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静夜思》英译分析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伦理的“平衡和谐”原则为视角,以许渊冲《静夜思》英译为例,通过分析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的创作特点,找出两者的异同点,试图对影响诗歌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平衡和谐; 《静夜思》
  1.引言
  自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生态翻译学至今,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翻译理论,从而构建中国在翻译学的话语权。之后相继以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章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主要是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通过对三维转换的分析,从而得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中文本“平衡和谐”的新角度分析《静夜思》英译,找出造成诗歌的失衡问题,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提高诗歌的可译性,从而使译文在英语语言生态系统里“生存”、“长存”,更好地促进中国诗歌的传播,中西方诗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是在翻译适时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从生态翻译学中的“平衡和谐”角度中的文本生态平衡进行分析。何谓“平衡和谐”,胡庚申指出整体平衡和谐, 既包括翻译生态的平衡和谐,又包括文本生态的平衡和谐,还包括“翻译群落”生态的平衡和谐等(胡庚申,2013:198)。于翻译而言,文本的“平衡和谐”是语言交流传播的基础和关键。
  但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上和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差异,译者在翻譯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过程,注意克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胡庚申, 2004:136-137)。对于非文学文本,可以较好地保持文本的“平衡和谐”,但诗歌属于文学文本,其中蕴含较多文化信息,受篇章和诗歌特点的限制,翻译时很难将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就会造成文本的交际有些许失衡。中国诗歌讲究对仗、押韵、有节奏,诗句不仅要简练、意美,还要音美、形式美。英语诗歌重韵律。汉语和英语生态环境的不同,增加了诗歌翻译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不可译。另外,汉语属意合语言,不需要过多的连词,即使是名词堆砌在一起,也能将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而英语属形合语言,逻辑较强,句子之间需要连词、介词等连接。翻译的时候如果一味强调诗歌字面意义的忠实,只会导致整个诗歌神韵、内在气质的丢失(辜正坤, 2010: 19-20)。但如果译文完全归化,那么原文的意境和其特有的文化就会失去。这给译者翻译诗歌造成很大的难度。 因此生态翻译学提出原文、译文生态平衡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促进了诗歌翻译,提高诗歌的翻译质量。
  3. 《静夜思》原文解读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扬州旅舍,作者远在他乡,夜晚休息之时望向窗外,看到一轮明月散发出皎洁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本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用词简洁、平铺直叙,却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先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首诗的内容: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里的所思所想, “思”字点明主题。诗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简单描述了夜晚的景象。自古以来明月就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月亮就会勾起思乡之情。第二句“疑是地上霜”,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迷离,不知地上是冷霜还是月光,生动地描写了作者思乡心切。后两句诗人慢慢清醒过来,抬起头看了下月亮,才发现地上不是冷霜而是月光。后两句中 “举头”和“低头”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此时此景,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4. 《静夜思》英译分析
  本节从文本的“平衡和谐”角度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平衡和谐”分析《静夜思》,找出其中失衡部分,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英译本如下: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雅各布森曾经说过,诗歌语法不仅仅是规约性的,而且具有语义生成作用( Jakobson, 1987: 433 )。 因此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如果改变了原文的语言形式,诗歌的美感就会遭到破坏,即破坏了源文本的生态平衡,造成失衡,从而增加了诗歌可译性的难度。但Eugene Nida说过, 翻译即意味着交流 (Eugene Nida, 1993:116)。那么承认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可译性,是翻译的理论基础。译者不仅要进行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转换,还要实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目的,在词汇、句意、篇章、风格等方面保持译出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完全平衡殊为不易,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在形式和内容之间、传神和达意之间、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文化保真和文化替换之间左右摇摆、飘忽不定,“平衡术”的运用稍有不慎,文本生态失衡和跨语言、跨文化失衡便会出现。(张其海,2016: 82-87+107)从生态翻译角度分析,英语系统和汉语系统在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发展,两者一定有所差别。
  4.1语言生态平衡和谐
  仅就文本生态平衡中的语言生态平衡而言,译者就要致力于保持原语与译语的词义平衡、句意平衡、原语与译语的“传神”与“达意”的平衡、原语与译语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平衡、原语与译语的文风的平衡,等等。(胡庚申, 2017: 1-6, 95)译诗简单流畅,比较准确地再现了原诗中作者的思乡之情。例如,原诗的韵式是aaba,许渊冲译本在形式上运用严谨的格律诗,符合四音步抑扬格,译文的韵式为“交韵”,即abab,保留了原诗押尾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译诗保留了原诗的形式,都是四行,都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词汇,文体风格相近。另外,译诗中的后两句的开头用了两个动词looking up, bowing,生动地再现原诗作者发现外面是月光而不是霜后的鲜明对比。由此可看出,许渊冲深谙中西方诗歌特点,较好地保持了原诗和译诗的形式、文风、美学价值等的平衡。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对于学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如此才能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这就
摘要: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师教学考评制度,培养学生遵循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原则,
本文论述了诚信对企业的作用,分析了出租车行业诚信的现状,论证了在出租车行业开展诚信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在出租车行业开展诚信建设。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柜员机和银行电子系统的升级,传统的纸质存折已经逐渐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具有各种金融功能的银行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及
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有企业,特别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国企,面临严峻考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快速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稳中求变;另一
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的价值观日益走向多元化。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三种重要转型:第一,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民主法制从环境上保证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第二,从计划经济
一个中国学生学好一门外语不是容易的,它涉及到人的各种心理素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功与否。非智力因素指学习者的自信、性格、态度、兴趣等。怎样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
《ANSYS》是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有必要对《ANSYS》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文章通过分析《ANSYS》教学课程现状,发现目前教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它是了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理解与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更是查缺补漏、随时调整教学方案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降低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使作业人员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杜绝不安全行为,减少操作失误。该文将人体生物节律与人机安全系统相结合,探索应用人体