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归纳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认为仅依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构培训模式均难以培养核应急管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出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核应急;跨学科;知识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14-02
  一、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核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首要技术手段,安全发展核电是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市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核能与核辐射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核应急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核应急人才培养日趋重要。
  (一)核应急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
  切尔诺贝利、福岛等事故的教训表明,若未能迅速将事故控制于场区内,就容易引发火灾、核泄漏、社会恐慌、人员伤亡等相互影响的衍生事故场景,形成非常规的灾害链式演化效应,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此类问题机理复杂,往往需要核电、环安、医疗救援等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人才在应急管理人才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协同应对与处理。这对核应急人才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在纵向上,作为处理特定核事故场景的专业人才,要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且在横向上,作为复杂非常规突发事件响应的应急人才,需要清楚了解核事故演化的一般规律,理解应急管理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核应急知识与自救他救的基本技能,以形成跨学科知识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图1)。
  (二)跨学科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是核特色高校的历史使命
  遵照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核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的指示和《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统一部署,依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2014]6号文,设立以南华大学、苏州大学等为依托单位的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南华大学已建成以“核燃料—核技术—核环境安全—核能经济产业—核应急管理”为主线的核能安全开发与应用的学科链,基本具备培养核应急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跨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环境。因此,培养具备核安全专业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核应急人才,已成为部分核特色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强化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将跨学科应急管理共性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对拓宽学生就业面,全面增强学生学习与就业自适应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及时有效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输送优秀的核应急人才,对我国核能产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现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一)院校长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现阶段,专门针对跨学科核应急人才需求的院校培养模式仍十分罕见,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纵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围绕特定职能展开,为了更好地迎合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学人才培养的类型和主要方式仍是按学科、专业进行划分,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本专业内的知识,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定向管理和技术工作所需的技能,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这种培养模式没有将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提升到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割裂了学科、专业间的横向协同作用,培养出的定向专业人才不具备环境自适应性,无法满足复杂、不稳定环境下的核应急响应需求。
  (二)专业机构短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德、美、英、加等先进核大国以提高核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自愿者的核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强化公民的核应急救援意识、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为目标,形成了一套涵盖培训制度、课程体系、培训方法等各方面科学系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IAEA 2010;蒋铭敏 2009;姜文华2012),为国内刚起步的核应急培训事业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专业机构的核应急培训模式以核应急响应亟需的横向跨领域知识与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具有专业化、效率高、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然而,与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培训时间过短,内容不够深入,人才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培养出的应急人才环境适应性不足。
  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思路
  核应急人才既要精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跨学科的应急管理共性知识,这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焱 2011)。南华大学核应急培训基地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的优势教研资源,积极探索跨学科知识研究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建立纵横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框架
  跨学科人才在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应对能力。国内虽已形成成熟的“专业培养”与“双学位”“辅修”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但学科知识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学生的知识融合运用程度均未真正达到跨学科培养的内涵要求。因此,有必要设置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共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现行各专业培养方案探索具体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框架,整体考虑综合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流程。
  (二)建立系统的跨学科知识课程体系
  全面、权威、实用的理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现行高校均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而针对特殊的跨学科的横向核应急共性知识需求,缺乏可参考借鉴的规范与成功案例,相应的课程与教材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我国实际核安全现状与趋势,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跨学科共性知识课程体系,是成功培养核应急管理人才的必要途径。
  (三)设计有效的跨学科技能实训机制
  系统、高效、可靠的技能实训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为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与熟悉运用提供实际操作与训练的环境,是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需要围绕特定核事故对应急技能的需求,结合高校现有“核应急设施、设备”等专业实训资源,设置如“核应急演练”、“核应急仿真”、“指挥协调”、“协同决策”等跨学科应急共性知识相应的实训计划与流程。
  (四)建立高素质的跨学科教师队伍
  跨学科知识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某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跨学科核应急共性基础知识;作为跨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通晓核应急共性知识,还要了解应对核事故灾害链不同场景所需的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加强跨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共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aurentF.Carrel.TrainingCivilservants For Crisis Management.JournalofContigenciesand CrisisManagement,vol.8. 2000,(4).
  [2]姜文华,孙健,来永芳.渉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
  [3]卢文刚.中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
  [4]蒋铭敏.加拿大核化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方案[J].人民军医,2009,(3):152-153.
  [5]李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培训未来核安全科学家[J].世界科学,2011,9(9):51-52.
其他文献
摘要:纯物质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是重要的化工物性,基于p-V-T状态方程推算饱和性质是化工熱力学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其计算原理严格,计算过程工作量大,往往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本文用Aspen软件,选择工业中常用的PR状态方程模型,计算纯物质的饱和热力学性质,能有效改善因计算量大、过程复杂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状况,并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加深概念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Aspen;化工热力学教学;饱和热
摘要: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反思当前小学数学几何形体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从设计几何形体作业联系生活,谈谈对在几何形体作业设计上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72
摘要:如何将幼儿文学教育的特色融入幼儿的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环境,为我园开展回归儿童意义的文学研究提供操作和实践的平台。我们潜心思考,努力尝试:从解读文学作品、把握区域设置的主线,到多元实施凸显文学教育的特性,再聚焦学习方式,彰显特色材料的可玩性,等等,不仅促进了教师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拓展了区域活动的实施途径,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
摘要:随着医药科技高速发展,药学工作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但当前药学教学模式未能适应,存在诸多不足,亟需转变其教学模式。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多举措构建起多元立体化的药学教学模式,以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药学工作模式需求。  关键词:药学工作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4
摘要;北方工业大学材控本科学生党支部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的共建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了支部共建(Ground)、难题共解(Gathering)和文娱共乐(Geniality)的“3G”模式,用其指导共建活动和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共建;“3G”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95-02 
摘要:近几年,我校招收了数量不多的外国留学生,通过对34名巴基斯坦和非洲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与中国学生的交流状况,处理各种人际冲突的方式以及他们的文化适应状况。针对外国留学生来华后的教育和生活状况,在文化宣传、教学、生活和管理服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提高我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并为其他院校的留学生工作提供参考。  關键词:留学生教育;文化交流;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6
摘要:传统文化维系了古代的统治,凝聚了古人的心,只有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才能有根基地发展民族未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思想多存于文言文与古诗词中,本文从提升学生认知、吸引学生热爱和深化学生理解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81-02  任何一个历史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亦对立项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济南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开展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讨提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名校建设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研究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探索了几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建立了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谋求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校企双栖双管双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构建了“3台3化”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重的育人特色;创新了校政企共建实训基地机制;进行了“双融、三基于”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途径;专业建设;“3台3化”模式 
摘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一位新手教师为例,通过对其专业发展之情感、生活等相关情况的描述,试图找到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27-02  新手型教师任教的最初几年,是他们走向社会,进入学校,开始真正教学工作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新手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