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杠杆作用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第一,产业结构问题。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水平还处于中低级层次。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够牢固。长期以来,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商品化程度低,...
其他文献
本文强调以认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立论的前提和出出点,认为,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除此之处,不存在与之相区别的等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成分,已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但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完全等同于公有制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排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
制度前提、风险特性、价值依据是现代金融有效监管的主要框架内容。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双重制度安排,建筑在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金融整体特性基础之上。通过市场竞争、适度干预和法制法化实现金融有效监管,提高整个金融业的效率与稳定性。
教会学校是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工具,但教会学校的教学活动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深刻影响着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对信仰的追求面临异常复杂的情况。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就必须把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当成宏大的思想政治工程来建设。
本文试图对准实在论语义观的科学抽象分析法、科学抽象观、理论模型的建构性、数学结构对理论因果律与理论本质的抽象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说明科学抽象从科学方法论层面为理论的建构提供基础,从而决定理论具有超语言结构的特性
在探讨如何弥补失落的价值规范、走出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同时,迫切需要进行总体性的思考,这样才不会舍本求末,才有可能使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文化价值调适成为一种自觉的和理性的行为。文章通过阐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发展方式条件下生存模式、价值坐标和知识主体等方面的问题,来展开对文化价值体系调适的实质、尺度和主导目标的总体性理解和探索。文章提出在新发展方式条件下文化价值体系调适的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式的崭新建构;衡量调适成功与否的尺度是是否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形态;调适的主导
本文通过论述利益及利益关系,利益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与冲突等,认为利益取向更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提出: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促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加强市场在利益调节中的作用,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成人们利益取向的调整;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调整利益关系,促成人们利益取向的调整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通过利益调节激励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必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咨询作用
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任何一个经济领域,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就会产生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一个社会共有经济范畴,可以称为社会绝对地租。从社会角度看,社会绝对地租不可能来源于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只能来自商品生产价格的一部分,来自对社会剩余价值的扣除。平均利润率下降和生产价格转形,即由原来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转化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绝对地租是社会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本文通过对国企职工在再就业工程中的就业背景分析,考察了目前再就业工程的运作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再就业工程的历史阶段性特点和在经济转轨时期的过渡性价值,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市场原则下的再就业对策:向经济发展要就业空间,向劳动力市场化要就业机制,向社会保障体系化要就业条件,向再就业工程的统筹管理要就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