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就是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他们的诗歌有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气质,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他们独特的诗风也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本文将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等方面对三曹的诗歌进行比较。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
作为诗坛的领袖,"三曹”的风格各不相同。曹操的诗雄浑壮阔,振奋人心;曹丕的诗细腻柔美,感情丰富;曹植的诗则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虽然风格不同,但它们的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乐府诗中汲取民间创作的养分,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五言诗的形式为多数诗人熟练掌握并发展下去。
一、思想内容
(一)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操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他虽然是一个文学家,但首先是个政治家,研究曹操的文学创作,则必定涉及政治上的功过是非与评价问题。建安时期思想解放,各家思想众说纷呈。而曹操的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很难将他的思想归于哪一家,无论把曹操划入哪一家学派,都是不合适的。曹操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他的政治实践和诗文中都有体现。他兼具法儒道三家思想,并把这些思想的精华运用到他的政治实践中。他是把法、儒、道诸家思想的进步因素吸收起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曹操之所以有作为,同他兼收各家思想的积极成分是分不开的。当然,也要看到曹操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对曹操诗歌思想内容的研究并不多。一方面,曹操的一些诗歌,反映了离乱的社会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但另一方面,他也写了一些感叹人生无常、追求长生的消极思想的诗,体现出诗人思想的矛盾性,这种思想对晋代诗歌颇有影响。在以后的有关曹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中,对曹操诗歌的思想性问题也有涉及,但所论不多,而且以肯定为主。他的诗歌也反映了战乱中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所以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具有多样性。
(二)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百年的曹丕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收获,但比之曹操、曹植的研究,无论在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略显不足。但我们也要秉持公正的态度来评判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曹丕诗歌内容狭窄,思想性不强。有的文学史认为,曹丕当了皇帝,由于动乱年代渐渐过去,社会生活比较安定,他在宫廷中便渐渐地腐化起来,这就影响到了他诗歌的风格。同建安其他诗人的苍凉悲壮比起来,在政治思想上他也表现出了缠绵悱恻的哀情。他写了很多游宴之类的诗,悲叹年华易逝,透露出人生若梦的颓废情绪。他还模仿乐府,写男女相恋和别离之情。由于生活的空虚苍白,他的诗歌题材狭窄,感情淡薄,看不见社会动乱的影子。在他的一些诗中,多少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对人民表示了微薄的同情。但由于感受不深切,写得不够深刻,因此,曹丕诗歌的社会价值较低,他远不如曹操和曹植在创作上的成就。虽然如此,我们也要对他诗歌中积极的部分给予肯定。
(三)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关曹植的思想问题,探讨的文章不多。有的文学史认为,曹植的幼年是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度过的。他生在乱世,长在军中,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在父亲的教导下,立下了救时济世的伟大志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是曹植思想的核心。
公元前220年曹操死,曹丕即位,以此为界,曹植的生平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诗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曹操在世时,他过着贵公子的生活,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由于他生在乱世,长在军中,所以悲悯民生和慷慨大志是他前期作品的主题。他的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抱负,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尽管文采斐然,却从不以文人自居。如前期诗歌《白马篇》,抒发了曹植的报国之志,非常具有代表性。曹植上台后,他被闲置、被冷落、甚至被迫害。当他感到建功立业的希望完全破灭的时候,便只能放下抱负。如后期诗歌《赠白马彪》,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压迫以及作者对曹丕迫害手足的抗议。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研究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
二、 艺术特色与风格
(一)曹操诗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曹操诗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是历代研究者都注意探讨的问题,近代以来,在这方面渐渐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如刘师培所说的建安文学的四个特色——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等,其中清峻、通脱都是曹操诗文的特点。鲁迅将建安文学的特色归结为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和慷慨,并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他认为清峻、通脱是时代使然,但与曹操的作风有很大关系,他的简约严明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文章,影响了一代文风的形成。曹操诗文很有气魄,也是以"气”为文的一类,所以也有"壮大”的特点。而慷慨这个建安作家和作品普遍具有的特点,在曹操诗文中表现得也更加明显。谭正璧的《新编中国文学史》认为,曹操有他自己的个性,他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诗歌最能体现曹操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但这种慷慨激昂,并没有一览无遗地表露出来。它的基调是深沉的,在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浓厚的情感,显得十分苍劲有力。曹操的诗歌有浓烈的抒情气氛。那些高歌自己理想的诗,是积极浪漫主义的;那些描写社会动乱的诗,则是现实主义的。但在那些质朴的叙述史实的诗中,也贯注着自己的爱憎,可以说是情胜于辞、质胜于文。
慷慨悲凉和质朴自然是曹操诗歌的总体风格。慷慨悲凉虽然是建安文学的风格,但在他的诗歌中表现最突出。从现存曹诗看,基本上都能显示出这两个特色。在叙事性诗歌中,曹操多选择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具有诗史的容量,这类诗是属于现实主义的;曹操也会写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这些诗歌感情很浓烈,境界开阔,意境深远,富有很浓的浪漫主义精神。而悲壮美与悲凉慷慨及其他特色是密切相关、基本一致的。
(二)曹丕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曹丕诗歌的显著特色是它的民歌化。曹丕作诗更明显地倾向民歌化。他在各体歌谣的创作上比曹操更努力。他的诗歌很接近乐府民歌,大都明白自然,不加雕饰,如同白话,确是通俗化的语言,其实也就是语言民歌化。民歌化是建安诗的一大特征,也是曹丕诗歌的主要特征。曹丕的诗歌形式多样,各种体制的都有,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直率纯真,言简情深;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语言优美简练,明白如话;比兴手法的运用;夸张和映衬。曹丕的诗感情真挚,寓意深远,勇于暴露现实,语言凝练警策,具有质朴生动的艺术特点,读者被诗人所构成的独特意境和感人至深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心灵。 建安时代的诗歌十分注重抒情,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他的抒情和语言上的民歌化,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上。同时,曹丕的诗歌还提倡"诗赋欲丽”,也比较注重诗歌的文采,“清丽”是他五言诗的最大特点。
(三)曹植诗的风格与特色
曹植留下了丰富的诗和文赋,诗歌伟大的诗人。浓厚的个性特点和时代风格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
曹植的诗,表现哀感的最多,他的风格清隽流丽,是他自创的一种风格。曹植诗在形式上有四个特点:铸词的警炼、工于发端、对偶的运用、声韵的协律。曹植诗与古诗不同之处是调、字、声。调:古诗不尚矜持,曹植独工于发端。字:古诗不假烹炼,曹植则用字必工。声:古诗节奏天然,曹植则平仄协调。如《情诗》"游鱼潜水戏,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雾唏”皆音调铿锵,开以后声律风气。
曹植的诗歌有他自己的风格。曹植的诗在建安诗人中更富于形象化,在语言上也别具特色,凝练而又平易,秀美而又充实,华茂而又质朴。曹植诗歌充满对宏远理想的追求,对现实束缚与迫害的挣扎与反抗,诗人又善于运用壮劲恢阔的形象、比喻寄托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这就构成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的基调。由于曹植前期生活顺遂,他的诗歌基调是激昂、开阔的。后期遭遇挫折,壮志难酬,感情则表现为慷慨不平。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
(一)曹操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为大家所承认的,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不仅因为曹操开一代新文风,而且因为他的乐府五言,直写汉末史实,抒发慷慨悲凉之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汉乐府有所革新。四言诗独步建安文坛,给这一即将衰颓的诗歌形式以新的活力。曹操的四言诗摆脱了《三百篇》的旧套,五言诗也渐脱汉乐府的束缚。曹操也是大力推行乐府诗转向诗人诗开端的人,他的乐府诗开始了乐府诗向诗人诗演变的过程。
此外,曹操的诗歌还具有悲凉、苍劲的艺术风格,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曹操也是建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具有建安文学悲凉慷慨、刚毅的风格。他创作时间最久,诗的质量最高,把这一风格表现得很明显。他也带动了其他诗人进行创作。曹操的诗歌风格很独特,他的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后世文学也影响颇深。
(二)曹丕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对曹丕诗歌思想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曹丕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地位的评价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对他的《燕歌行》较为注意。有人认为,曹丕诗歌的社会价值较低,他创作上的成就远不如曹操和曹植。但《燕歌行》是曹丕诗歌中最出色的一首。这首诗是学习民歌的优秀产物,感情委婉,语言秀丽,无论思想上或是艺术上的成就都较高。曹丕是"汉音”和"魏响”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开拓者。因此,在建安文学中,曹丕是成就最高的。他的诗具有"汉音”的风格,表现出丰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同情,凸显了建安文学社会战乱的主题,把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深刻地揭露出来,超过了其他的建安诗人。同时,他的诗歌更通俗化、民歌化。作为"魏响”的开拓者,曹丕从理论上倡导"纯”文学的写作,以领袖的身份实行诸儒与文学的分化措施,并在创作实践上加以影响。
(三)曹植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曹植的文学成就被给予很高的评价。曹植是五言诗发展的开拓者。有的文学史从曹植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由于他的诗歌在自己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较为突出地反映了时代的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确是建安时代的代表诗人。曹植的诗歌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乐府诗创作是在民歌的基础上作艺术加工,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民歌。建安文人都学习民歌,然而曹丕等人都有模仿民歌的痕迹,一般都偏于质朴,缺乏个性;六朝的诗歌又流于绮丽;只有曹植的诗歌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又富于个性。他对五言诗的奠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植也是一个众体兼擅的作家,因为他的文章辞赋也写得很好。曹植还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进行抒情,来表达个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他的作品很讲究藻饰。他认为诗文的藻饰比形式更为重要,所以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采。
综上所述,三曹诗歌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但不可否认,他们都在自己所擅长的风格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境遇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表现出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风骨与文采完美地结合,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诗人的成就。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的三曹,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局面,使后世的文学受到建安风骨的影响,还影响了诗歌的特征,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
作为诗坛的领袖,"三曹”的风格各不相同。曹操的诗雄浑壮阔,振奋人心;曹丕的诗细腻柔美,感情丰富;曹植的诗则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虽然风格不同,但它们的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乐府诗中汲取民间创作的养分,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五言诗的形式为多数诗人熟练掌握并发展下去。
一、思想内容
(一)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操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他虽然是一个文学家,但首先是个政治家,研究曹操的文学创作,则必定涉及政治上的功过是非与评价问题。建安时期思想解放,各家思想众说纷呈。而曹操的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很难将他的思想归于哪一家,无论把曹操划入哪一家学派,都是不合适的。曹操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他的政治实践和诗文中都有体现。他兼具法儒道三家思想,并把这些思想的精华运用到他的政治实践中。他是把法、儒、道诸家思想的进步因素吸收起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曹操之所以有作为,同他兼收各家思想的积极成分是分不开的。当然,也要看到曹操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对曹操诗歌思想内容的研究并不多。一方面,曹操的一些诗歌,反映了离乱的社会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但另一方面,他也写了一些感叹人生无常、追求长生的消极思想的诗,体现出诗人思想的矛盾性,这种思想对晋代诗歌颇有影响。在以后的有关曹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中,对曹操诗歌的思想性问题也有涉及,但所论不多,而且以肯定为主。他的诗歌也反映了战乱中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所以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具有多样性。
(二)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百年的曹丕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收获,但比之曹操、曹植的研究,无论在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略显不足。但我们也要秉持公正的态度来评判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曹丕诗歌内容狭窄,思想性不强。有的文学史认为,曹丕当了皇帝,由于动乱年代渐渐过去,社会生活比较安定,他在宫廷中便渐渐地腐化起来,这就影响到了他诗歌的风格。同建安其他诗人的苍凉悲壮比起来,在政治思想上他也表现出了缠绵悱恻的哀情。他写了很多游宴之类的诗,悲叹年华易逝,透露出人生若梦的颓废情绪。他还模仿乐府,写男女相恋和别离之情。由于生活的空虚苍白,他的诗歌题材狭窄,感情淡薄,看不见社会动乱的影子。在他的一些诗中,多少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对人民表示了微薄的同情。但由于感受不深切,写得不够深刻,因此,曹丕诗歌的社会价值较低,他远不如曹操和曹植在创作上的成就。虽然如此,我们也要对他诗歌中积极的部分给予肯定。
(三)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关曹植的思想问题,探讨的文章不多。有的文学史认为,曹植的幼年是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度过的。他生在乱世,长在军中,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在父亲的教导下,立下了救时济世的伟大志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是曹植思想的核心。
公元前220年曹操死,曹丕即位,以此为界,曹植的生平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诗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曹操在世时,他过着贵公子的生活,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由于他生在乱世,长在军中,所以悲悯民生和慷慨大志是他前期作品的主题。他的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抱负,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尽管文采斐然,却从不以文人自居。如前期诗歌《白马篇》,抒发了曹植的报国之志,非常具有代表性。曹植上台后,他被闲置、被冷落、甚至被迫害。当他感到建功立业的希望完全破灭的时候,便只能放下抱负。如后期诗歌《赠白马彪》,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压迫以及作者对曹丕迫害手足的抗议。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研究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
二、 艺术特色与风格
(一)曹操诗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曹操诗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是历代研究者都注意探讨的问题,近代以来,在这方面渐渐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如刘师培所说的建安文学的四个特色——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等,其中清峻、通脱都是曹操诗文的特点。鲁迅将建安文学的特色归结为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和慷慨,并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他认为清峻、通脱是时代使然,但与曹操的作风有很大关系,他的简约严明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文章,影响了一代文风的形成。曹操诗文很有气魄,也是以"气”为文的一类,所以也有"壮大”的特点。而慷慨这个建安作家和作品普遍具有的特点,在曹操诗文中表现得也更加明显。谭正璧的《新编中国文学史》认为,曹操有他自己的个性,他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诗歌最能体现曹操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但这种慷慨激昂,并没有一览无遗地表露出来。它的基调是深沉的,在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浓厚的情感,显得十分苍劲有力。曹操的诗歌有浓烈的抒情气氛。那些高歌自己理想的诗,是积极浪漫主义的;那些描写社会动乱的诗,则是现实主义的。但在那些质朴的叙述史实的诗中,也贯注着自己的爱憎,可以说是情胜于辞、质胜于文。
慷慨悲凉和质朴自然是曹操诗歌的总体风格。慷慨悲凉虽然是建安文学的风格,但在他的诗歌中表现最突出。从现存曹诗看,基本上都能显示出这两个特色。在叙事性诗歌中,曹操多选择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具有诗史的容量,这类诗是属于现实主义的;曹操也会写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这些诗歌感情很浓烈,境界开阔,意境深远,富有很浓的浪漫主义精神。而悲壮美与悲凉慷慨及其他特色是密切相关、基本一致的。
(二)曹丕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曹丕诗歌的显著特色是它的民歌化。曹丕作诗更明显地倾向民歌化。他在各体歌谣的创作上比曹操更努力。他的诗歌很接近乐府民歌,大都明白自然,不加雕饰,如同白话,确是通俗化的语言,其实也就是语言民歌化。民歌化是建安诗的一大特征,也是曹丕诗歌的主要特征。曹丕的诗歌形式多样,各种体制的都有,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直率纯真,言简情深;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语言优美简练,明白如话;比兴手法的运用;夸张和映衬。曹丕的诗感情真挚,寓意深远,勇于暴露现实,语言凝练警策,具有质朴生动的艺术特点,读者被诗人所构成的独特意境和感人至深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心灵。 建安时代的诗歌十分注重抒情,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他的抒情和语言上的民歌化,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上。同时,曹丕的诗歌还提倡"诗赋欲丽”,也比较注重诗歌的文采,“清丽”是他五言诗的最大特点。
(三)曹植诗的风格与特色
曹植留下了丰富的诗和文赋,诗歌伟大的诗人。浓厚的个性特点和时代风格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
曹植的诗,表现哀感的最多,他的风格清隽流丽,是他自创的一种风格。曹植诗在形式上有四个特点:铸词的警炼、工于发端、对偶的运用、声韵的协律。曹植诗与古诗不同之处是调、字、声。调:古诗不尚矜持,曹植独工于发端。字:古诗不假烹炼,曹植则用字必工。声:古诗节奏天然,曹植则平仄协调。如《情诗》"游鱼潜水戏,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雾唏”皆音调铿锵,开以后声律风气。
曹植的诗歌有他自己的风格。曹植的诗在建安诗人中更富于形象化,在语言上也别具特色,凝练而又平易,秀美而又充实,华茂而又质朴。曹植诗歌充满对宏远理想的追求,对现实束缚与迫害的挣扎与反抗,诗人又善于运用壮劲恢阔的形象、比喻寄托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这就构成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的基调。由于曹植前期生活顺遂,他的诗歌基调是激昂、开阔的。后期遭遇挫折,壮志难酬,感情则表现为慷慨不平。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
(一)曹操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为大家所承认的,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不仅因为曹操开一代新文风,而且因为他的乐府五言,直写汉末史实,抒发慷慨悲凉之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汉乐府有所革新。四言诗独步建安文坛,给这一即将衰颓的诗歌形式以新的活力。曹操的四言诗摆脱了《三百篇》的旧套,五言诗也渐脱汉乐府的束缚。曹操也是大力推行乐府诗转向诗人诗开端的人,他的乐府诗开始了乐府诗向诗人诗演变的过程。
此外,曹操的诗歌还具有悲凉、苍劲的艺术风格,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曹操也是建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具有建安文学悲凉慷慨、刚毅的风格。他创作时间最久,诗的质量最高,把这一风格表现得很明显。他也带动了其他诗人进行创作。曹操的诗歌风格很独特,他的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后世文学也影响颇深。
(二)曹丕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对曹丕诗歌思想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曹丕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地位的评价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对他的《燕歌行》较为注意。有人认为,曹丕诗歌的社会价值较低,他创作上的成就远不如曹操和曹植。但《燕歌行》是曹丕诗歌中最出色的一首。这首诗是学习民歌的优秀产物,感情委婉,语言秀丽,无论思想上或是艺术上的成就都较高。曹丕是"汉音”和"魏响”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开拓者。因此,在建安文学中,曹丕是成就最高的。他的诗具有"汉音”的风格,表现出丰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同情,凸显了建安文学社会战乱的主题,把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深刻地揭露出来,超过了其他的建安诗人。同时,他的诗歌更通俗化、民歌化。作为"魏响”的开拓者,曹丕从理论上倡导"纯”文学的写作,以领袖的身份实行诸儒与文学的分化措施,并在创作实践上加以影响。
(三)曹植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曹植的文学成就被给予很高的评价。曹植是五言诗发展的开拓者。有的文学史从曹植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由于他的诗歌在自己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较为突出地反映了时代的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确是建安时代的代表诗人。曹植的诗歌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乐府诗创作是在民歌的基础上作艺术加工,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民歌。建安文人都学习民歌,然而曹丕等人都有模仿民歌的痕迹,一般都偏于质朴,缺乏个性;六朝的诗歌又流于绮丽;只有曹植的诗歌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又富于个性。他对五言诗的奠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植也是一个众体兼擅的作家,因为他的文章辞赋也写得很好。曹植还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进行抒情,来表达个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他的作品很讲究藻饰。他认为诗文的藻饰比形式更为重要,所以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采。
综上所述,三曹诗歌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但不可否认,他们都在自己所擅长的风格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境遇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表现出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风骨与文采完美地结合,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诗人的成就。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的三曹,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局面,使后世的文学受到建安风骨的影响,还影响了诗歌的特征,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