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就设计“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愚公到底愚不愚?”这样的问题,先请学生进行自由辩论,再请学生代表进行正反方辩论总结。这样创造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才辩论能力。
  四、领悟,润文化
  文言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文言文,获得考试好分数,更是要吸收中國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既要注重“言”的夯实,更要注重“文”的熏陶。学了《指南录后序》,让学生知道文天祥九死一生冒险经历后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领悟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学了《爱莲说》,让学生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形象,领悟了周敦颐不慕名利的精神追求和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学了《出师表》,让学生领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奉献;学了《岳阳楼记》,让学生领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美德,彰显着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学习经典文言文,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德行高尚的优秀人物学习,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是滋润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帮助初中生乐学文言文,既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教师只有善教使学生乐学,才能开辟出卓有成效的文言文学习之路:让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真切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进而获得文言知识,提升文言能力,提高文言素养,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充满了愉悦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226215)
其他文献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建议。2014年,国家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部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通过国家先后颁布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最终确立了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诵读法重新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特级教师韩军在其发表的“新语文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的识字要求为:'1600字左右',写字量为'800字左右。'低年级阶段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笔者本着
散文是一种极具审美特质的文学体裁,审美教育作为散文教学的重点,是近年来散文阅读教学努力提升的一个方面。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中散文审美提升陷入了困境。如何突破散文审美困境,就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为课堂教学松绑  与小说、戏曲等文体相比,散文虽然内涵深刻,不过它的情节性不足,所以,许多学生对散文都不感兴趣。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手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
陆机《文赋》中写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中国古人早已提出了文学创作中关于灵感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灵感”的解释是
“道德是内心的自觉,重在唤醒;法治是外显的规范,强调认同,二者结合,方能相得益彰,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我深切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哲学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以“横向管理、学段评价”的课题研究为契机,用科研撬动学校的整体发展。科研产生了“羊群效应”,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
不论是对于哪一个阶段的作者来说,写作都是激活思想并将之固化于纸面的过程,都是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活动。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心理活动、性格、兴趣等因素,主动研究网络信息时代高中年龄段学生的普遍兴趣点和关注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激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下笔,让他们不再畏惧写作,甚至将写作作为交流思想、切
小学生初写作文,很有些平淡如水、空洞无物,或者胡编乱造、状如瘪三的东西。个中原因用“言之无文”指代颇不具体,实在就是缺少细节描写所造成的;至少,有这方面因素。但学生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写、不能写,他(她)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相关技巧。为此,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一定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技巧的专项培养,是必要的。  一、观察习惯的养成和描写技巧的掌握  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在这儿,是为学生日后
由近些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考查点可以看出试卷的考查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个性化阅读拓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以高考试题为依据,发现阅读解题中可程序化的部分,不断增加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一、链接储备,调动知识积累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表意符号及系统概念,文学类文本阅读也不例外。规范的术语是答题得分的要点,学生只有掌握好这样一套语言,才能更快捷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什么样的知识能够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什么样的课程最能帮助学习者应对未来的挑战?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简称武侯实小)建校于2004年,定位为小区配套的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